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禪風集  

止禪修法

佛陀在止禪階段的教法裡有一套不同於觀禪的原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心一而再的投入正面的目標,負面的不去注意它。通過各種手法,都是讓我們不管遇見什麽,都生起很強的善法,這是善用心的原則和奧妙,訓練我們時時刻刻,不管面對什麽目標,都可以把它以如理作意的智慧,在我們的感知裡把善法帶出來,不要生起惡法,包括最倒楣的事情,你了解這是消業障,幫助你丟掉一些包袱,其實也是可以生起善法的。即通過積極思維、樂觀思維來培養一切善法。

慈心禪——慈悲喜捨

(一)慈心——願眾生好願一切眾生遠離瞋恨危險,遠離精神上、肉體上的苦。願他快樂,好好的安住。

我們希望眾生好,心裡想像他們都會幸福,身體也健康,精神也健康,快樂又安住,這是正面的心念。當這樣做的時候,我們自己內心的世界會轉變。而且會產生另外一種力量,當我們內心世界,我們的感知轉變,心態很陽光的時候,我們生命的遭遇也會很大的轉變。

心是一切的主導,即:諸法意先導 M a n o p u b b a ṅ g a m ādhammā ,這裡的一切特別指內在種種心的狀態,其實不僅如此,外在世界的形成都和心有關,只不過並非僅僅一個人的心力,而是集群體的心力,當然除此以外還有業的力量。

(二)悲心——願眾生離苦

離苦即遠離苦和苦因,而苦因都是醜陋的,是造惡。面對著眾生的苦和苦因,我們願他離苦、離苦因。一般世人很怕面對醜陋和苦難,深怕負面的目標會招來生命中負面的遭遇,心被目標影響,這是所緣緣(ārammana-paccayo)。但如果你的心在面對苦難、醜陋、逆境的時候,通過如理作意,可以讓它們成為你生起善法的親依止緣(upanissaya-paccayo),這些醜陋或逆境成為我們心中生起悲心的目標。我們願他離苦,所以我們的心還是充滿陽光,還是很正面的。改變被目標影響的方式,關鍵還是在我們自己的如理作意。

(三)喜心——隨喜眾生的好,願它們不失去

願眾生所有的財富、幸福、成功、健康都不失去。也許事情不能夠真正如我們想像,但是當我們的心可以這樣生起時,我們的心改變的是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感知,從而影響到我們生命裡面的遭遇。因為對世間生起慈悲喜,那麽和眾生的因緣就會很好起來,好緣就會帶來好運,生命中的每一個際遇就會不一樣。

(四)捨心——眾生是自己業的主人

捨心是慈悲喜的基礎,慈悲喜都是善意的期盼,但更主導眾生生命的是他們自己的業。我們不過分的誇大心的力量,但是我們的心只是朝向正面,保持光明,無論如何都希望他們好,不管這個願能否實現。仿佛那個結果我已經發生,或者必然會發生。

如果一個人完全的跟著佛陀的教法,修慈悲喜捨,他的生命不能說徹底改變,卻有很大的力量。因為心的一轉變,我們的氣場就會轉變,生命也會轉變,一切都不一樣了。面對一切眾生,一切遭遇,心裡都要生起光明,用慈悲喜捨對待。若慈悲喜都不管用,就用‘捨’肯定管用。這四種心都是非常光明的心,對我們的生命有很大的影響。不管真正的世界是否如此光明,但是當心充滿光明,我們感知的世界是很光明的。

不凈觀

佛陀教導止禪的原理就是讓心一直投入你的目標,這個階段大多數的目標都是美好的,清涼的,只有不凈觀的目標從世俗的角度來講是醜陋的。但是因為佛陀的教導,我們可以讓不如意、不可喜的目標都轉成讓我們生起很強善心善法的目標,這是佛陀高明之處。不凈觀的初禪,尋、伺、喜、樂、一境性,對著屍體都可以產生喜樂,很有智慧。完全掌握了因緣的作用,心的運作的原理。不凈觀的目標是不好的,但是如理作意看它的真相,它只是不凈,因為專注不凈的真相而讓我們生起離執心,厭離心(是捨掉的不要,而不是瞋心的討厭)。當這種厭離心釋放、專注時,就自然慢慢的讓我們生起定力:尋、伺、喜、樂、心一境性,甚至面對最醜的目標,你還能夠生起喜樂,這是佛陀的智慧。佛陀完全掌握了心的運作,懂得怎樣把如理作意開發到頂點,面對順境和逆境的目標,都能夠生起很強有力的善法。

