第四節 佛滅年代考
下面,再從歷史的角度來探討一下本經發生的年份。
當今國際通用的「公元」紀年法,是基督教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3,但佛教歷來皆用佛陀般涅槃之年作為元年,即「佛滅」紀年。
然而,佛陀到底在哪一年般涅槃呢?這涉及到作為重要歷史人物釋迦牟尼佛的生卒年代,也與其它所有佛教大事的年代息息相關。遺憾的是,古印度民族是個只注重宗教神話和哲學思想卻輕忽歷史的民族,人們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宗教師的教義思想上,而忽略他們的生平。這種情形大至整個印度古代史,小至所有古代歷史人物皆然。對於印度古代發生的大事件以及歷史人物,通常都摻雜著大量神話與各種傳說,讓治史者無不感到頭痛。
慶幸的是,與古代印度佛教交往密切的斯里蘭卡新訶叻人和中國人都非常注重歷史,並且留下了許多對研究印度古代史地人文極為重要的文字資料。因此,近代以來但凡研究印度佛教史者,皆參考中國古代旅印求法者的遊記和斯里蘭卡的相關史料,才大致釐清了頭緒。然而,對於佛滅的年代,由於所依據的資料不同,推算結果也各異,中西古今竟達七十種之多。
一、眾聖點記說
在各種佛滅年代中,頗有影響力的一種推算法是「眾聖點記」說。這種學說出自隋費長房撰的《歷代三寶紀》卷十一中對「善見毘婆娑律」 的記載:
「武帝世,外國沙門僧伽跋陀羅,齊言僧賢。師資相傳雲:佛涅槃後,優波離既結集律藏訖,即於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以香華供養律藏, 便下一點,置律藏前,年年如是。優波離欲涅槃,持付弟子陀寫俱。陀寫俱欲涅槃,付弟子須俱。須俱欲涅槃,付弟子悉伽婆。悉伽婆欲涅槃,付弟子目揵連子帝須。目揵連子帝須欲涅槃,付弟子旃陀跋闍。如是師師相付,至今三藏法師。三藏法師將律藏至廣州,臨上舶反還去,以律藏付弟子僧伽跋陀羅。羅以永明六年,共沙門僧猗於廣州竹林寺譯出此善見毘婆沙,因共安居。以永明七年庚午歲七月半夜受自恣竟,如前師法,以香華供養律藏訖,即下一點,當其年計得九百七十五點,點是一年。」
按照這種記載,僧伽跋陀羅法師於蕭齊永明六年(488 年)在廣州譯出《善見毘婆沙律》十八卷。該律本的獨特之處是,自從佛陀般涅槃以來每年雨安居結束後,僧眾在律本後謹下一點,年年如此。到永明七年(489 年),共計得九百七十五點,每一點代表一年。如是推算出佛滅年代為西元前 486 年。梁僧祐撰的《出三藏記集》卷十一也有類似的記載。
「眾聖點記」說因其有明確可數之點而為許多近現代學者所採信。然而,此說也並非全無瑕玼,今陳如下:
1.佛滅當年乃至其後五百年間,經律全靠師徒口口相傳,尚無寫本,如是從何而來之律藏寫本可供下點?
2.法師將律藏攜至廣州,並由其弟子僧伽跋陀羅譯出,名《善見毘婆沙律》。此《善見律》 的性質為律註,疑似為寫定於西元 5 世紀初的南傳上座部律註《普端嚴》的抄本,但決非佛滅當年所結集的律藏。如是於《律藏》原本之後下點,還是於此《善見律》之後下點呢?
