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IMG996 1.jpeg

 

 

 

去年夏天,我在親近禪修老師的時候,老師為我講了一個經典裡的故事。前兩天有次午飯後,我和另一位比庫在散步時,他也為我講了同一個故事。

 

那是個很好的故事,出自《小部 · 本生》,發生在佛陀過去世行菩薩道時,名叫《Bhisajātaka》。Bhisa是蓮藕或蓮根,《Bhisajātaka》可以翻譯為「蓮藕本生」,也可以翻譯為「蓮根本生」。

 

那一世,菩薩正處在積累巴拉密、為了成佛而努力修行的過程。他出生在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地位高貴,有六個弟弟、一個妹妹,加上菩薩,有八個孩子。算是個大家庭。

 

菩薩青年時候學業有成,父母就想著給他找個妻子,好繼承家業。但是菩薩並不希望在世間的享受中度過人生,就拒絕了婚事,想著以後可以出家修行。父母希望孩子傳宗接代,又請菩薩的朋友勸他,菩薩也都拒絕了。

 

菩薩的這些弟弟妹妹們,或許是受哥哥的影響,或許是也都是希望出離、渴望修行,也都不想繼續在世間享樂,想出家。

 

就這樣菩薩和弟弟妹妹們一直保持未婚的狀態,為出家做準備。後來,菩薩的父母去世了,菩薩和弟弟妹妹們就把家裡的財產布施了出去,分給了窮人、可憐的人、流浪的人。

 

然後,菩薩就帶著弟弟妹妹們,還有一個男僕、一個女僕、一個朋友,一共十一個人,到森林中隱居,出家了。

 

佈施是快樂,禪修是快樂,隱居是快樂

 

出家的生活清淨沒有拖累,他們相處非常和諧。他們生活變得簡單,去尋找果實來果腹,尋找樹枝和木材來居住,住在一片美麗的蓮花池邊,建造了一些孤邸,修習遍禪。菩薩作為哥哥,作為帶路者,就被尊稱為老師,弟弟妹妹們就以弟子的身份自居。

 

生活了一陣之後,菩薩有些反思。因為他們都是兄弟姐妹和朋友,關係親密,所以他們無論是誰,在森林中撿到了好的果實,都互相招呼,互相分享,一起勞動,在這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有很多閒聊和談論,也難免對於果實的貪欲。菩薩覺得,這樣的生活,就像村莊中的在家人,不像是出離隱居的出家人。

 

於是菩薩就召集大家,說:「以後你們就各自安心修行,我一個人去為你們採摘果實。」其他人聽了這個建議,紛紛表示說,老師,我們因為您才能來出家,就由我們去尋找果實就好,我們輪流去,您就留在這裡安心修行。

 

從此之後,弟弟們和男僕、朋友一人一天,輪流去尋找吃的。大家都商定好,每個人都只是取自己需要的那一份食物,住在自己的孤邸,沒有特別的理由,不可以湊在一起。每個人採摘果實後來後,就按照人數分配成一份一份,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然後敲鐘招呼大家。大家聽到之後,按照次序來拿自己的一份回房間用餐。如果有剩餘,就根據鐘聲再送出來。

 

大家約定好,不可以喧鬧,不可以閒談,每個人都要以尊重恭敬的態度生活,少欲知足,維持出家人應有的品格。

 

就這樣,他們就開始過著安靜、獨處、有規律的出家生活,每個人都少言寡語,修行十種遍禪。或許是因為他們越來越少欲知足,後來他們就不再採摘果實,而僅以住處附近的蓮藕為生。

 

他們精進修行的事,被一位天神知道了。天神有些好奇,在這個享受欲樂的人間,竟然有這些人希望遠離欲樂,過清淨的梵行生活,如此反常,他們是否是真心的呢?

