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2-06-20 上午10.17.18.png

 

從前,在印度曾經流傳著一個不合理的習俗:凡是家裡的父親年滿六十歲的時候,子女就必須給他準備一條毯子,讓他住在門口,幫家裡看門。 

當時,有兩兄弟也正打算把他們的父親送去看門。 有一天,哥哥對弟弟說:「我們的父親已經六十歲了,你快去準備毯子,讓他去看門吧!

過了一會兒,弟弟拿了一半的毯子來,哥哥就問他: 「你為什麼給父親半條毯子?

弟弟回答:「我們家只有一條毯子,若是整條毯子都給父親,以後還要用就不夠用了。

哥哥就問:「以後還要給誰用?」弟弟說:「將來等你老的時候,你的兒子也要替你安排看門啊!

一聽到這句話,哥哥心中就焦急不安起來,說:「難道沒有人可以例外嗎?」弟弟說:「是啊!每個人都會老。」 

於是,兄弟二人便商量,希望能阻止這樣不好的習俗,不要讓它再繼續流傳下去。 

第二天一早,兄弟二人便前往拜見一位國王的大臣,並將他們的想法告訴給了大臣,大臣聽了以後,完全贊同他們的想法,於是就把此事稟告了國王。國王就下令,廢除了這種惡習,並且宣告所有百姓必須終身孝養父母。 

在《增支部·沙蘭達達經 Sàrandada Sutta》中提到, 有一次佛陀看見一群年輕人在討論問題,佛陀就問他們在討論什麼

他們告訴佛陀,他們正在討論世間的五種稀有珍寶: 象寶、馬寶、寶石、女寶及財寶。 

佛陀說:你們只是在討論物質的東西。 

我們知道即使轉輪王等及其他七寶的出現是難得的,但它們是無法與佛寶相比的,只有如來才是真正的寶。這也是世尊在般涅槃時所說的。 

轉輪王的輪寶是用藍寶石,七種寶石再加上珊瑚所製成的,它的接合處用紅金來連接。輪寶能發出五種樂器的聲音,它的兩側有兩個獅子頭,車輪中間有一個孔。 

這不是國王自己或叫人製造的,而是由業力自然產生的。當國王圓滿了轉輪王的十種職務後,在十五滿月日時,國王他受持伍波薩他戒(八戒)。當國王登上莊嚴的殿堂,以清淨的戒行坐在那裡的時候,輪寶好像滿月、像太陽一樣升起,並且發出可聽見的聲音,輪寶經過王宮的東邊,停在不太高也不太低的地方,方便大眾用香和花來供養。 

接下來出現的是象寶,它們身體純白,赤腳,站立時,七處觸地。象寶具有神通,能飛行空中。假如是從象族來的,牠們是象寶當中最年長的,若是從六牙象族而來,牠們是象寶當中最年輕的。牠們已被訓練、調伏。象寶牠們載著轉輪王,在全印度遊行,並且在早餐之前就能回到王宮中。接下來出現的是馬寶,馬寶的身體純白,赤足,頭深棕色,是從瓦拉哈咖(Valà haka)馬族來的,其餘的和象寶相似。 

接下來出現的是摩尼珠寶,摩尼珠很像水晶,天生質地純淨,八面磨光。即使在烏雲的黑暗中,把摩尼珠放在轉輪王的旗子上,摩尼珠也能散髮出一由旬的光芒。 人們會以為天已經亮了,可以準備開始工作了。 

接下來出現的是女寶,女寶她自然地會成為上首王後。她沒有太高太矮、太胖太瘦、太黑太白等六種過失。 她的容貌比人類好看,但還比不上天神的容貌。她的身體在冬天時是溫暖的,在夏天時是涼快的,身體好像棉花的觸感,還會散髮出檀香,口中也會有青蓮花的香氣。並且有比轉輪王早起、晚睡的各種美德、德行。 

接下來出現的是居士寶,他自然地會成為轉輪王的財務官。當在輪寶出現之時,居士寶會自然產生天眼,他能看見一由旬內,無論是有主人或是沒有主人的東西、 財物。居士寶他會來到轉輪王的面前說:「國王,我將會 幫您處理那些應當處理的財物。」 

