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16785444.jpg

 

剛才收到的微信訊息。這位算是我帶《非暴力溝通》讀書會得意門生寫的分享文。他原本進群是想跟楊瓊學習的,也表明自己不是佛教徒,因此,我尊重他,不對他談論佛法。後來,在他幾次當案主時,我給的引導他很受益,就開始私下會找我了,也說有到台灣時,想跟我見面。讀書會結束後,仍會私下交日記給我,希望我幫忙看。能遇到這樣的好學生,真好~

他寫的分享文,讓我非常感動,所以想留做紀錄。

礙於現在對岸宗教法的關係,文中的老師是指我,專業諮詢師是指楊瓊。

********

    大家好!首先,2022年新的一年已經到來,在此祝福群友們新的一年平安喜樂,心想事成!非常感恩楊瓊賢友的邀請,我有幸參加了《非暴力溝通》線上讀書會。經過三個月的共修學習,收穫滿滿,在此我以文稿的形式分享我的學習收穫與心得。個人水平有限,不到之處,請多多指教。我的分享主要兩大部分:

 

  1. 本次讀書會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反饋流程

   這次的讀書會,得益於群里起到關鍵作用的老師與專業咨詢師的帶領,建立一套有效的讀書「考核」反饋機制。具體的方法有這幾個方面:

 

1慢讀課文---讀書會每周只讀一章,並每天在群里接龍分享該章「對你印象深刻的語句和觀點」,這樣堅持三個多月,體會到我能深刻理解書中的知識點與方法論。比如,書中提到阻礙溝通的原因之一是「評判」,還提到一句經典的名言:「不帶評判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如果不是在共修小組與學員一道經過慢慢的循序漸進的學習與實踐,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 「評判」是那麼習以為常,數十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對人事物的如實觀察。比如,聽到路人甲在大聲說話,我會不自覺的評判「太煩」;甚至聽到網絡的八卦新聞,我會作出 「藝人營銷」的評判……這樣分不清「觀察與評判」,總是失去「正念」的例子實在舉不勝舉。持續三個月的讀書會,幾乎每天、每周的課文閱讀與反饋,並與學友們共同經歷學習-討論-訓練等一系列的過程,潛移默化的改變了我的一些觀察與溝通模式,慢慢意識到大腦的「評判與成見」是遠離當下的,慢慢的用一種「空杯」的態度觀察自己,在溝通上也開始產生從「自以為是的評判」逐漸走向了保持警覺、對自己的「暴力」溝通採取踩剎車的覺察力。總之,這次讀書會的有效反饋,讓我親身感受到 「原來讀書可以帶來這樣見效」,可謂慢就是快,好的閱讀能帶來改變與提升自我的價值。

 

2寫日記---由於老師要求我們學員每周至少提交日記1篇,圍繞《非暴力溝通》中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四要素的學習實踐、及記錄日常溝通所發現的問題等等,幾乎每天都可以共享日記中看到學員的文字記錄,這種方式對我觸動很大。對我老說,用文字公開自己日常的「暴力溝通」的確充滿挑戰,由於很習慣陀螺般的忙碌與內卷,經常意識不到自己「有何感受」,也不知道如何「覺察或觀察」自己與對方,說話大多是「習以為常的評判或防禦觀點」,當要求用文字述說自己的「暴力溝通」時起初陷入很多的情緒中,表達內在的陰暗面對我而言非常高耗能的……。記得我的第一篇日記是關於「因購物中心保安不斷要求自己出示行程碼而生出無名火,用暴力語言指責保安的。但在事發當下我卻毫無覺察就隨口而出…… 如果不是通過寫日記,公開自己的「陰暗面」,我可能一直困在自己的慣性「暴力」溝通模式中而不能自拔。幸運的是,每位學員的日記都得到老師與咨詢師的用心、精准的意見反饋和點評,總是被鼓勵要「敞開心、放輕鬆的寫」,這些善意的理解與接納,並及時獲得有效的反饋,增強了我不斷訓練自己寫日記的信心和動力。在這三個月的共修中,雖然每天生活依然緊張忙碌,我一共寫了19篇日記及共修小結,真切體會到寫日記是實踐「非暴力溝通」的重要訓練方式。隨著不斷思考和反復練習,我對每周的寫日記越來越得心應手、毫不費勁了,我那內在「暴力的聲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療癒。總括起來:寫日記的過程就是專注於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書里精華四要素的過程。通過寫日記,表達」觀察與感受自他、尋找自他雙方情緒背後的期待、價值觀或不被滿足的渴望,乃至反思自己,拋出請求自他需要解決的疑問等等」,都有可能為每周共修獲得有效反饋做鋪墊的!