 

天神就想到一個辦法來考驗他們,他連續三天把菩薩的那一份食物消失不見,讓哥哥沒有東西吃。

 

第一天,菩薩聽著鐘聲來取食物,發現自己的那一份消失了,他想,或許是今天分配食物的人忘記了自己的那一份。他沒有做聲,就餓了一天。第二天,菩薩發現自己依然沒有食物,想,或許是因為自己做了錯事,別人不好意思提醒,而用這種方式對待他。菩薩依舊沒有做聲,又餓了一天。

 

第三天,自己的食物依舊不見。菩薩想,如果自己是有什麼過失,那麼應該請別人指出來,請求對方的原諒才對。於是,菩薩就敲鐘召集大家,希望當面問清楚。

 

弟弟妹妹們聽到鐘聲,就詢問菩薩:「老師,為什麼敲鐘呢?」

 

菩薩問:「兩天前,是誰負責採摘食物呢?」有一人站起來行禮,回答說:「老師,是我。」「那你分配食物的時候,有給我分配一份嗎?」「當然,老師,已經為您分配您的食物。」

 

菩薩繼續問:「昨天,是誰負責採摘食物呢?」另一人站起來行禮,回答說:「老師,是我。」「那你分配食物時候,有給我分配一份嗎?」「您是我們尊敬的老師,我按照慣例為您分配了食物。」

 

菩薩接著問:「今天,是誰採來食物?」另一人站起來:「是我。」「那你分配食物時候,有給我分配一份嗎?」「是的,我為尊敬的老師分配了食物。」

 

詢問完畢,菩薩說:「各位,我沒有得到食物,今天已經是連續第三天了。第一天,我以為有人忘記。第二天,我想或許我有過失。第三天,我想如果自己有過失,希望獲得你們的原諒。然而,你們每一天都為我分配了食物,那就說明一定是有一個人做了偷盜。各位,我們放棄財產、欲樂來出家的人,偷盜蓮藕,這實在是不合適的行為。」

 

弟弟妹妹們聽到這裡,紛紛表示:「是的,太粗暴了,實在是太過分了。」

 

這時,二弟站起來,向菩薩行禮,也對其他弟弟妹妹們表示敬意,向菩薩發言:「老師,且不論其他人,能否給我一個自清的機會?」菩薩回答:「可以的,這樣很好。」

 

而後二弟站在集會的中央,說:「如果我偷了蓮藕,就讓我擁有馬和牛,讓我擁有白銀和黃金,讓我擁有美麗的妻子,讓我擁有自己的兒子。」

 

擁有這些,就意味著還俗,意味著擁有欲樂。菩薩和弟弟妹妹們都非常清楚欲樂的過患,財產和愛情,會讓人迷戀其中,難以捨棄,成為不能解脫的束縛。所以二弟發出了這種誓言,來證明自己不可能是偷盜的那個人。

 

大家聽到他這樣發言,都捂住耳朵說:「你快不要這樣講,這個誓言太重了。」菩薩也對二弟說:「親愛的弟弟,你的誓言太重了,我相信你沒有偷盜,你坐下吧。」

 

二弟坐下後,其他的弟弟妹妹們都依次站起來,以同樣的方式立誓,以為自清。

 

有人說:「如果我偷了蓮藕,就讓我渾身充滿各種香氣,擁有很多孩子,深深地沈迷於慾望和享樂。」

 

有人說:「如果我偷了蓮藕,就讓我擁有耕地和五穀,讓我擁有成功的豐收,讓我成為一家之主,在家中老去,而不想著出離與解脫。」

 

有人說:「如果我偷了蓮藕,就讓我成為權力很大的王者貴族,讓我凌駕於一切之上,讓我獲得名譽、權傾天下,讓我統領四方、威名遠播。」

 

有人說:「如果我偷了蓮藕,就讓我成為國師,讓我會看星宿而占卜,能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讓我享受最高的榮譽、得到國王的拜見。」

 

有人說:「如果我偷了蓮藕,就讓我成為精通學問的人,讓我能教導眾多的知識,讓我成為苦行者,受到世間人民的尊敬。」

 