接下來出現的是將軍寶,他就是轉輪王的長子。他具有超人的智慧,能了知十二由旬大眾的心思,並且有管理與策勵他們的能力。他會來到轉輪王的面前說:「國王,請您放心,我將會教導和治理您的王國。

即使這七寶也不能與佛寶相比,只有如來才是真正的寶。 

世尊說: 「世界上有五種真正的稀有珍寶,哪五種呢

一、如來,阿羅漢,正等正覺出現在世間是稀有的。 

二、能夠遵從世尊所教導的佛法與戒律的人是世上稀有的。

三、能夠瞭解佛法的人也是非常稀有的。 

四、能夠瞭解世尊所教導的佛法與戒律,又能夠依法奉行的人是世上稀有的。 

五、有感恩心的人是世上稀有的。 在這個世界上,能知恩和報恩的人也很少了。 

諸比丘,我說有兩種人的恩情是無法回報的,是哪兩種人呢?那就是我們的父親和母親。這是因為我們的父母給予孩子們很大的幫助。他們希望孩子們幸福快樂。 當他們見到孩子們在外面玩得全身骯臟時,他們總會幫孩子們洗乾淨。因此父母被視為有慈心的梵天神一樣來禮敬,他們也被視為好像我們的老師,在《增支部》 經典裡把他們形容成教育者和指導者,所以父母應當受到供養。」 

世尊說:「諸比丘,父母如同是梵天神;諸比丘,父母如同是老師。諸比丘,父母是應供,即應當供養的。為什麼呢? 因為父母對孩子付出很多,他們養育子女,而且教導子女認識這個世界。 人身是非常難得的,因為人間是最適合培育智慧和善法的地方。」

佛陀只在人間出世,人間也是最適合我們尋找佛法、了解佛法的地方。因為當我們投生到地獄裡或餓鬼道時,我們會遭受許多的痛苦,我們只知道在受苦,無法去了解其他的事情。 

而在天界的壽命又太長,非常快樂,也沒有煩惱, 這就導致眾生忘了無常、輪迴和痛苦,因為在天界裡我們都不會想要去行善。 

所以我們可以明白我們欠父母的債是無法計算的。因為父母不但給予我們這個人身,而且還幫助我們成長、 獨立。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弄髒衣服,挑剔食物,滿身骯髒,父母都不會把我們丟棄的。 

雖然有時父母會不耐煩、責罵我們,但是他們是不會拋棄我們的。 

父母會提供我們衣、食、住、藥四種生活必需品,他們帶我們到各處玩樂,接送我們上學和放學。 

有時候父母會安慰我們,教導我們如何說話,如何走路,如何吃和如何穿衣。即使有的父母沒有時間做這些事,他們也會請保姆來幫忙做。 

父母會確保我們至少獲得最基本的教育,以便在社會上成為有用的人。 

無論如何,父母是我們最早期的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做人,這就是父母對我們所做的一切。 

佛陀簡要地解釋說:父母被稱為梵天神、老師、應該恭敬的供奉。父母對子女們充滿慈悲心。」 

因此有智慧的人,應當禮敬父母,提供他們飲食、衣服及床具。為他們擦身,清洗他們的手足。 

如此奉養父母的人,在今世獲得智者讚嘆,在來世獲得天界之樂。 

因此,通過正確地對待父母,我們就會獲得投生天界的善報。 

在《法句經》第 332 首偈中,佛陀說:「奉養母親是樂,奉養父親也是樂。」佛陀在《吉祥經》中也提到「奉養父母」最吉祥。 佛陀說:「諸比丘,奉養父母自古以來就是智者的傳統。 尊敬及感恩父母也是古人的習慣,我們應該心懷感恩及尊敬地、不斷地回報父母。」

