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06-20 下午3.28.38.png

 

 

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請思考,第一、你去挖自己的暗物質、或者內心的垃圾,覺得很難受,不快樂。那你沒有去面對它的時候,就有快樂嗎? 

 

第二個呢,如果真的這些東西不存在的時候,你將是多麼地快樂,對不對?什麼是快樂呢?我們學習快樂之道,到底什麼是快樂呢? 

 

在佛法裡來講,在沙漠中的那種煎熬,那種乾渴是什麼呢?就是愛欲和嗔恨。當你能夠把愛欲和嗔恨放下的當下,綠洲就在你的腳下,清泉就在你的腳下,清涼就在你的身邊。

 

《相應部》第 49 經有一篇專門的《慳吝經》。

 

導致貧窮的原因,就是不佈施:那富欲的原因,就是他喜歡佈施。

 

 

 

 

 

 

雲端起觀- 65 慳吝和嫉妒 

昨天講到了理髮師 Chattapāņi 的四種特質,他是沙利子尊者的過去生。 他有哪四種特質呢?第一個是沒有嫉妒,不會生起嫉妒的;第二個是從不喝酒,不使用、服用麻醉品;第三個,他對人沒有任何的愛欲;第四個,他對人不會有任何的憤怒。 

昨天,我們學習到了他為什麼沒有愛欲。那是因為過去喝酒,擰斷了自己親兒子的脖子,讓廚師拿去做成肉食吃了。從那以後他決意,下定決心,自此以後直到成就阿羅漢果,永斷飲用具有破壞力的酒,然後以土塗面,大地作證。從那以後,Chattapāņi 就再沒有喝過酒。 

那為什麼他對人沒有愛欲呢? 這個 Chattapāņi Yasapāṇi 國王報告說:陛下,在過去生中, 我又曾經做過巴拉納西 (Bārāṇasī)的國王,名字叫作 Kitavāsa 當時這位 Kitavāsa,沙利子尊者的過去生,作為巴拉納西的國王,他的王后生下一個王子。這個王子出生的時候,一位精通相術的婆羅門占星師來給他看,看完以後,就跟 Kitavāsa 國王講:陛下,未來的某一天,這位王子將會由於得不到水喝,乾渴而死。他沒有說原因,就只說了這個結果。 

由於這樣的原因,人家就把王子稱為惡王子。Duṭṭhakumāra kumāra 是童子的意思,Duṭṭha 是惡,凶惡的惡,惡童子。 這個王子成年以後,就被國王立為太子。每當國王在國中巡遊,或者是審理案件,他都把王子帶在身邊,形影不離,目的就是防止太子乾渴而死。他命令人在巴拉納西的四個城門,還有城中所有合適的地方都挖水池,在十字路口建小屋,都放置裝滿水的罐子。 

然後他有經過的地方,都把水放滿。國王就想怎麼樣才能夠讓他不會渴死。但是,有一天惡童子大清早穿上皇服,騎著大象去御花園玩。 路上,他遇到了一位獨覺佛。 這位獨覺佛因為非常有威儀,很受景仰,原來跟著太子的隨從們看到獨覺佛的時候,都不自覺地去禮讚他,合十禮敬。 然後,這惡童子就想:我是太子,跟隨我的臣民卻去禮敬這個光頭沙門。他怒火中燒,從象背下來走向獨覺佛,就問說:「啊,出家人,你得到鉢食了嗎?」當這個獨覺佛回答說:「已經得到了」,王子就把他的鉢搶過來,扔在地上,把它砸碎。然後還在爛鉢和鉢食上踩了幾腳。這個獨覺佛因為來不及防備,他心想說:「哎呀,這個人被他的行為毀了。「Naṭṭho vatayaṃ saṭṭo(這個人被自己的行為毀了)。王子惡童子說:「哦,出家人,我是國王科伊答瓦薩的兒子,我叫惡童子。你睜眼看著我,怒氣沖沖地,你想怎樣? 