3.假如三藏法師真的把從佛滅當年開始即師師相付、代代單傳了近千年的律藏原本帶到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在臨上岸前將律藏托付給其弟子後隨即回國。如此對待千年律藏的做法似乎過於輕率,有點匪夷所思。
所以,實際的情況很可能是當時三藏法師把律註抄本《善見毘婆沙律》從斯里蘭卡帶到廣州, 於該抄本後面還附有按當時蘭卡傳統推算的佛滅年份所下的點,於是成了「眾聖點記」的來源。
二、無憂王灌頂年份推算法
還有一種廣泛被歷史學家們採用的推算方法是先確定無憂王即位的年份,然後再計算佛滅年代。
無憂王是西元前 3 世紀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他無疑是印度古代史上最偉大、最傑出的帝王,他在位時的疆土範圍甚至超過今天印度的版圖。同時,佛教在他的積極護持與推廣之下,傳播至印度國內外並成為國際性宗教。
無憂王在位時實行仁政,並把他的勅令和行跡刻寫在石頭上。今天在印度各地發現的無憂王摩崖石刻、石柱以及洞窟銘文,成了研究這位明君以及當時那段歷史的極為寶貴的實物資料。
在無憂王摩崖石刻第 13 號銘文中,他提及在征伐咖林葛國(Kaliïga)的戰爭中造成人民的大量死亡,為此他深感悲痛懊悔。後來他改信佛教,並採用法的勝利(dhammavijaya)取代武力征服。他派遣法的使臣(dåta)前往各地宣揚佛法與仁政,使法的勝利遍及包括邊疆地區在內的整個帝國,甚至遠達西亞的敘利亞,非洲的埃及、利比亞昔蘭尼,歐洲的希臘伊庇魯斯等地。其中間的一段銘文如下:
ß...iya cha mukha-mut(a) vijaye Devànaüpriya(sa) dhammavijaye se cha puna ladhe Devànaüpiyasà hida cha, save sacha antesu asasu pi yojana sa(t)esu yatra Antiyoke nàma yonaràja palaü cha tena Atiyayok(e) na chature rajani Turamàye nàma Antikini nàma Make nàma Alikasandare nàma. niche Choóa Panóa avaü Tambapanniya...û
「而今,天愛王考慮到法的勝利才是最好的勝利,這讓天愛王再次於此[國內]和所有邊疆獲勝,甚至遠達六百由旬的優那王安帝優咖[的領 土],且越過安帝優咖王[之境而到達]四位國王 [的領土,他們]名叫度拉馬亞王、安帝奇尼王、馬咖王、亞力咖山大王。南邊是周達、般達,乃至銅掌島......」
這段石刻銘文提到與無憂王同時代的五位亞 歐非國王的名字。他們在位年份分別是:
|
石刻王名 |
西史用名 |
統治領土 |
在位年份 |
1 |
Antiyoke |
Antiochus Theos |
敘利亞 |
前 261-246 |
2 |
Turamàye |
Ptolemy Philadelpgos |
埃及 |
前 285-247 |
3 |
Antikini |
Antigonus Gonatas |
馬其頓 |
前 278-239 |
4 |
Make |
Magas |
昔蘭尼 |
前 285?-258 |
5 |
Alikasandare |
Alexander |
伊庇魯斯 |
前 272-258? |
第 13 號摩崖石刻大約刻於無憂王灌頂的第十二至十三年間,而這五位國王在位的共同年份是西元前 261-前 258 年這四年。考慮到當時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等因素,這四年的最初一年和最後一年可以忽略不計,也即是西元前 260-前 259 年,由此可推算出無憂王的灌頂年份是西元前 271 年。
根據考古發現並結合西方史籍推算出無憂王灌頂的年份之後,不同的學者又依據南北傳佛教不同典籍的記載,得到不同的佛滅年代。北傳佛教資料顯示無憂王即位於佛滅百餘年。如陳真諦譯《十八部論》中說:「佛滅度後百一十六年,城名巴連弗,時阿育王,王閻浮提,匡於天下。」 異譯本《部執異論》也說:「過百年後更十六年4,有一大國名波吒梨弗多羅,王名阿輸柯,王閻浮提。」於是有學者持佛滅於西元前 386 年之說(如日本宇井伯壽博士)。
南傳律藏義註《普端嚴》中說:
ßCattàri vassàni anabhisittova rajjaü kàretvà catunnaü vassànaü accayena tathàgatassa parinibbànato dvinnaü vassasatànaü upari aññhàrasame vasse sakalajambudãpe ekarajjàbhisekaü pàpuõi.û
「[他]有四年未灌頂。即王位四年過後,在如來般涅槃的兩百一十八年時統領整個瞻部洲而得灌頂。」(V.A.1.p.32)