在他們立誓的時候,有一位住在附近大樹上的樹神,受他們的感染,也現身出來,發出誓言:「如果是我偷了蓮藕,就讓我成為大寺院的住持,為了這座寺院的建設而付出,每天都要建設一扇窗戶。」

 

樹神之所以這樣詛咒,是因為他過去在咖沙巴佛時期,是一位寺院的住持,他當時不斷地投入精力在寺院的翻修和建設,非常忙碌,不能有足夠的時間用於遠離獨處。

 

就這樣,一個接一個地,在場的人、樹神等,都紛紛做了誓言,用自己認為很苦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清白。於是,菩薩為了向各位表示自己心地清淨、沒有說謊,也為了表示自己相信其他人的清白,也作了詛咒:「各位尊者,如果有人沒有丟東西卻說自己丟了,或者他對你們還有懷疑,那麼就讓他得到並且受用欲樂,讓他在俗家生活直到去世。」

 

這時,那位始作俑者、藏起蓮藕的天神,感到非常震驚,就現身出來,向菩薩禮敬,並詢問:「人們都追求欲樂,它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悅意的。為什麼您卻如此貶低呢?」

 

菩薩回答說:「因為有欲愛,人們被纏縛,被殺害;因為有欲愛,人們有苦痛,有怖畏;因為有欲愛,人們有放逸,成為愚痴的人,造作種種惡業而墮落。看到欲愛的過患,隱士們不稱讚欲愛。」

 

天神聽到這裡,對菩薩和其他出家人們的出離非常敬佩,明白這是一群行為高潔、離欲清淨的人,於是乞求菩薩的原諒。菩薩表示原諒之後,宣告大眾的清淨和合,之後天神回歸天界。

 

故事裡面的菩薩的弟弟們,就是後來的沙利子尊者、瑪哈摩嘎喇那尊者、馬哈咖沙巴尊者、阿奴盧塔尊者、本那尊者、阿難尊者。那一世菩薩的妹妹,就是後來的蓮花色比庫尼。

 

有時候讀經典,看到這些尊者們過人的智慧、堅定的出離、高尚的品德,我常常感到震撼,感到那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再去看他們在積累巴拉密的過程中所作所為,他們這種偉大的人格,就顯得可以被理解。妻子、孩子、家庭、財富,崇高的名聲、興盛的事業,在他們看來非但不是裝飾,反而是應當遠離和警惕之物,甚至成為一種詛咒。

 

大概正是因為絕然的出離,對名色法過患的瞭解,生生世世的積累下,一次一次地決意,最終形成的內心決定性的傾向,帶領他們離開五蘊的世界,體驗到涅槃的解脫。

 

今天中午,跟老師一起走路時,說到這個蓮藕本生的故事。老師說,這些年,他在開示中講過至少三次這部經,這個故事實在是太好了,一定要經常思惟才行。

 

 

不與俗人混,不與僧相雜

無家無欲者,是謂婆羅門

——《法句》

 

 

猶如一頭魁偉的花斑大象離開象群

在林中隨意生活

讓他象犀牛角一樣獨自遊蕩

——《犀牛角經》

 

 

說明:

 

1、本文故事摘自《經藏·小部·本生巴利·蓮藕本生》,並非逐字翻譯,也沒有把所有情節和偈頌都整理進來。有興趣者,可自行查閱原文完整版,鏈接地址為https://tipitaka.org/romn/ ,本篇在Tipiṭaka /Suttapiṭaka/Khuddakanikāya/Jātakapāḷi-1/14. Pakiṇṇakanipāto目錄下。

 

2、關於菩薩有幾個弟弟,在現代人的講解和著作中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七個弟弟一個妹妹,另一種是六個弟弟一個妹妹。這兩種說法廣泛地存在於各種書籍中。根據巴利聖典原文,確認應是六個弟弟一個妹妹,望讀者知悉。

 

 

 

 

 

 

 

文章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rrY2Uv1fhh9g8aqvLiO59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