那位獨覺佛由於當天沒有食物,便乘空而去,回到位於雪山 (Himavanta)北側的「南大木(Nandamulapabbhāra)」山洞。與此同時,這個惡童子太子,由於這種侮辱、損壞獨覺佛的惡業非常重,當下他的惡業立即成熟,現世報立即帶來果報。他就大喊說: 「好熱啊!好熱啊!」渾身就非常熱。不是我們簡單說的發高燒,他熱到躺在地上,地上的所有水分都消失掉,所有周邊的河流都乾涸掉。大家有去過巴拉納西的人就知道,恆河就是從邊上流過去,說這個河流都乾了。這個惡童子就當場死去,墮入極苦的無間地獄。 

當時這位國王,沙利子尊者的過去生,他聽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因為他對兒子非常地溺愛,所以他內心極度地痛苦。他在想: 「我身心這麼痛苦,這麼憂苦,都是因為對兒子的痴迷。如果我心中沒有愛欲,就一定不會有這樣的憂苦。」自那以後,他就決意,發願對一切有生命的和沒有生命的都沒有愛欲,當時的 Kitavāsa 這樣發願,生生世世都是這樣,一直到這一生成為國王的理髮師 Chattapāņi,他也沒有忘記這個決意的初心。所以他跟國王報告: 從那一世那一刻開始到現在,我對一切有生命和沒有生命的感官目標,內心都沒有愛欲。在這裡面,我們看到,惡童子因為看到別人去禮讚禮敬獨覺佛,而不是禮敬自己的時候,嫉妒在他的心中生起,乃至於生起可能危及獨覺佛生命的憤怒暴怒。 

所以嫉妒是害誰呢?嫉妒是害自己。這種嫉妒,妒火中燒,是很典型的例子。這個妒火燒起來,連巴拉納西的恆河都會乾掉。這樣的惡業,在地獄裡不知道它要燒多久。當時的國王 Kitavāsa 聽到他的兒子乾渴而死,被裂開的大地吞沒,他內心悲苦,在內心中非常受煎熬。畢竟他是過去生發願要成為喬達摩佛陀的上首弟子,十萬個大劫裡累積巴拉蜜,所以這種修行者的內心的這個素質,在這時候就起作用了。 

親依止緣裡有前前諸不善法對後後諸善法,以親依止緣為緣。 他是以這種悲苦作為他的親依止緣,然後發願「我再也不再對一切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眾生產生愛欲」。最後,一直到喬達摩佛陀成佛,他成為上首弟子。 

最後,他為什麼對人沒有憤怒了? Yasapāṇi 國王就去問理髮師:「你為什麼會沒有憤怒了?無論對任何有情、任何已經形成的有情非有情、任何有為法、世間所存在的一切、以及所有的生命現象,都是如此嗎?」他說:「是啊。」 

他說:「陛下,我在過去的某一生,是一名隱士,叫 Araka Araka 這位隱士在那一生安住在慈心禪七年整,命終以後,他往生梵天界,在那裡度過了七劫這麼長的時間。」他說:「因為我在輪迴當中修習慈心禪很長的時間,所以我總是能夠向周圍散播慈愛,並將我無限制的慈愛之心向十方遍布整個世界。從那以後,憤怒和仇恨在我的心中再也沒有生起來過。」修慈心禪導致這位 Chattapāņi 直恆長的時間以來,他都沒有憤怒生起。 

好,那我們從這裡來看,我們學《阿毗達摩》到現在,我們也可以體會,給我們帶來痛苦或者給一切的生命帶來痛苦的原因只有兩個:一個是愛欲,一個是嗔恨。愛欲就是貪,嗔恨就是嗔。我們昨天的作業就是嗔相應的心所有哪一些。 

有同學講說:「不善心所什麼時候講完啊,我都已經要崩潰了!,每個心所來對照自己,怎麼都有這麼多問題啊? 」不講這些問題,你的這些問題就不會存在嗎?它就不會起來了嗎?如果不講,你就快樂了嗎?好歹這一兩個月時間下來,這些心所,你對照著自己明顯看到:「我從這裡減輕了,我從這裡出來了,我發現自己的問題了,我現在願意改了。」如果沒有這樣的刀鋒向內,刮骨療毒,你會有這樣的收穫嗎

請思考,第一、你去挖自己的暗物質、或者內心的垃圾,覺得很難受,不快樂,那你沒有去面對它的時候,就有快樂嗎

第二個呢,如果真的這些東西不存在的時候,你將是多麼地快樂,對不對?什麼是快樂呢?我們學習快樂之道,到底什麼是快樂呢

快樂不是有一個地方,就像你在沙漠上長途跋涉,口渴難忍,說:「在更遠的地方有綠洲,那裡有清泉,你努力一下,咬咬牙關, 過去就能找到。 」

快樂不是這樣找到的,在佛法裡來講。在沙漠中的那種煎熬,那種乾渴是什麼呢?就是愛欲和嗔恨。當你能夠把愛欲和嗔恨放下的當下,綠洲就在你的腳下,清泉就在你的腳下,清涼就在你的身邊。能體會嗎

