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次,佛陀的父親淨飯王聽到自己的兒子正在王舍城說法,他就產生了想去見兒子的想法,而且越來越強烈。
先後派了九個大臣帶著隨從去請佛陀回來,但是每次都不成功。
更出乎他意料的是,這些大臣在聽完佛陀的開示之後,都不聲不響地出家了,他們都加入了僧團並且證得了阿羅漢。
因為阿羅漢把世間親情看得很淡,所以他們一直都沒有把老國王淨飯王的口信轉告給佛陀。
老國王心裡感到越來越失望,最後只好派他的同齡夥伴,也是最忠誠的大臣,去請佛陀,大臣答應了,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國王必須也允許他出家。
和其他大臣一樣,這位大臣也深具慧根,在聽完佛陀開示後,也加入了僧團,後來也證得了阿羅漢。
但是他和其他大臣不同的是,他這次有把老國王的心願轉告給了世尊。
同時也勸世尊回去看看年老的父親。當世尊知道了他父親的心願後,就決定回家鄉去看他。
當時正好是春天,很適合旅行,佛陀就帶著眾多弟子一邊說法,一邊走向他的出生地。
大約兩個月後,他們終於來到了迦毗羅衛國 (kapilavatthu)。
在王宮的花園裡,世尊作了第一次的佛法開示。
但是在開示結束後,所有人在離開之前,沒有一個主動邀請佛陀和比丘們用餐,就連老國王都沒有想到要邀請佛陀用餐。
其實當時老國王心裡是這麼想的:我的兒子一定會來王宮用餐的,不然他要去哪裡呢?
所以老國王在王宮裡準備好了豐盛的飯菜,並在那裡等佛陀過來。
可是佛陀心裡是這麼想的:過去諸佛在回到了他們親人的地方後,是直接就去親人的家中接受供養呢?還是挨家挨戶的托鉢乞食?
佛陀明白了:
過去諸佛回到了他們親人的地方,是挨家挨戶地托鉢乞食的,於是佛陀就開始沿街托鉢乞食。
當耶輸陀羅看到世尊在外面托鉢乞食,就將此事報告給了老國王。
於是老國王急忙跑出王宮去見佛陀,並且責問世尊:「你為什麼要在我的臉上抹黑?」
你在大街上乞食是對我極大地羞辱。你知道在你出家之前,你外出時可是坐在金製馬車上的。 現在你卻在街上乞食,你這麼做不是要讓我出醜嗎? 佛陀回答說:「我不是在出你的醜,我只是在遵循我們家族的傳統。」老國王聽後十分震驚地說:「你說乞食是我們家族的傳統?我們可是貴族,沒有一個貴族會在街上乞食的。」佛陀說:「這不是你國王家族的傳統,而是我們佛陀家族的傳統。佛是以托鉢乞食為生的。」隨後佛陀就對老國王念了一個偈子:
正念乞食,正法行事,
行善之人,得到快樂。
老國王一聽完這個偈子,就證得了一果。 過後國王就把佛陀手上的鉢接過來,並且邀請諸比丘到王宮去用餐。用餐之後,佛陀又開示一次,並且念了相同的偈子,老國王聽完之後就證得了二果。老國王告訴佛陀說:以前有一個傳言說他的兒子因為嚴酷的苦行,在沒證果之前就死了,但是我不相信。佛陀就此因緣,說了一個老國王過去世的故事:在前世中,也有人指著一堆白骨跟你說你兒子死了,但是你就是不相信。老國王聽完了這個故事後,就證得了三果。
後來在臨終時,老國王躺在病床上,佛陀為他最後 一次說法。聽了開示後,老國王就證得了阿羅漢,也得到了解脫,七天之後老國王就死了。
這就是佛陀如何幫助他的父親親證阿羅漢。另外一個故事是::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從禪定中出來,他生起一個想法,是過去諸佛先入涅槃呢?還是他的大弟子先入涅槃呢?