斯里蘭卡史書《大史》(Mahàvaüsa)也說: ßJinanibbànato pacchà, pure tassàbhisekato; Sàññhàrasaü vassasata-dvayamevaü vijàniya.û
「勝者涅槃後,到他灌頂前,如此當知有,兩百十八年。」(5.21)
按照這些記載,推算出佛滅年代為西元前 489 年。
但對於無憂王灌頂的年份,有些學者結合其它史料,推算為西元前 268 年,於是得出佛滅於西元前 486 年,與上述「眾聖點記」說的年份相 同。
也有謂無憂王於西元前 265 年灌頂,則算出佛滅於前 483 年雲雲。
三、國際通用佛歷說
西元 1950 年,首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在斯里蘭卡科倫坡召開,會上依據緬甸、斯里蘭卡的傳統,通過了佛滅於西元前 544 年的決議。1954 年,在緬甸仰光召開的第三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又將該年定為佛歷紀元元年,並成為當今國際通行的佛歷(Sàsana Sakkaràja)。5
這種佛歷到底源自何時何處?根據維基百科,這種古曆法源自西元前 7 世紀佛陀的外祖父安哲那王(A¤jana),且曾被用來記錄佛陀的生平大 事。佛陀般涅槃後,這種曆法被用作佛歷紀元,並於西元 1 世紀初葉隨佛教傳至東南亞。
中國現代佛學家呂澂先生還考證,這種源於印度菩提寺石柱記的紀年法,很早以前已被介紹到了中國。
唐貞觀八年(634 年),玄奘大師到印度求法留學時,在拘屍那揭羅國(梵 Ku÷inagara)聽到四種關於佛滅年代的說法:
「自涅槃已來,或雲千二百歲,或千三百,或千五百,或雲過九百未滿千年。」(《大唐大慈 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
曾親近過玄奘大師的道宣和道世,都曾在他們編撰的印度聖跡記中補充說明奘師關於「千二百歲」的說法源於菩提寺石柱記。如道宣在《釋迦方志》卷上雲:「至今貞觀二十年。則經一千二百一十二年矣,此依菩提寺石柱記也。」道世在 《法苑珠林》卷二十九亦雲:「至今龍朔三年則經一千二百年,此依菩提寺石柱記也。」
依《大唐西域記》卷八和《法苑珠林》卷二十九並引《王玄策行傳》所載,菩提寺位於印度大菩提樹附近,乃西元 4 世紀斯里蘭卡國王吉祥雲色(Sri Meghavaõõa, 西元 362-389 年,原本誤譯作功德雲)捐資所建,提供給其國僧人前往朝聖時住宿。因此,依此菩提寺石柱記的紀年法,應當出自斯里蘭卡的傳承。按照這種算法,佛滅於西元前 544 年正好屬於玄奘大師當年所聽到的「千二百歲」。6
據 2013 年 12 月國際性雜誌《古物》(Antiquity) 報道,由多國考古學家組成的考古隊在尼泊爾佛陀誕生地倫比尼(Lumbinã)發掘出一處可追溯到西元前 6 世紀的建築物的證據。倫比尼於 1997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考古學家於該地的馬雅王后祠(Mahàmàyàdevã Mandir)內進行挖掘,在一處磚結構廟宇下面發現一座前所未知的木結構遺跡。該木結構的佈局與其上的廟宇一樣,中央包含一個開放空間,並與佛陀的誕生有關聯。地學考古研究也證實廟宇的中央空間有古代樹根的存在。考古學家使用放射性碳技術和光 釋光測年技術測試了木炭屑和砂粒,確定該木殿及其上一座先前不知的早期磚結構建築的年代為西元前 6 世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在世界上最這次重大的考古發現,推翻了以往學術界普 遍認為的佛滅於西元前 4-5 世紀的認知,把佛陀的生活年代足足提早了一百年,從而支持國際通用佛歷所依據的佛滅於西元前 544 年的說法。
-----------
3 公元紀年本名基督紀元,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 Aloysius Liliu 對儒略歷加以改造製成的格里歷,1582 年經羅馬教皇批 准頒行。基督教稱為「主歷」,1912 年中華民國政府定為國歷而稱「公元」,本書稱為「西元」。
4 不過,該論的元、明版作「過百年後更六十年」。
5 泰國依週年算法,即佛滅次年為佛歷元年,於是比國際通 行的佛歷再減一年。如西元 2020 年為國際佛歷 2564 年,而泰國佛歷則為 2563 年。
6 參考呂澂〈談南傳的佛滅年代〉(見《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和〈談佛滅年代〉(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 97 冊《佛滅紀年論考》,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 年)二文。古老宗教的一處最神聖地方的這個重大發現感到驕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