如果你覺得現在還在不善法中煎熬的時候,我們要效仿沙利子尊者過去生的這些作為。我們沒有能力回憶起過去,但無始以來這麼強猛的這種經歷一定不會比沙利子尊者少,那我們怎樣能夠以勝解、以決意來去面對無始以來跟隨我們、陪伴我們、然後給我們這種煎熬飢渴、讓我們認賊作父的這些不善心所,然後使我們下定決心去除它們

那慳吝應該怎麼面對?佛陀在《相應部》第 49 經有一篇專門的《慳吝經》。 

有人請問佛陀:「這裡,凡世間中的慳吝者、惡口者、對其他施與者製造障礙的人們,他們的果報像什麼樣子?來世像什麼樣子?我們來問世尊,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它?」世尊的回答是:「這裡,凡世間中的慳吝者、惡口者、對其他施與者製造障礙的人們: 他們會往生地獄、畜生界、閻摩世界(就是鬼界),如果來人間,會被出生到貧窮家,他的衣食住藥,也就是他的衣物、食物、喜樂、欲樂,在那裡被困難地得到。愚者能從其他人期盼的,那也不被他們得到(就是很笨的人都可以期盼的,你這個慳吝者也是得不到),這是在當生中的果報,並且來世為惡趣(如果你沒有去四惡趣而去人間,是你貧窮、沒有眷屬、沒有利德) 

繼續再問,那麽「像這樣,我們了知這個,喬達摩!讓我們詢問另一個,這裡,凡已得人的狀態的寬容者、離慳吝者、對佛、法有淨信、對僧團極尊重者:他們的果報像什麼樣子?來世像什麼樣子?我們來請問世尊,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它?」佛陀回答:「這裡,凡已得人的狀態的寬容者、離慳吝者、對佛、法有淨信、對僧團極尊重者:他們輝耀這些他們往生處的天界(就是他在天界都非常地輝耀,給天界帶來榮耀、輝耀)。如果來人間,會出生到富有的人家,他的布、食物、喜樂、欲樂,在那裡被不困難地得到(非常容易地得到)。別人能得到的財物上,他也能自在地、喜悅地享用。這是在當生中的果報,並且來世為善趣。」這是講慳吝的果報和不慳吝的果報。 

我們以前給大家一起學過《小業分別經》。我們選幾個來學習一下,跟嫉妒和慳吝有關的。 

《小業分別經》總共有 14 個問題,由 Subha Todeyya 去請教佛陀,老同學都很熟了,新同學呢,我們等一下發《小業分別經》 大家自己看。 其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講到的就是嫉妒和慳吝。

當時 Subha Todeyya 問到佛陀,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人出生無勢力,什麼樣的原因讓人出生有勢力?什麼樣原因讓人出身貧窮,怎麼樣原因讓人出生富有

佛陀給他回答,講到沒有勢力的原因:「年輕的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敬、崇拜感到嫉妒、憤慨、系懷、怏怏不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破裂、死亡之後,他投身於墮處、惡趣、苦趣、地獄。如果在身體破敗、死亡之後,他沒有投身於墮處、惡趣、苦趣、地獄,而是來到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沒有勢力。年輕的婆羅門,這是導致沒有勢力的方式, 也就是——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感到嫉妒、憤慨、系懷怏怏不樂的果報。  

帕奧西亞多在講這部經的時候,他曾經講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跟我們昨天講的 Jambuka 故事有類似的地方。是 Losaka Tissa 者的過去生,他當時也是出生在 Kassapa 佛的時代,他是一位比庫,他有一個精舍,一個有錢人在護持他。然後,也是一位阿羅漢尊者有一天來到了這個精舍,這位有錢護持者又是很歡喜,邀請他住下來,然後要供養他。原來住在這裡的比庫 Losaka Tissa 的過去生就慳吝了,很不願意,然後對這個阿羅漢尊者的威儀功德生起嫉妒心。同樣地,當第二天富翁要求他們兩位一起去接受供養的時候,Losaka Tissa 也是不通知這位阿羅漢,他自己去吃。 然後這個施主,也是請他帶一個鉢食回去,然後這位 Losaka Tissa 的過去生,也是半路上把它倒到火炭裡去。但其實,那個阿羅漢知道他的心念,然後他以神通力飛走了。 