佛隨念

我們憶念佛陀的功德,當一個圓滿的法的體現者天天在我們的心裡面留住,也會讓我們更有效率的培養心的善法。因為我們的心裡一直留著光明的影像,常常記得佛陀圓滿的美德,無上的智慧,無量的慈悲,廣大的法力,還有許多其他美好的品質,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心裡充滿著光明面,對我們的生命就產生非常大的作用。我知道有人只是專修佛隨念,他們的生命也獲得很大的力量。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這就是止禪的原理和方法:一直投入目標,其他的目標不要看。如果是不凈觀就只看不凈的目標;入出息念就只觀呼吸;遍處定就只看遍業處;其他的最好不要看,甚至當著不知道。為什麽呢?這是《孫子兵法》裡的道理:不戰而勝!這是生命的智慧,很多問題就在你不管它的時候,就自然消失了。只要你的心充滿陽光,你就根本不用去想如何去驅走黑暗!陽光的心裡,黑暗無處躲藏。但是這種方法雖然非常有力量,有幫助,但是卻不究竟。

觀禪修法

觀禪是佛陀另外一種方式的教法:並不是積極思維,而是究竟的‘如實知見’。佛陀在很多經裡都是用不同的方式來傳達‘如實知見’。看清真相,讓真相把你的善法帶起來,這就是觀禪。最苦難的真相也是讓我們醒覺,讓我們珍惜,讓我們寬恕,讓我們忍耐,怎麽會不生起善法呢?

如果只是積極思維,樂觀主義,但是有一些東西你怎麽樂觀都要面對,比如生老病死。只有少部分人對未來一無所知,而且還不怕死,這些人是非常勇敢,務實的智者,比如孔子的樂天知命,‘不知生,焉知死’,不去想太多死亡,安然面對就好。但是大多數人如果對生命沒有了解,面對死亡心裡就會恐慌。這個時候就需要了解真相。佛陀教導我們脫離痛苦的方式,就是通過戒培育定,通過定開發觀察真相的能力,沒有定力,就沒有能力看透真相。這是苦——苦聖諦,這是苦因——集聖諦,這是苦的熄滅——滅聖諦,這是朝往滅苦之道——道聖諦。

苦和苦因

苦是什麽?苦包括苦苦,壞苦等。當講到通過觀照達到解脫之道時,佛陀都是在講五取蘊是苦(當我們還在執取時,五蘊就稱之為五取蘊)。色受想行識,從究竟法來看,它們的本質是剎那生滅的。色法,像我們的身體,你以為蠻堅固的,其實是剎那生滅的,一彈指間無數次的生滅,太快了。當然用定力是可以看到生滅的。其他四種受想行識的心念,它們的生滅就更加快速了。在我們色法中最小單位色聚的一生一滅之中,心識已經生滅了十七次。這個速度是超快的。當這種在快速生滅的真相裡面,真相是有一種壓迫性的,你根本就無法抵擋它,沒有辦法告訴它不要,慢一點,沒有辦法,它就是一直在剎那生滅,沒有討價還價的。所以這個真相是苦的。

苦有苦因的,根本上就是我們的貪愛:欲貪,有貪,無有貪。有貪是對常見的一種執取,追求一個永恒的生命,以為有一個永恒的存在。無有貪是一種對斷見的執取,以為什麽都沒有了,這也是一種執取。所以帶著斷見的人,以為死了就什麽都沒有的。自殺的人其實不是看破一切生命因緣而不執取生命因緣,他們只是覺得這個生命苦就自殺,可是輪迴的事實不是他們以為沒有就沒有的。自殺的人大多數的下場都是很淒慘,生命更加苦。所以這些對生命的某些執取都是苦,甚至你執取‘不要這個生命’也是苦的,這些都是苦因。在某種義上講,一切的不善法,造的不善因都是苦因,因為帶來的果報是苦,在從更加徹底,更加究竟的角度上來講,即使你累積了一個很善的功德,但是你帶著的心念是:我還要再去投生來享用它,帶著享用的心來累積功德,這樣的業從輪迴的角度上來講,也是苦因。就算你未來做一個有錢人,但是有可能迷惑顛倒墮落,繼續的輪迴。

怎樣的因完全不是苦因呢?那就是修行的因!不管你做了什麽功德布施,心中都是非常的清凈,心願是要跳出苦海,不要再輪轉了,這種業是清凈的。所以我們做了功德回向,都會念願這個功德,成為我證悟涅槃的助緣。當然功德只能是助緣,涅槃不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但是你這樣想,這樣念的時候,累積的因就不會起一直讓我們輪轉的作用。如果你還在輪轉中,它會幫助你朝往不再輪轉的方向。這個願就好像我們在上飛機托運行李的時候,工作人員在你行李上綁上的行李條,它可以幫助行李到達某一個地方。所以願很重要,如果你的願是要脫離輪迴,你的功德才會朝向脫離輪迴的方向,不然的話,如果想要回來輪轉去享用功德,那都是無明貪愛。開發導向解脫的善法的力量,就是要面對這兩種:苦和苦因。