在《屍迦羅經》裡,佛陀列出了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父母的五種方式。

佛陀說:「身為兒女的,應該以五種方式奉養父母。我們應該想:『在受到父母的養育之後,我將會奉養他們。我將會為他們做事;我將會保持這家庭的傳統;我將會接受遺產;在父母去世之後,我將會以他們的名義作佈施;如果依照佛陀的教導奉養父母,我們不會在死時感到後悔,我們將會在今生與來生都獲得快樂。 如果不孝順父母,對他們粗言惡語,不幫助他們,我們將會在死時感到後悔,將會在今生與來世都遭受痛苦。』五逆罪的首兩個,那就是殺父及殺母。殺死給予我們生命的人,這是極度忘恩負義且邪惡的行為。」 

從目犍連尊者的慘死就可以看到這種果報,尊者是被許多強盜打至粉身碎骨而死,他在過去某一生中,曾經受到妻子煽動而企圖殺害自己的父母親。 

他的父母都雙眼失明。他妻子不願意侍候他們,因此捏造了許多關於他們的不實故事。由於妻子的那些誣告,使他生起想要殺害父母的念頭。 

有一天,他帶著父母坐著牛車穿過森林,要到另一個村子去。走在森林中時,他們在某處停下來。他假裝是強盜而狠狠地毆打自己的父母,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死。 

在那次事件中,他累積了許多的不善業。如果那時他毆打父母五分鐘的話,他就累積了數以萬億計的不善業。 

他的動機是要殺害他們;那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不善思。 

但是當他聽到父母滿懷慈悲地呼喚他,叫他趕快自己逃命。他被父母的愛深深地感動,內心立刻充滿了悔恨而停止殘酷的行為。 

他在毆打父母之前已經累積許多不善的念頭,想著如何殺害他們;毆打過之後,每當他一想起自己忤逆的惡行時,心中就充滿悔恨與難過,這些都是不善法。 

當這些惡業成熟時,就會產生極端嚴重的惡報。 

在他那一世身壞命終時,第七個速行心的不善思造成他投生於地獄,遭受劇烈的痛苦。第二乃至第五個速行心的不善思,造成更後來世的地獄投生。他在地獄裡遭受極端痛苦的時間以數百萬年計算。乃至在他的波羅蜜成熟而成為我們佛陀的第二位上首弟子這一世。儘管他是一位阿羅漢,因過去世企圖殺害父母的惡業的果報,他兩百世以上都是頭骨被打碎而死。 

因此佛陀說:「諸比丘,應當經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長久以來,這個心就一直受到貪、瞋、痴所污染。 諸比丘,眾生透過心的煩惱而染污; 眾生透過心的清淨而淨化。」

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 佛陀在《增支部·常思惟經》中說:我們應該記得什麼?思惟什麼?我們要常思惟「我是自己的業的主人。我是自己的業的繼承人。我是由自己的業所造。我受自己的業所束縛。我的業是我的皈依處。 無論我所造的是善業或惡業,我都是它唯一的繼承人。」這就是說,我們在這一世所受到的痛苦,那不是我們的父母造成的,而是我們自己的業。佛陀在《法句經》165 偈誦中說:「只有自己造業,自己才能污染自己。只有自己不造業,只有自己才能清淨自己。」清淨與不清淨只看自己,沒有人能清淨別人。用新的善業來對治過去世所造下的惡業,培育戒定慧,不斷地累積善業可改變我們在生死輪迴中的不幸。

如果我們的父母不懂佛法,無法帶給我們生活上的幸福,這也是我們自己的惡業。 無論如何,我們欠父母的恩情還是無法償還的。佛陀不允許比丘把信徒供養的必需品拿去給在家人。但若比丘的父母需要的話,比丘被允許用接受的供養物品來幫助父母,不使父母挨餓。 

即使是如此,我們還是無法還清父母的恩情,只有通過引導父母信奉佛法才能回報父母。 

佛陀說:「諸比丘,不值得稱讚的人,他沒有感恩心,不會記得別人對他的恩惠。這種卑劣的人,對忘恩及無感恩心感到歡喜,這是不值得稱讚的人的特徵。 

然而,諸比丘,值得稱讚的人是有感恩心的,記得別人對他的恩惠。這種善良的人記得別人對他的恩惠及感恩並感到歡喜,是值得稱讚的人的特徵。」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