 

3每周共修---本次讀書會我個人覺得最具有反饋效果的是每週一次的線上共修,每周通過篩選具有代表性的日記案例,通過ABC不同的角色扮演與刻意練習,讓每位成員在情境中深刻理解「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溝通四要素。由於這次讀書會的學員中一半以上都是年紀相仿,閱歷豐富的,案例的溝通問題自然很容易產生不少共鳴,所以無論是老師的引導與提問、還是大家經過角色的互動等,所獲得的即時反饋是很強烈與深刻的。同時,在參與的16次共修中,學員們都根據特定的案例內容作出各種各樣的溝通示範,這種「暴力試錯、互為鏡子、融入感受」的互動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每次身臨其境,透過各種各樣的情境對話,我似乎多少能感受到每位學員包括我自己,都在充滿矛盾衝突的悲歡離合的「劇情」背後,看到隱藏深層的內心渴望:都是多麼的渴望被全然的愛與接納,被世界溫柔以待啊!

 

歸根到底,外面沒有別人,共修的每個成員最終都是與自己內在的對話,借由專注於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獲得真正的愛與接納,從而推己及人,也能學著理解他人的感受與需要,在溝通中建立情意相通的和諧關係。在此,非常感恩雖然從未謀面,卻如相知已久的線上老師、咨詢師與夥伴們的真誠幫助,讓我在共修中透過別人的「鏡子」有意識的自己在溝通上存在的盲點或障礙等過往的慣性模式,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在感受與需求。雖然剛剛起步,掃除陳年積累的溝通障礙還需要漫長時間的修煉與實踐,但這次共修的體驗,已經受益匪淺。

  1. 本次讀書會的反思

反思一:關於讀書,長期以來我熱愛閱讀,在喧囂繁雜的生活中找到豐富自己的途徑,也滿足了我開闊人生深度與寬度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等需要(無用之用),感受到很多讀書帶來的樂趣,但遺憾的是極少關注自己的讀書方式(實用)。像《非暴力溝通》這類工具書也讀過不少,也許一兩天就讀完,但在行為處事等很少立馬見效,驗證了一句話「讀了很多書,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因是書讀完了也就過去了,當時覺得自己很受啓發,但過後就拋諸腦後,甚至都忘了自己曾經讀過它。反思自己的閱讀方式,雖然積累了很多知識,卻與提升溝通能力、及增長智慧並無必然的聯繫。我自身存在的很多缺點,包括溝通、情緒、關係及健康等等依然困惑如影隨形,尤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少,遇到近兩年疫情等百年不遇的劇變環境,深感解決困惑變得愈加緊迫。如果讀書不能有所超越,在行動上有所改變,那讀書所增長的知識,可能反而是強化「自我傲慢」的虛假盔甲,遠離真實的自己。這次讀書會讓我反思自己的需求與可能性,唯有敢於運用實踐,方能打破固化的讀書模式。

 

