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善惡
若有比丘、比丘尼,眼識色因緣生,若欲、若貪、若匿、若念、若決定著處,於彼諸心善自防護。所以者何?此等皆是恐畏之道,有礙、有難,此惡人所依,非善人所依,是故應自防護;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契經 六入誦】
倫理道德是人類渴望和平共處時的一項重要功課,所有的社會團體都必須為善惡、是非、對錯、正不正當下定義。然而在越來越多元的社會中,不同的各人與團體接觸越來越頻繁緊密,要想訂出能夠適用於一切個人、群體的道德原則,成為一件困難而又艱钜的工作。因為每個人、每個族群的思惟方式、價值觀與行事軌則都不相同,若再將私心、偏見與欺瞞等因素考慮進去,公理與正義的面目就更形模糊了。
世間法沒有標準可言,世間不可能找出一切人都能同感滿意、都能欣然接受的一套道德規範。正法從不打算為世間百態訂定公理與正義的標準,那不但吃力不討好,而且沒有益處。佛陀深知信仰、種族、國家、立場、利益等等的衝突不過都是枝末問題,所有不能和平、和諧的根源在於五受陰本身不穩定、不滿足與不由自主的缺陷。在尚未解決生命自身無常、苦、無我的根本困境之前,人們不可能得到理想中的平安喜樂。
因此,正法所訂定的善惡標準是遠超過世間道德之上的,它的目的在於幫助人超越生命無常、苦、無我的缺陷,正法的價值在於能夠引導人超越世間。
決心實踐滅苦之道的善男子、善女人,出家成為比丘、比丘尼之後,原有的生活態度、行為規範、價值觀及善惡是非的尺度等,都必須全盤汰換,以符合達成修行目標所需的必要條件。出家修行者的善惡分際不再僅以世俗道德標準來衡量,縱使能成就社會道德的最高標準,絕不觸犯損人利己或傷害螻蟻的行為乃至積極助人,依然無益於生命實際苦痛的根除。
出家僧侶看待善惡,以是否造成煩惱來定奪,舉凡能夠觸發煩惱的任何行為,全都屬於惡法,一些很平常的操心、疑慮、鬱悶、沮喪等情緒都被歸納為惡法,遑論兇暴、殘忍、忿怒或貪婪、自私、奸狡之類為人垢病的心態。
與世間法相形之下,出世間善法的門檻非常高,一般令人津津樂道的善行如樂善好施、照顧貧病等事蹟,在出世法中都稱不上善法,這類行為雖然感人,可是不論施惠者或受惠者都無法獲得究竟的利益,施惠者或許因善心善行而於來世升天享福、受惠者或許蒙受支援而暫時擺脫身心一時的苦迫,但籠罩著生命的老病死憂悲惱苦恐怖夢魘,仍舊盤旋眼前揮之不去。
出世法的善惡,不能以世間思惟評判,世間作為不論好壞對錯,其功能不出推動無常、苦、無我的生命現象再再延伸,令眾生逃不出輪迴的煉獄。是以比丘、比丘尼不應隨從世俗價值觀,投世人所好,追求福德善報。
判斷出世法善惡有個最平易近人的標準:感官面對境界時,是否引起興趣、喜好、愛念等染著?這些若欲、若貪、若匿、若念、若決定著處的心態便是一切恐畏由來,所有引發憂悲惱苦的種種障礙、災難無不由感官面對境界時生起,在意才會憂悲惱苦。是以從比丘、比丘尼有心追求真理、追求生命極致的目標而言,一般的世間善法反都成了惡法、誘惑與墮落,因為它們同樣都會引起興趣、喜好、愛念等染著,佛陀斷定其為惡人所依,非善人所依。目前出家人熱衷的插花、梵唄、燃香、素食烹飪、修福報、度眾生、慈善救濟、修學位等作為,無非助長若欲、若貪、若匿、若念、若決定著處的惡法。
愚癡無聞凡夫眼根見色,執受相,執受隨形好,任彼眼根趣向,不律儀執受住,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以漏其心,此等不能執持律儀,防護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如是於六根不調伏、不關閉、不守護、不執持、不修習,於未來世必受苦報。
多聞聖弟子眼見色,不取色相,不取隨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儀,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儀善護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復如是。如是於六根善調伏、善關閉、善守護、善執持、善修習,於未來世必受樂報。【契經 六入誦】