然後 Losaka Tissa 的過去生一看到這位阿羅漢凌空而去,他當下就心生悔恨。雖然悔恨,但是他修行那麼多年的善業,在他臨死的時候不能產生果報,而是墮到地獄裡面去。從地獄出來以後,他又投身為夜叉,但是作為夜叉也從來沒有吃飽過。然後夜叉之後又五百生他都投身為狗,每一生都遭受很多的惡果,從來就沒有吃飽過,是一個到處都被人家打的流浪狗。但因為他過去生的善業,終於在喬達摩佛陀時代,他投生為人。他投生在 Kosambī高賞比的一位漁夫家裡面,叫 Losaka Tissa。他們的村子裡面總共有一千戶人家,但是在 Losaka Tissa 投生的那天,一千戶人家的所有人都餓肚子,此後各種災難不斷出現。村裡面的祭司就說,肯定這個災難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某一個人帶來的,要去調查。他們一家一家地隔離調查,最後發現是 Losaka Tissa 這一家。Losaka Tissa 這一家就被村裡的人趕出去。他的爸爸受不了,就不要他們了。他媽媽堅持帶著他到七歲,然後,他媽媽也受不了。他媽媽只要帶著他出去乞討,就一定討不到東西。他媽媽只能把他放在家裡面,然後自己出去乞討,才能討到一點東西回來。最後她實在沒辦法了,就給他一 個破陶片,說:「你自己去行乞吧,我照顧不了你了。」Losaka Tissa 就四處流浪,沒人照顧,經典說,就像是烏鴉一樣撿地上人家掉下的飯粒來吃。 

後面沙利子尊者遇到他(他當時七歲),同情他的不幸,帶他回寺院給他剃度出家。但是,他的運氣還是很差,幾乎托不到鉢,要麼托到就非常得少,所以他一直都沒有吃過一餐像樣的鉢食。但 Losaka Tissa 尊者過去也是修行好幾萬年,所以他最後證得阿羅漢果。因為他在 Kassapa 佛的時代,已經修到很強的行捨智,已累積巴拉蜜很長的時間,他是一定會在這一生證果的。但即使成為阿拉漢且要入滅之前,他都沒有吃到一餐像樣的飯。我們講阿拉漢是人天應供,是應供,但是他這個應供,由於過去對阿拉漢吝嗇的強大不善業成熟,總是阻礙他的應供。即使人家願意把食物給他,他能夠托到食物了,但是食物只要放到他鉢里就自動消失。 

這個阻礙業,就是他過去把人家供養阿拉漢的食物倒到火炭裡面去、而且他對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恭敬、尊敬、致敬、禮拜、崇拜感到嫉妒、憤慨、系懷、怏怏不樂造成的。所以一直到要涅槃,他都沒有吃過一餐飽飯。 

沙利子尊者覺得他要入般涅槃了,就想怎麼樣讓他吃到一餐像樣的鉢食?就帶著他一起去托鉢,但是只要跟他在一起,就沒人給他鉢食。最後,他就讓 Losaka Tissa 先回去,然後他獨自去托鉢,托完以後,他看趕回去來不及,因為比庫走路要慢慢走。他就請一位淨人——一位在家人,托付他快點把食物帶給 Losaka Tissa。結果,那個人在半路上就把食物吃掉了。沙利子尊者發現這個時間已經過午了,已經不可能再給他托鉢食了。知道 Losaka Tissa 當天要入般涅槃,沙利子尊者就以他的功德去到國王的宮殿裡面,請求得到一鉢四甜品,是由酥油(生酥熟酥)、蜂蜜、奶油和糖混合起來的四甜品。然後他帶回來給 Losaka Tissa,這是七日藥,過午之後可以吃的。那怎麼吃呢?沙利子尊者拿著鉢,Losaka Tissa 到他的鉢里來吃這個甜品,不然這個甜品也會消失。他吃完這個甜品,當天晚上就般涅槃了。所以,這個嫉妒的不善業,它產生的就是沒有勢力的果報、貧窮的果報,乃至於到了阿拉漢,這個果報還會成為他的阻礙業。 對於有勢力的原因,佛陀說:「年輕的婆羅門,在此,某個男人或女人不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的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憤慨、不系懷怏怏不樂。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敗壞、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敗壞、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於善趣天界,而是來到人間,那麼,無論再度投生在哪裡,他都會很有勢力。年輕婆羅門,這就是導致很有勢力的方式,也就是——不心存嫉妒、對別人所得的 利益、恭敬、尊重、致敬、禮拜、崇拜,不感到嫉妒、不憤慨、不系懷怏怏不樂。  

那就有很多同學問說,「我檢查了,我有嫉妒,怎麼樣對治?有什麼方法?  

