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真正地去修行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超越世間的快樂。
世尊說:「諸比丘,要持戒清淨,要看見什麼是苦,看見自己和別的眾生在六道輪迴中不斷地生和死。知道生存會產生苦,因而對『今生與來世』如同蛇的舊皮一樣,會感到厭離,並且尋求善知識的協助。」
藉由精進,不分晝夜的努力奮鬥,如同蛇將尾巴彎曲纏繞在支撐物如木頭上,而比丘是盤腿,蛇用力呼氣, 而比丘提起專注力在呼吸上,蛇將身體擴大,而比丘是致力在增長智慧上,如同蛇捨棄舊的皮,而比丘卸下重擔般涅槃,捨下了「今生與來世」。
蛇拋棄了成為負擔的老皮舊皮,它會十分喜悅,終於可以毫無負擔地自由行走。而比丘每天修行,捨離長久以來就不屬於我和我的東西,捨棄所有的束縛。
這些緊緊纏住的執取,也會越來越鬆,就好像到了最後蛇毫不費力地脫去老皮一樣。
就好像世尊常用的一個比喻:斧頭的握柄也會因為不斷地使用而耗損,最後脫落,好像堅固的纜繩,一直受著風吹雨打、日曬,也會變得脆弱,最終斷裂。
即使無明和渴愛的束縛是如此的堅固,牢不可破, 但也會因為我們不斷地捨棄放下,而變得脆弱不堪,總有一天會完全從我們的心中脫落。
好像老皮舊皮不再附在蛇的身上,而名色、五蘊、 我,也不再成為執取執愛的對象。
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如實地看待我的身心,不再錯誤地理解,就可以拋棄我們的恐懼、憂惱和渴愛的包袱。
眾生若能脫去對我的執著,心就會變得輕鬆自在,但是仍有三股強大的力量(我慢、渴愛與邪見),依然緊緊地依附在我們的身心。
只有當我們把自己視為如同在森林中的枯葉一樣,好像世尊在森林中撿起一把枯葉,世尊問:「諸比丘,這些樹葉是你們自己的或屬於你們的財產呢? 」諸比丘回答:「都不是,這些樹葉當然不是我們,也不屬於我們。」世尊說:「諸比丘,捨棄不屬於你的東西,要捨棄對五蘊的執愛,要放棄這些與我們無關也毫無意義的東西會比較容易,但是要我們放棄心愛的東西或深愛的人就會比較困難。」
因此,要我們捨棄感官上的欲樂和根深蒂固的習氣,要捨棄已經認為是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才是最困難的。
佛陀也是如此地叮嚀囑咐我們,放棄它們,放棄不屬於你的東西。
用漸進的方式,藉由正確的生活與思惟,而思惟「蛇的脫皮」,就是一個好的方法。
比如說看著包著我們身體的皮膚,就像蛇要拋棄的舊皮一樣。
我們可以觀三十二身分中的皮,這也是一種禪修的方法,可幫助我們去除和捨離對色身的執著。
當蛇在脫皮時,就如同諸比丘毫不猶豫地出離,捨斷和捨離。蛇不會為了失去舊皮而感到悲傷。
因為當我們捨棄了毫無價值的東西時,取而代之的是得到了捨棄後的快樂,獲得內心的寧靜與平靜。
這種正確的捨離不會帶來悲傷與後悔,它會使我們更清楚地邁向解脫之路。
當蛇的舊皮尚未完全脫去,有一部分還附在身上時,蛇會對舊皮感到厭煩。
同樣地,好像諸比丘對於剩餘的煩惱感到厭離,因而會迫切地想要解脫它,也會清楚地知道尚未去除煩惱所帶來的過失。
一旦看見這些煩惱與過失,這是指輪迴的苦,知道痛苦將會不斷地增加。當比丘們持戒禪修,當他們的心越來越清淨時,他們就會厭惡這些修行上的障礙而想捨棄它們。
如同世尊勸告他的兒子羅睺羅說:「增強你內心的厭離。」
對一個禪修者而言,當我們對諸行感到不喜不樂時,並知道在輪迴中的悲傷與過患時(厭離隨觀智),便會生起由於厭離而離貪,由於離貪而解脫。
八正道會受到世人的讚揚也是因為它導向徹底的厭離世間,導向離貪和滅盡,就好像蛇用力地支撐在木頭上、用力地捨棄舊皮一樣。
世尊說:「諸比丘,所有的結無論是粗的、細的,有不需要捨棄的嗎? 」
到底什麼是我們最後應該放棄而沒有遺憾的呢?就是河的兩岸,就是指「今生和來生」。
所以我們應該牢記在心,放棄兩岸,這是我們最後的目標,結束漫長的旅程,因為這旅程將穿越輪迴的沈浮,一次又一次地與業力相遇,永無止境的不滿、失望和痛苦。
因此,我們必須為自己作出決定。在生死輪迴中, 由於無明我們不斷地在造業,使我們不斷徘徊在生死輪迴中。
不停地生,不停地死,沒有人知道何時是輪迴的起點,但我們都知道輪迴的終點是涅槃。
只是這樣的明白瞭解,信心和精進心就會生起,會努力不懈地斷除一切煩惱。
就如同我們磨刀子,磨第一刀的目的是為了使第二刀可以磨的更利些,一次比一次磨得更利。
我們精進不懈地禪修,增長智慧也是相同的道理。為了到達涅槃就必須不斷地鏟除欲望煩惱。 現在在這裡的人,沒有一個人曾親眼見過佛陀,或是世尊的阿羅漢弟子。但是我們相信世尊,尊敬佛陀,接受他的法,因為他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可以驗證,體驗的。出世間的道智是用來滅除愚痴,而果智是愚痴被消除後所生的喜悅與安樂。
證得須陀洹的人,就叫初果聖人或入流者,好像河流帶領一切大小河流流到大海一樣。這裡是指好像河流,帶領一切眾生朝向涅槃之道,所以須陀洹就翻譯成進入正法流或入流者。
什麼是流呢?流就是道,也就是八聖道,道只有一條,但有八個組合,才成為一條道路。
只要能圓滿地修持這八聖道,他就會像流水朝向大海一樣地到達彼岸,到達涅槃。
就好像一塊木頭,掉入水中,如果它順著河流向前,不靠兩岸,這樣木頭勢必會沿著河水到達海裡。如果我們可以提升自己,脫離這苦海,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像這木頭到達對岸,直到成功為止。
有一次,世尊在恆河邊時,看見一個圓木頭順流而下。 佛陀就對比丘們說:「諸比丘,若這塊木頭不沈入河中,不靠到河的兩邊或沙灘上,就會流到海洋去。
諸比丘,若不落入人之手中,不落入非人之手中,不落入漩渦,也是可以到達涅槃。
什麼是落入人之手中?