如何觀照

(一)觀緣起法:

當你要了解因的時候,雖然用不同方式來探討,但是離不開緣起法。因為五蘊的產生,雖然因是貪愛,但是在何時產生呢?比如這一世的第一個剎那的結生識生起,它的因是過去世,那麽你就要追溯到過去世,看到過去的因如何產生現在的果,往後還要去修,現在的因怎麽產生未來的果。要看清這些緣起的真相。

(二)觀禪目標:

觀禪就是看苦聖諦和集聖諦的生滅現象:即五蘊和他們的因的生滅現象,或者說名色法和他們的因,觀禪就是取這些為目標,但是必須從究竟法的層次去觀。阿毗達摩歸納了四種究竟法:心識、心所、色法,涅槃。心識心所是精神狀態,色法是物質狀態,還有一種涅槃就是不生不滅。涅槃的不生不滅不可能拿來做觀禪的目標,但是觀禪可以探索未來的證悟,但不是以涅槃為目標的。

(三)觀色法:

觀禪是要看究竟色法的無常、苦、無我,而不是只看到色身的表面無常,比如老了有皺紋了,這些不算。觀禪要一直看到色身是由數不盡的色聚組合而成,最小的一個色聚其中也由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等至少八個單位組合而成。此外眼睛的最小色聚有它的命根和眼凈色,耳朵裡面聽覺器官的最小色聚有命根和耳凈色。

(四)觀名法:

名法包括心識和心所,有能夠知道目標,取目標的作用。心識也是有究竟法,你要能夠觀每一個剎那心識生滅的心路過程,是那麽的快速。一共有六個門的心路過程:眼門心路過程、耳門心路過程、鼻門心路過程、舌門心路過程、身門心路過程、意門心路過程。你要去清楚的觀到。而且每一個心識的生起,並不是單獨生起的,一定有相關的心所。就像一杯水,它有水的色彩,水的形狀,水的清濁,水的冷熱,水的味道等種種狀態,心識和心所,就是心和心的狀態。一定要看到究竟法,你才能夠徹底的觀照它的真相。

破除密集

破除色法三種密集——相續密集、組合密集、作用密集為什麽觀禪要如此之細微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破除密集。我們就是因為看的不夠細,才會要抓取,比如一個人,當你打破這個密集的概念時,你就知道他也是剎那生滅,沒有一個永恒的主體,色法就會被打破相續密集。如何打破組合密集,你以為他是一個個體,你知道他是由無數色聚組成,一個色聚也由許多種類組成,這樣子看到,就知道他是由成分組合而成的,而且每一個成分都有他的功能、作用、顯現、近因,經過這樣子的辨析和如實認知,就打破了作用的密集。這樣子觀得夠徹底,就能夠打破作用密集,色法的三種密集就打破了。打破了三種密集以後,再去修一次觀禪,那種力量和火候才能夠真正的達到觀禪的效果。

破除名法四種密集

心的密集有四種:當觀到剎那生滅時,就打破了相續密集,你以為它一直延續的,其實是生滅的;你知道每一個心識是生起時,其實都有心識和心所的狀態,不是一個比較固定的扎實體,那麽組合密集就被打破了;比如你以為某種心境或者情緒是一個心在起作用,其實是心識中的每一個心所在起不同的作用,都有它的功能、特徵、顯現、近因,近因就是促成它生起最靠近的一個因素條件。還有一個所緣密集如何打破,當你有時候以為自己修到無我了,你還以為有一個‘我’在證得‘無我’,潛藏在智慧心的層面之後,還有一個‘我’的錯見,這是阻礙我們成就的一個苦因,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修七非色觀法,就是某一個心一滅,生起的心就馬上去剛剛滅去的心作為目標。我們以這個智慧心為所緣,把這個智慧心的三個密集也打破,你以為是扎實的、恒常的,你以為一個心在起所有的作用,其實都不是,連智慧心的組合密集,相續密集,作用密集都打破了,這就是打破所緣密集。連我以為有一個‘成就者’,這個本身的密集也是不真實的。

觀禪就是要這樣子一步步深入的觀,生命最珍貴的真相就是生命本身,除了生命本身以外,沒有別的真相可以探尋。生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因緣生而生,因緣滅而滅,它們本身是如此,造成它們生起的因也是如此,所以苦聖諦和集聖諦都是無常、苦、無我。