前面我們也講了嫉妒和隨喜,它是不同的心所。不嫉妒, 並不代表就是會隨喜。 但不嫉妒,你就很容易隨喜。為了不嫉妒,你要培養隨喜的習慣。同樣地,慳吝跟慷慨佈施,它是對應、相反的,但是呢,即使你不慳吝,慳吝心所很弱,並不代表你就會慷慨布施。為了不慳吝,一樣要培養慷慨佈施。 

在佛法裡面,有十善業道或十不善業道,大家都學過。十不善業道,有殺生、偷盜、邪淫、惡語粗口、虛妄語、綺語、離間語、 然後貪、嗔、痴(身三、語四、意三)。這是十不善業道。十善業道是什麼呢?這裡並沒有一個另外的十善業道,而是說,離十不善業,就是十善業道。離殺生、離不予取、離邪淫、離虛妄語、離惡口、離綺語、離離間語、離貪、離瞋、離邪見。 

所以,我們看到自己的不善,捨離不善那一刻就是善,要明白。 所以有勢力的原因就是你不嫉妒。不嫉妒,其實佛陀在經典裡面講述,不嫉妒讓你很容易培養起來隨喜的心。 

這一段經文也是有故事的。我們知道佛陀在成佛以後,他首先在鹿野苑轉正法輪度喬陳如等五比庫。完了以後,他度過一個雨安居,又度了五十幾位比庫。然後去度了拜火外道一千多個弟子。 Uruvela-Kassapa 三兄弟,是佛陀成佛第一個雨安居之後度的,一千多個弟子就是從這裡來的。 

這個 Uruvela-Kassapa 在勝蓮花佛的時代,是一位在家居士。他有一天看到勝蓮花佛宣佈他的弟子,叫獅子音 (Sīhaghosa),是隨從者人數第一的大弟子,他的大弟子又有他的弟子,他的弟子最多。所以,Uruvela-Kassapa 的過去生,他看到這樣的宣佈,他感到很隨喜:「啊,真了不起!」然後他也發願能夠在未來佛的教法時期,能夠得到同樣的榮耀。為了這個心願,他累積很多善業。在這個例子裡面,他對獅子音獲得的利益或佛陀的榮耀,他感到不嫉妒、不憤慨,而是隨喜,他全身都充滿了喜悅和快樂。因為這樣的隨喜,讓他在後面很多生,都有機會去累積這樣的巴拉蜜。對於想獲得這個榮耀,他在每一生都會去供養、持戒、修習止觀,然後他都這樣迴向。所以他後面有一生,出生為 Mahinda 之子,他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他和另外兩個兄弟去平定邊境的叛亂。國王就賜給他供養佛陀和十萬個比庫三個月的權利,作為酬勞。 

所以他們就指派了三位大臣安排當時佛陀和僧團的一切所需。他們自己受持十戒、親近佛陀、聽聞佛法,一有時間就修習止觀。這三位大臣,在我們喬達摩佛陀的時代,分別是 Bimbisāra 王,還有 Visākhā居士(第一女居士),還有護國尊者 Ratthapāla 尊者。 