善惡的評估是以未來世所受苦、樂的果報來審訂的。‘未來世’不局限於下輩子,它泛指所有的‘將來’,包括了從現在起,直到不可見之生生世世的無限可能。這種眺望未來的善惡觀,是以無常、苦、無我的實際生命現象為基礎而建立的。
佛法中常提到有漏與無漏,漏是一種形容,就好像屋頂破損,下雨時雨水便從破損處漏入屋內,造成住屋者的困擾。佛法借這樣的狀況形容煩惱,有漏是指眾生的內心有缺損、有弱點,能讓煩惱苦痛從這缺損、弱點處漏入心中,以至備嘗哀苦;無漏或不起諸漏,則形容眾生成了真正的強者,再無缺損與弱點,再沒有任何煩惱苦痛能漏入心中,再沒有哀傷、困苦的煎熬。
世人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意知,從而生起各種愛著與執取,令世間貪、憂、惡不善法漏入其心,執取造成痛苦,從執取的這一刻起就註定要承受執取所帶來的痛苦報應;如法修行的比丘同樣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意知,但由於謹慎小心,無論觸及何種訊息都不生起愛執,不令世間貪、憂、惡不善法漏入其心,便不需嘗受愛執所造成的痛苦,而必將受到沒有煩惱痛苦的無漏樂報。從長遠的眼光來看,‘諸所有受悉皆是苦’眾生只要身處輪迴,就得無條件嘗受苦報;正法中的樂報實際只有一種狀況,那就是停止輪迴,停止受苦就是樂。
善惡最簡便的評判標準是:攝護根門就是善法、不善護諸根就是惡法。
以受諸不善法因緣故,令現法苦住,障礙熱惱,身壞命終墮惡道中,是故世尊說言:當斷不善法,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受持善法,現法樂住,不苦、不礙、不惱、不熱,身壞命終生於善處。是故世尊讚歎、教人受諸善法,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平等盡苦,究竟苦邊。【契經 五陰誦】
惡法又稱不善法,不僅現世遭苦惱也導致來生墮落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
由於世間善業在正法的標準衡量下,依舊是輪迴的肇因,是以佈施、行善、禪定神通等福業也無能超脫老病死憂悲惱苦的磨難。即使是來生或未來許多世的生命,得以在心力的暫時支援下升天或在人道享受無與倫比的福樂,可惜再強大的心力也逃不開無常、變易的事實。雖一時得享大富、大貴、大福樂,但在久遠的輪迴旅程中,再度墮入惡道的機率仍與其餘眾生一般無二,佛法的目的絕非為了令眾生得到短短幾生幾世的福樂。
從這樣寬廣遠大的視界來勘驗一切世間業行,才能理解為何‘世尊說言:當斷不善法,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佛法的趣向唯獨一條清淨梵行,唯一的目標是平等盡苦,究竟苦邊。倘若比丘、比丘尼竟忙不迭地在世間善業湊上一腳,那未免辜負已得人身、已聞佛法、已然出家了。
出世梵行是唯一的清淨善法,修行者努力遏止長劫以來於不知不覺中一再經營輪迴的錯誤習性,他必須保持高度警覺絕不重蹈復轍。經過一再的修練之後,將越來越不受各式各樣的不善法所動搖、左右。是以現生便能斥拒各種煩惱困頓,得到內在的平和安穩,來生再也不與惡道結緣而生在善趣。最後便能藉久修善法的習性解脫輪迴繫縛,斷生死流。這便是‘世尊讚歎、教人受諸善法,於佛法中修諸梵行,平等盡苦,究竟苦邊。’的原由。
出世間法的善惡是際限分明的,在黑與白之間完全沒有任何灰色地帶。一個人既願捨家、非家、出家,就該作好萬全的準備,不應再拖泥帶水地又或擔心眾生未度、又或擔心親恩未報、又或擔心世間責任未了、又或擔心福德資糧不足……,其結果就是‘與世人求其差別,不見差別。’‘非沙門為沙門像、非梵行為梵行像。’
世間福德就留給世人去費心吧!世人有條件做得更好。不必擔心只顧自己斷煩惱、了生死是自私自利的自了漢行為,事實上只有自己先能究竟苦邊,才真能具備指引眾生究竟苦邊的正確知見。暫時填饑止渴的世間善行,無助於拔濟眾生逃離頭出頭沒的輪迴苦海。否則一旦有善男子、善女人找上門來求出家、學解脫、修梵行之時,難道還拿那些輪迴生死的惡法來誤人子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