好比在家居士,住在世俗社會之中,與大家一起玩樂,共樂。
別人悲傷,他也悲傷;別人分享,他也共享;別人受苦,他也痛苦,做一些世俗之事。
諸比丘,這叫做落入人之手中。
什麼是落入非人之手中?有些人過著聖潔的生活,發願要投生為天神,發願修功德,他做人處世嚴格正直, 一心想要成為天神。
諸比丘,這叫做落入非人之手。
什麼是叫落入漩渦之中?即是享受世間的欲樂,享受五欲樂的人。
任何的事物,會讓你生起執著的,若你思惟它的快樂就會產生貪欲。就好像有許多的木柴在燃燒著,若有人丟入乾草、木柴,這大火再加上新的燃料,必定會持久地燃燒。 毫無疑問,任何事物能令一個人執著,若你思惟它的快樂,就能產生貪欲,而帶來一切的煩惱。但是諸比丘,若任何的事物會導致一個人去執著,假若我們思惟這是苦的,那麼貪欲就會止息,一切的煩惱都會熄滅。就好像燃燒的大火,燒完木柴之後,不再添加燃料,大火就會熄滅一樣的道理。」
曾經有一位獵人,有一天在森林中打獵時,他感到口渴,於是他就到附近的寺院去找水喝。在樹下他看到一個水缸,但是裡面空空的沒有水,於是他就去問一位正在打掃庭院的長老說:「長老,你吃別人供養給你的食物,但你卻非常懶惰,水缸空了你也不去裝水。」
這位長老聽了這話,他感到很奇怪,因為長老他在掃地之前就已經把水裝滿了。長老就走去看水缸,但他看到水缸裡的水是滿滿的。這時長老就想起了一個故事。
從前在迦葉佛時代,有位比丘很生氣地把別人要布施給一位阿羅漢的食物扔掉。由於這個惡業,他死後投生到地獄,之後又投生到一個漁村,當他入胎時 ,整個漁村的漁夫都捕不到魚。
當他七歲時,母親也由於飢餓之苦,而把他放在街上去乞討為生。
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看見這個小男孩在街上哭泣,就把他帶回寺院,小男孩也出家當沙彌,由於他也有足夠的波羅蜜,長大後也成為比丘,並且證到了阿羅漢。
但是無論寺院有多大的慶典,他從未吃飽過,因為在托鉢時,信徒所布施的食物放入這位尊者的鉢中,食物就自動消失了。
當舍利弗尊者知道他會在那一天入般涅槃,舍利弗尊者想讓他在入涅槃之前,可以吃飽一餐。
所以舍利弗尊者托完食物就趕回寺院,供養給尊者,但這些食物放入這位尊者的鉢中,就消失了。
舍利弗尊者又出去托鉢,回來之後,這次舍利弗尊者他用自已的雙手握住鉢不放,以免食物又消失不見,這樣尊者才吃了一生中唯一的飽餐,不久後尊者就入般涅槃了。
因此這位長老就用手握住水缸,讓獵人喝水缸裡的水。
看到這種情形,獵人心中生起恐懼,剛剛明明沒水,長老一來握住水缸就有水喝。後來獵人就在這寺院出家當沙彌。
但是當他打坐時,他時常看見以前使用過的武器和那些被殺死的動物,所以他無法專心用功打坐。
當他告訴長老他想還俗時,長老就叫他去撿了一些還有水份的木頭來,放在石頭上燃燒,可是沙彌怎麼努力也點不著火。
於是長老就用神通,從地獄裡拿了一點地獄之火來給沙彌看,又把地獄之火放在這堆木頭上,傾刻之間, 整堆木頭就化為灰燼。
長老對沙彌說:「如果你還俗,這地獄之火就是你的去處。」
由於害怕,沙彌就開始精進用功,而證得了三果。對失眠的人來說,長夜漫長。對充滿牽掛的人來說,路途遙遠。對佛法一無所知的人,生死輪迴漫長。常常思惟地獄之苦,禪修精進不放逸,才不會落入漩渦之中。
今天我想用《寶經》裡的一偈頌來作為結束。阿羅漢已滅盡所有的善和不善,新的善與不善業不會在他們心中生起。他們已竭盡再生的種子,那就是:無明、貪愛和業力。他們不期盼未來的生命。所有名色將如燈火在燈油與燈芯耗盡時同時熄滅。
以此真實語,願所有眾生獲得安樂,遠離一切危難。願一切眾生平安快樂。
Visuddhà cà ra 道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