Uruvela 過去生的三兄弟在天界人間流轉,一直到最後這一生,喬達摩佛陀出世這一生,出生為族姓為 Kassapa 的婆羅門家庭。他學習吠陀,然後出家為隱士。大哥叫 Uruvela-Kassapa,他帶了五百位弟子,在 Uruvela 的尼連禪河邊上。河的下游住著他的老二 Nadi- Kassapa, 他帶三百名弟子。再往下的下游住著 Gaya-Kassapa,帶兩百名弟子。佛陀在鹿野苑仙人墮處度過第一次雨安居之後,他就以他的大慈悲心觀察世間,發現三兄弟以及他們的弟子都可以被度, 他就到了 Uruvela-Kassapa 那個地方。當時 Uruvela-Kassapa 還沒有信仰,他對佛陀說:「你要來住可以,但是有一個供聖火的屋舍裡有毒龍居住,你最好不要去碰。」佛陀選擇住在裡面。佛陀後面以神通降伏了可吐煙吐火的兩條毒龍。 Uruvela-Kassapa 就很欽佩他。佛陀在他的禪林裡面住了三個月,示現了很多次神通,一直到 Uruvela-Kassapa 的心態轉變,能夠聽聞佛法。最後,佛陀給他講法,告訴他,「你根本不是阿拉漢,你修行的方法不可能證得阿羅漢,你修的拜火教。」 Uruvela-Kassapa 最後才請求出家。然後佛陀還要求他把這個決定告訴他所有的弟子,讓他們自己選擇未來的方向,所有的弟子都一起剃髪出家。他們把頭上的螺髻,像海螺一樣的頭髮剃下來,和作火供的器具丟到河裡面。 

下面下游的 Nadī-Kassapa GayāKassapa 看到漂下來的東西, 都趕來問是什麼情況。他們聽完以後,也都一起要求跟隨佛陀出家。佛陀在象頭山為他們開示了《燃燒經》,最後三個 Kassapa 和跟著他們的一千個弟子全部證得阿羅漢。所以 Uruvela-Kassapa 就有一千個隨從,而且都是阿羅漢弟子。因為 Bimbisāra 王是他過去的大臣, Bimbisāra 王也曾護持還是拜火教時的 Uruvela-Kassapa因此 Uruvela-Kassapa 當著 Bimbisāra 王的面,在所有大眾面前公開宣稱他們皈依佛陀了。 

跟隨佛陀出家以後,這些弟子還一直跟著 Uruvela-Kassapa。他這一千個弟子,每一個人又剃度了很多人。所以他這個僧團的比庫就非常地眾多,包括我們法的司庫,阿難尊者的戒師,叫 viraja,也是 Uruvela-Kassapa 的弟子。按照我們中國的習慣,阿難尊者就是 Uruvela-Kassapa 的徒孫,是佛陀的曾孫。但在上座部是沒有這樣分。 

後來佛陀宣佈 Uruvela-Kassapa 是他的隨從眾第一的大弟子。這是隨喜的善業所產生的這樣的果報。 

那麼,貧窮呢,大家自己看:「年輕婆羅門,在此,某個女人或男人不佈施食物......如果身體壞了,投生到惡趣, 如果來到人間, 無論投生到哪裡都會貧窮。」導致貧窮的方式,就是不佈施。 

那富欲的原因呢,就是他喜歡佈施,「佈施衣食住藥、食物、 飲品、衣服、車乘、花鬘、香、油膏、床、住所、燈給沙門或婆羅門。由於他如此地從事與完成這樣的業,在身體敗壞、死亡之後,他投生於善趣天界。如果在身體敗壞、死亡之後,他沒有投生到善趣天界,而是再回到人間,無論再投生在哪裡,他們都會很富有。年輕的婆羅門,這是導致富有的方式。」 

這裡也是很多的故事,我們學習其中一個,在佛陀的時代,在舍衛城住著一個叫Ānanda 的富翁,非常地富有,但是非常地吝嗇。他每半個月都會要他的親戚們聚集在一起,然後再三告誡他的兒子 Mūlasiri 說:「不要認為我們有很多財產,已經擁有很多財富。不可以送給別人,應該聚積更多的財富,因為即使每次只花掉一點點錢,那個財產也是會耗盡的。」就這樣地告誡。後來他死了,結果沒有把他埋藏的五大寶藏告訴他兒子,他就死了。 

最後國王允許他的兒子繼承他這個富翁的地位。那個時候,在舍衛城城門附近有個村子,住著一千戶的賤種人,有個叫 Caṇḍāla 的首陀羅,靠著非常微薄的收入而活命。Ānanda 因為吝嗇的緣故,就投生在那個家庭裡面。但是他從投生那天起,一千戶人家就再得不到任何的報酬,以至一口飯都吃不上。他們就議論說:「我們這麼辛苦地工作,都沒有食物可以吃,一定有倒霉人在我們中間。」他們就開始調查,跟 Losaka Tissa 的故事裡一樣。 