然後他發現是他的大弟子先入涅槃。因此他就審查自己的生命還剩多久,結果他發現只剩下一個星期了。
接著他就想自己應該在哪裡涅槃呢?他知道世尊的兒子羅睺羅是在三十三天入涅槃的,而智者憍陳如是在喜馬拉雅山的六牙湖入涅槃的。
這時候,舍利弗尊者想起了自己的母親。雖然她是七位阿羅漢的母親,但她對佛法卻尚未生起信心。不知她會生起信心嗎?尊者發現母親有證得一果的因緣。
於是他又想:「要透過誰的教導,他的母親才能明白真理證到一果呢?」接著他了解到,唯有自己教導母親佛法,才能成就這件事。
尊者想,如果我不親自去教導母親學佛法,人們會如此評論我說:這位尊者一向樂於助人,當他說法的時候,有許多天神證得四果,也有數以千計的在家人在聽了尊者的開示後,對三寶生起了歡喜和信心而投生到天界。
但雖如此,尊者卻無法去除母親的邪見,因為尊者的母親是一位婆羅門,她不相信佛法。
如此思惟了之後,舍利弗尊者就帶了五百位比丘去見佛陀。
尊者對世尊說:請您允許,請您同意,我入涅槃的時候已經來臨了,我已捨棄了生命力,不久我將從生命中解脫,這是我最後一次向您頂禮了。
從現在起,只有七天,我的色身將會倒下,捨棄重擔,我已捨棄了生存的念頭。
根據經典的記載,如果佛陀回答說:「你可以入滅。」 那麼這些外道就會攻擊佛陀說:「你看,世尊讚嘆死亡。」
如果佛陀回答說:「你不要入滅。」那麼那些外道又會說:「你看,佛陀讚嘆生死輪迴。」
因此佛陀說:「就在你認為適當的時候,你就去吧!」在佛陀的邀請下,舍利弗尊者作了最後一次開示。向佛陀做了懺悔之後,尊者就開始上路,回到自己的家鄉。 一個星期後,尊者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遇到了自己的侄子。
尊者問他說:「你嬸嬸在家嗎?麻煩你告訴她,我們回來了。」
若她問你我們為什麼回來,就告訴她我們要在這裡住一個晚上,並請她準備我出生時住的小房間,也請她安排住宿給五百位比丘。
當尊者的母親知道他們回來後,她心裡就想:「我兒子為什麼要回來呢?為什麼要我準備這麼多人的住宿呢?難道他想在晚年還俗嗎?」
不論如何,母親還是為尊者準備好了一切,並派人去邀請他回來家中。
當尊者進入他出生時的小房間後,不久就開始腹瀉,而且很嚴重。
此時母親正站在門口並且看見了這一切,她心裡就想:「我的兒子身體狀況似乎不太好。」
就在這個時候,四大天王來見尊者最後一面。
尊者問他們為什麼來?四大天王們回答說:「我們想在你生病的時候照顧你。」
尊者回答說:「我已有一位侍者在照顧我。」
當他們離開後,帝釋天王也來了,之後大梵天也來 了,尊者同樣請他們回去了。
尊者的母親也看見了這些來來去去的天神,她心裡想:「他們是誰呢?為什麼他們向我兒子頂禮之後就離開了呢?」
於是尊者母親就問舍利弗說:「剛才最先來見你的那些人是誰? 」
尊者回答:「他們是四大天王。」母親問:「你比四大天王更偉大嗎?」尊者回答:「他們就像寺院裡的護法,自從佛陀誕生以後,他們就手持寶劍守護著佛陀。」母親又問:「那麼接下來那個人又是誰呢?」尊者回答:「帝釋天王。」母親問:「你比帝釋天王更偉大嗎? 」尊者回答:「帝釋天王就像是幫比丘拿物品的沙彌。當佛陀從三十三天回到人間時,他是拿著佛陀的衣鉢,和世尊一起回到人間的。」母親接著問:「在帝釋天王走之後來的那個人,他的光照亮整個房間,是誰呢?」尊者回答:「那是大梵天神。」母親驚訝地問:「你比我們的大梵天神更偉大嗎?」尊者回答:「據說在我們佛陀出生的那天,有四位大梵天神用金網來接住世尊的誕生。」當問完了這些問題後,母親心裡想:「如果我的兒子有如此大的力量,那他的老師世尊又將如何呢?」她正想著時,心中頓時就生起了五種喜悅,遍滿全身。
尊者知道了母親此時心生喜悅,他心裡想現在是對母親說法的最好時機。
尊者就問母親:「妳在想什麼? 」母親回答:「我正在想,如果我的兒子有這樣的功德,那麼他的老師又將會有什麼樣的功德呢?」尊者告訴她說:「我的老師在出生、出家、證悟、轉法輪時,整個大千世界都在震動,沒有人能在戒定慧和解脫上超越他。」
隨後,他又向母親講解佛陀的功德和佛法。當尊者說完法義時,這位母親就證得了一果。