三轉十二相四聖諦

此是苦聖諦。此苦聖諦應當被徹知。此苦聖諦已經被徹知。

此是苦集聖諦。此苦集聖諦應當被徹知。此苦集聖諦已經被徹知。

此是滅聖諦。此滅聖諦應當被證悟。此滅聖諦已經被證悟。

此是導致滅苦的道聖諦。此導致滅苦的道聖諦應當被修行。此導致滅苦的道聖諦已經被修行。

——《相應部•轉法輪經》

整部《轉法輪經》就是在講成佛之道是通過體證四聖諦。

因為證悟了三轉十二相四聖諦,佛陀才證悟成佛了。佛陀也把成佛的方法教給弟子,讓他們也體證四聖諦。所以佛陀幫助眾生的方式,在觀禪是發揮到頂峰。引導弟子看清真相而生起善法,厭離,捨離,放下,生起逃出生滅因緣的善法,沒有這個心願,就沒有辦法跳出來。所以觀禪的原理,就是佛陀教我們如何真正離苦的原理,和一般人用的手法不一樣,和止禪不一樣。慈悲喜捨,就是不管目標如何,就是心理對目標一直起善念,起如理作意。但是觀禪時,就只是用智慧去如實看清楚,是怎麽樣就是怎麽樣。苦集滅道是如何就是如何,五取蘊是怎麽樣就怎麽樣。

滅聖諦

除了生滅的名色法以外,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究竟法:涅槃。看到未來證悟的煩惱滅(般涅槃),看到未來五蘊滅(般涅槃),入滅時五蘊不再生起。修到這個階段的人,看未來世,可以看到未來開悟的心,就好像你在一艘船上可以投射到未來這艘船已經靠岸了,你在岸上揮揮手,但是你還在這裡,還沒有真正上岸,還沒有品嘗到上岸的滋味,但是你可以通過觀照去知道。

道聖諦

道聖諦是很有系統的修行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涵蓋的就是戒定慧。正語、正業和正命,這是戒學;正精進、正念和正定,這是定學;正見和正思維是慧學。通過戒定慧,八正道的方法,讓我們能夠如實的看清苦聖諦和集聖諦的真相,心可以生起很強的善法,最強的善法就是放下生滅因緣的善法,這個放下就是最殊勝的。就是因為我們抓取生命因緣,我們生生世世在苦海裡面輪轉。當我們打破了無明,看清楚了真相就是無常、苦、無我的剎那生滅,不是想像出來的,也不是表層的,而是深層的,不是狹義的,而是廣泛的從過去、現在、未來、外在、內在、粗、細、優、劣、遠、近的五蘊,看清楚無常、苦、無我的真相,看到你不再對之抱著幻想為止。沒有可能抱著幻想了,就放下五取蘊,這是最大的善法。到最後的放下,就是四個聖道的依次體證,那個時候煩惱就斷除了。佛陀成佛也是經過這四個層次,只不過是一下子就完成了,只不過他的阿羅漢道是伴隨著一切知智而來,從那個時候開始,世界上沒有什麽東西是他不通曉的。

我們修法的關鍵,修觀禪的關鍵,就是要看清。在觀禪的‘如實知見’中生起的善法是最穩固,最可靠的,比不要看真相,一直樂觀積極,活在快樂的世界裡而生起的善法要殊勝的多。如果我們的善法、快樂、清凈、智慧等等是建立在真相的基礎上,那麽就不用怕,因為真相是越看越明白的,你的善法永遠不會因為苦而倒塌。我們要深刻的記得這一點。

朝往四聖諦的體證

帶著這樣的了解,我們就有很明確的方向。了解了整套修行帶我們走向哪裡?所謂的證悟要證些什麽,智慧要了知什麽?智慧有思所成慧,聞所成慧,還有一種體證的修所成慧,包括止禪和觀禪體證的智慧。除了觀禪的智慧,止禪也是有智慧的,當一個人通過止禪開發了天眼通,宿命通這些神通,更是一種智慧。當你開發了這些智慧,讓我們看清其中有一種智慧是看清真相的智慧,這就是我們需要培養的從苦海輪轉中得到解脫的智慧。所有佛教的修行,不管是你要成佛,成辟支佛,成阿羅漢道,都是要解脫的。解脫的方法就是如此看清真相,差別只是願力而已。諸佛都是因為體證四聖諦而解脫的,沒有體證四聖諦,解脫是不可能的事。

有了明確的奮鬥的方向,我們再回來做踏實的修行,第一步:止禪——入出息念——專注呼吸。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是開發心力的一步,是讓我們能夠看清楚真相的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