他們把父母親除外,其他人分成兩組做實驗,最後他們得出來結論,就是這個新出生的倒霉蛋。就把他還沒有出生、還在懷孕的母親趕走。母親自從懷上這個孩子以後,就再乞討不到東西吃。最後他的母親生下來一個男嬰,這個男嬰的手、腳、眼睛、耳朵、鼻子都沒有長在端正的位置上,極端難看,經典比喻說他看起來就像泥土做的妖怪一樣,令人看起來極度可厭。儘管這樣,他的母親也沒有遺棄他,繼續撫養。撫養到後面,她也是沒有辦法了,也是給他一個瓦片,然後說:「因為你的緣故,我已經吃盡苦頭了,你自己去乞討吧!」小乞丐就挨家挨戶地去討,討到他過去生的Ānanda 的住所,他就回憶起來前世的事情。他一直走到他以前屬於他自己的房子。走到裡面,他的僕人都沒有看到,一直到了第四層的房間,他看到他的兒子 MūlasiriMūlasiri 看到他,就說:「這麼醜的人!」嚇個半死,「你是什麼東西,有鬼啊!」這些傭人就把他拉出去揍一 頓,丟在垃圾堆上。這時候剛好佛陀和阿難尊者在城中托鉢,剛好在現場看到。阿難尊者就問:「這是什麼原因啊?」佛陀就把情況告訴他。 

阿難尊者就找來 Mūlasiri,當時城裡很多人就在這裡觀看。佛陀就問 Mūlasiri :「你認識這個小乞丐嗎?Mūlasiri :「不認識。」「他就是你過去的父親Ānanda。」 Mūlasiri :「不可能,我父親已經投生去天界了,怎麼可能投生成這麼難看的東西?」佛陀就跟小乞丐講:Ānanda,告訴你兒子,你埋藏的五大寶藏。」這個小乞丐就記住了,指出來前一世埋藏的寶藏。Mūlasiri 就相信了,皈依了佛陀。佛陀說了個偈頌

我有兒子,我有財富。
愚人如此而懷憂傷。
自己且不是自己的。
哪來兒子,哪來財富?

意思就是說,世間的愚人,由於貪愛自己的兒子和財富,而生起種種的擔憂和苦惱。假如想到已經失去財富和兒子,內心就是憂傷;想到正要失去財富和兒子,內心也起憂傷;想到將來要失去財富和兒子,內心也會起憂傷。這是造成心懷憂傷的原因。所以要賺錢,要養育兒子,不分晝夜地上山下海奔波,種種方式去勞作,然後勞作過程中也是心懷憂傷。這些憂傷讓自己身心受到煎熬,沒有辦法真正獲得快樂。然後活著的時候,被這些貪愛和慳吝或者是嫉妒牽引著走,成為不善的奴隸,而不是自己的主人。即使瀕臨死亡的時候,遭受臨死火燒一樣的苦,去哪裡也都無法做主。然後,每天還要去照顧這個身體。自己都不是自己的,哪來的兒子和財富? 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定要瞭解業果法則,盡自己的責任培養孩子,要培養他們良善的素質,而不是為了自己各種各樣的內心期待,而心懷憂傷。我們從這些富翁身上看到,這些富翁都是因為過去生願意佈施,才會在這一生有那麼大財富的果報。但是他轉投到這一生來,由於家庭的原因、教育的原因、社會的原因,他就把過去的習慣忘了,而成為一個非常吝嗇的人。吝嗇完以後,下一生又去了惡趣,或者是出生非常卑賤。這個因果的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 

富有的原因呢,佛陀時代有一個叫 Sīvalī尊者,他的壽命很長、身體非常地健康、福報非常地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沙利子尊者要去看他的小弟弟,那小弟弟七歲證阿拉漢,在非常遠的地方,路途沒有辦法托到鉢食。沙利子尊者為了試探這個 Sīvalī尊者福報到底有多好,他就邀請 Sīvalī尊者同行。一般人那條路都是托不到食物的,但是 Sīvalī尊者帶著五百位比庫一起前往,結果一路上天神給他們準備食物,每天給他供養天食。Sīvalī尊者從很早的時候,很多生都喜歡供養,而且很慷慨地佈施,然後持戒很清淨。 

大家說:「應該怎樣來對治自己的不善?」放下那個不善,就是真對治,然後在反的方向上去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就很大的善業。 

這個《小業分別經》我們等一下發出來,大家自己再學習,也 有許多的故事,我把另外一個尊者翻譯的給大家。 

那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裡,我們迴向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