母親說:「我親愛的兒子,你為何那樣做呢?為什麼在這麼多年裡,都不教我這個甘露味呢?」
舍利弗尊者心裡想:「現在我已經報答了母親的養育之恩了,這就應該足夠了。」
接著在母親離開之後,舍利弗尊者就如太陽升到山頂一樣,進入完全沒有執取的涅槃。
這就是舍利弗尊者如何報答他母親,如何幫助她的母親證得初果的故事。
在《增支部·感恩經 kata¤ ¤ u Sutta》中,世尊說:「諸比丘,有兩種人的恩情是我們無法回報的。
是哪二種人呢?那就是我們的父親和母親。雖然一個人,一個肩膀背著母親,另一個肩膀背著父親,即使他這樣背著父母一百年,幫他們擦藥、按摩手腳、洗澡,甚至忍受他們在自己身上大小便,這個人也無法回報父母的恩情。
諸比丘,即使有人給予父母至上權力來統治擁有七寶的土地,這個人也無法回報父母的恩情。
為什麼呢?諸比丘,因為父母對子女們所付出的太多了,他們對孩子做出了許多奉獻,養育子女,並且教導子女最先認識這個世界。」
佛陀說:「我們可以通過給予他們佛法。 鼓勵任何不信佛法的父母,成為相信三寶的人。鼓勵任何沒有道德的父母,成為持守戒律的人。鼓勵任何吝嗇的父母,成為樂於布施、行善的人。鼓勵任何沒有智慧的父母,成為努力培育智慧,到智慧生起、增長的人。一個人如果已經這樣做的話,他已經回報了父母之恩,他給予父母的回報已超過他應該回報的。給予佛法來回報我們的父母和通過為他們做一切世俗的事來回報他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其差別是法布施是最殊勝的布施。沒有任何布施可以比得上法的布施。富裕和舒適的生活與佛法根本無法相比。因此,給我們的父母佛法才是最好的報恩方式,而不是給父母親金錢、車子、房子等。」這就是世尊教導我們如何去報答父母的正確方式。
我們學習佛法要依教奉行。我們是佛的僕人、是法的僕人、是僧團的僕人。 我們要將所學過的教理、佛法,思惟之後再去實踐。為什麼要禪修?那是為了要看清楚世間的真相。因為世間是虛妄的,它使我們執愛並生起煩惱。當親人死去時,大部份的人都是哭哭啼啼的。
世尊說:「有人死去,悲傷是無益的。」每天我們都要思惟兩件事,總有一天我會和我所喜愛的人和東西分開。有愛就有悲傷,去除愛,悲傷就消失。我們要如此地思惟:所有的人,包括聖人和凡夫,所有人的歸宿都是死亡。我們一生下來就在面臨死亡。正如成熟的果子,最終要面臨掉落地上的危險。正如陶工所制的陶器,最終都會破裂。那個時候,父親救不了兒子,親人救不了親人,沒有人可以救任何人。人間就是如此,遭受衰老和死亡的折磨。你看不見這條路是怎麼來的,沒有人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也看不見這條路將要怎麼去,沒有人知道自己死後又會去哪裡。兩頭都看不見,悲傷是無用的。
這是我們為愛付出的代價,要用智慧去除悲傷。正如用水迅速地撲滅正在燃燒的房子。像風一樣,吹散在空中的棉絮。
用四念處、如理作意,知道獨處就是快樂。沒有分離的痛苦,這就是智慧。
通過禪修我們就能看清楚這個真相。因此我們要持戒清淨,這是為了修增上定,圓滿定力是為了修增上慧,有了智慧就能夠了知一切事物的真相。
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文字的學習和經藏的研讀上, 這些知識確實有助於我們弘法,但和我們學習佛法的最終目標即解脫,還是有相當一段距離。
修行就是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從而獲得出世間的道果,但我們也不可否定研讀佛經的利益,因為佛法的知識和禪修實踐是相互關聯的。
學習了經典之後,再繼續用功禪修止觀,這樣會更加正確。
佛陀涅槃之後,更加印證了一切都是無常。世尊也不能永遠地教導我們。現在又有許多的修行方法已經不是佛陀時代的方法了,只有用正確的方法真正地去實踐、去修行才會獲得利益。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