反思二關於傾聽,我曾經慣有的溝通模式,帶著」自我的盔甲」,不會示弱,不懂拒絕,甚至會有求必應,往往搞得自己精疲力竭,感受到自己委曲求全。反思這種模式,大多源自我隱藏向外求的期待,比如期待「被贊美、被認同、被接納等等」吧。期待外在的認同、贊美聲,這是你自己內在的聲音嗎?這是你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要嗎?通過學習與反思,這是需要破除的「傾聽盲點」,要培育聽從自己內在聲音的力量,把注意力放在感知自己的內在感受和需要上。《非暴力溝通》書中描述:「越是留意自己內心的聲音,就越能夠聽到別人的聲音;最不願意示弱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擔心失去控制想顯得強硬的時候越是傾聽他人語言背後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與他們坦誠地溝通.」。因此,做一個時時刻刻愛自己、尊重自己、滿足自己需要的傾聽者,也是我今後修煉的功課。

 

反思三關於表達,由於受制於成長環境及自我有限的認知,我很長時間對溝通中的「潛規則」存在自我偏見,認定 沒必要浪費時間刻意提升說話技巧,所以說話比較 「直來直去、就事論事」,而且對溝通上「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四因素幾乎毫無認知,結果在表達上很少顧及自己與他人的感受與需要,出現了許多的「暴力性」溝通問題,但自己卻困在其中無從下手。比如,與自己年邁的母親,由於沒有深刻理解老人病痛背後 「呼求被愛與安全感的需要」,造成對老人表達上的生硬、命令與報怨等。這次通過老師與其他學員的指導與啓發,我開始刻意訓練感受彼此的「感受與需要」,運用「設立界線、尊重因緣、對生命本身的愛與感恩等」學到的知識,突破了很多與母親的一些溝通障礙。表達,不單是指向對方,最重要的表達是對自己:愛自己,滿足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在日常中多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這些都是愛的表達。如果自己變得更柔軟更有愛,自然而然的對身邊人能更能流露愛、更能理解對方的「感受與需要」。所以,多表達對自己的愛,這是建立長期良好溝通的基礎。你給不出自己沒有的東西,好好愛自己,並多練習愛的表達吧!

 

反思四:關於正念,在三個多月學習關於「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要掌握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這書的核心原理,靠刻意練習表面的技巧與知識,並重復付諸於行動遠遠不夠,當然,學習-訓練-行動這種刻意練習,可能在溝通技巧上有一定的進步,可能改變一些我們長期養成的「暴力溝通」慣性,可能也可以提升自他的溝通效果。但溝通是一個多元立體充滿不確定的複雜過程,涉及到原生家庭、涉及到思維認知、涉及到需求與價值觀等方方面面。比如,本書提到了一個令人深思的觀念:溝通的本質是專注於對生命本身的愛。這裡提到的「愛」並非一個觀念或概念,我個人理解這是一種內化人的行為習慣並在當下顯現的溝通。這是需要超越「過去成見」、超越「未來不確定性」,全然的專注當下的無條件的愛。要培養這種無條件的愛,我膚淺的理解:訓練「正念功課」應該值得探討的方向。

 

非暴力溝通書中提到要培育對彼此的尊重、培育對生命本身的愛,讓愛自然流露,強調傾聽自己及他人,強調樂於助人、與人情意相通,讓彼此活在愛、和諧和幸福等美好的關係中等等。我個人理解要實現這些美好的愛的溝通,需要培育自己內觀照當下的定力,培養自己擁有正念的素質,也是理解自己當下的覺知,放下自己的過往信念或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等等。總之,就是需要實踐正知正念的功課。坦白的說,我目前並不具有具備正念正知,也不清楚自己是能否修煉這種高素質,因為這個這是知易難行的實證體驗,需要堅定的信念、需長期的堅持與刻意的用心訓練與各種因緣條件。但至少在我的有限的認知中,這本智慧之書暗含這樣的深意,是一個超越自我的方向! 

 

最後,請允許我再次感謝予以我無私幫助的老師、咨詢師與各位學友,感恩遇見!也衷心希望2022新的一年,群里的朋友平安喜樂。在修煉路上不斷進步!感恩大家的聆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