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ura-e1456473863696  

永井泉85歲的母親雖然身子硬朗,但5年前,已找好葬儀社、預付葬儀費用,並選好遺照、寫好遺書,做好「完璧終活」的準備。

「死亡就像櫻花謝了,但生命也有滿開時」,日本終活哲學,反映出櫻花民族讓生命美到最後一刻的性格與信念。

燠熱的六、七月,京都街頭西裝筆挺、長袖襯衫、及膝鐵黑裙的年輕男女穿梭如織,他們為了將踏入社會,積極參加「就活」(求職活動)。60歲的永井泉經過這群青春洋溢的男女身旁,淡淡說:「他們參加就活,我要參加終活。」

日文的「就活」和「終活」(臨終前的準備活動)相同發音,雖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風景,但準備者同樣充滿鬥志。

過去,日本也跟台灣一樣,兒孫輩不會主動和父母輩討論死亡。30代(指30歲到39歲間的族群)的筒井道隆說,連和長輩提到「老」字,氣氛都會為之沉重。近年「終活」變成流行語,他十分意外,直說:「也許是日本人對於死亡的態度變得正向、健康。」

準備終活不給家人帶來困擾

▲老前整理相關書籍,近年在日本熱賣。

「終活」兩字於2009年開始出現在日本媒體。去年一名在產業界與媒體圈活躍的知名人物金子哲雄,40歲左右就罹肺癌不治;他生前選好舉辦葬禮的禮堂、遺照及擺在祭壇上的鮮花種類與顏色,連家屬守靈夜該如何進行都規劃好,也把自己生前使用的遺物做好處理。

日本媒體喻其為完美的「完璧終活」,並報導金子哲雄規畫終活的初衷是「為了不給另一半帶來困擾,所以有動力一邊與病魔角力,一邊親自準備終活。」這個事件轟動一時,讓「終活」成為熱門話題。

另外,女導演砂田麻美則以鏡頭陪伴罹癌父親走完最後一段臨終之路,之後剪輯成《多桑的待辦事項》一片,影片中真實呈現她父親有條不紊的臨終筆記,原本僅10幾家電影院放映,卻獲日本民眾極大共鳴,最終票房逾兩億日圓,破了日本紀錄片的票房紀錄。讓終活由熱門話題發酵成時代風潮。

「越是健康的時候,越要提早考慮終活,不要給兒女造成困擾。」與父母同住的松本奈緒是30代的女性,父母也已悄悄做好「終活」準備。她認為日本人不喜歡給別人帶來困擾,死亡也是如此,「比如遺書的撰寫很重要,若寫得不清楚,死後兒女會不曉得如何分配,而造成爭產事件,帶來更多不安與爭吵。

時下日本坊間出現許多「終活」指導書籍,討論終活的S.O.P(標準操作程式)。坂岡洋子去年出版的《老前整理》一書即大熱賣,她教導民眾思考,旅行可以和朋友一起去,一起思考要準備帶哪些東西,但是人生最後的旅行能不能如此呢?以及身後事希望由誰來決定呢?難道不是希望由自己決定嗎?

坂岡曾在看護現場看到許多老人家突然倒下、死亡,之後家庭衍生種種問題,因此疾呼老前自己整理的智慧,60歲以上的老人家、即使沒病沒痛,也應該整理處分身邊的物品。

▲撰寫遺書是日本人「終活」準備的重點

臨終醫療考量如何保有最後的尊嚴

日本社會流行「斷捨離」整理術,老前整理就是老人版的「斷捨離」。生前懂得捨棄與分配自己的物品,包括親友兒女贈送昂貴的禮物,收受的日期、品項與價錢等都要一一紀錄下來。

健康時的老前整理,一直持續到生病住院、進入看護所的整理,就是「終活」的準備了。

但終活不只是死後的葬儀準備而已,生病住院及接受看護、醫療方式都是「終活」的一部分。近年,日本開始討論終末醫療,呼籲治療的方式應該由病人自身決定。

去年甫退休的永井泉,身邊許多同僚也開始準備「終活」。她說,「臨終醫療不是躺在病塌的那一刻才開始思考的,只要有時間就會想一下,經年累月,等到進了醫院那刻,臨終醫療的選擇其實在腦裡反覆思考十幾年了吧。」目前,她與同僚都選擇非侵入性的急救醫療,傾向安然地接受死亡的自然來臨。

「做為人最後的尊嚴」變成臨終醫療的最大考量,由於病人在臨終前可能已無法言語,不能與兒女、醫生商量最後一程的醫療選擇,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擾與為難。日本社會鼓勵病人及早決定自己的醫療選擇,尤其病人自己最知道自己的身體病況,要用何種方式來治療與面對,應該由病人自身自己決定,何種是最有尊嚴的方式,也呼籲兒女必須尊重父母的選擇。

寫好終活筆記本鎖在銀行保險箱

▲高齡化社會讓日本正式「終活」需求。

有些臥病的父母,在入院前就已經準備好「終活筆記本」,並且保管某處,如銀行保險箱或是可以上鎖的置物櫃。入院後,覺得自己的身體將撐不住時,把鑰匙直接交給兒女,不需要開口,兒女打開置物櫃後,就可以看到「終活筆記本」,上面清楚載臨終醫療所有相關事宜,也包括遺書、葬儀社的電話與叮囑。

不少日本人選擇這種「不需開口」的方式,不僅可以避免傳統上的「觸霉頭」概念,也可以不讓悲傷的情緒過於渲染。

最後是葬儀和法事的準備,坊間還有許多律師、葬儀社、新聞媒體撰寫的「臨終筆記本」、「遺書的寫法」、「葬禮的選擇」等,各式各樣的S.O.P,尤其選擇葬禮形式和遺書撰寫,最受民眾關切。

葬禮形式從選擇火葬或土葬,而埋葬地點又是在哪裡?葬儀的形式與規模如何?現場如何布置?「死亡通知」如何發布,邀請哪些親友觀禮?以及事先決定自己的遺照、「死化妝」與衣服款式、墓碑的式樣等。

遺書撰寫也是「終活」的重點之一,如何寫一封不會引發爭議的財產分配遺書,對日本人來說非常重要,包括精算銀行、保險公司的手續費與孳息、政府的相關課稅等,都要事先考量,以及記得預留一筆喪葬費用。

日本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視禮節與人際關係的社會,婚喪喜慶都自有一套繁複的禮儀,葬儀用語有厚如兩塊磚頭的辭典供民眾查閱。而且日本之大,每個地方對於葬儀與法事都有些微差異,無法草率行事,以免失禮,「終活」重視葬儀的準備也是由此而來。

日本媒體報導,已有30﹪至40﹪的人開始考慮「終活」,除了「不給家人帶來困擾」的表面理由,其實也反映出日本高齡化社會與少子化的問題,迫使他們不得不正視終活的需求。

一個人的老後終活準備更積極

日本觀察家稱,日本將進入「多死時代」,2020年每年死亡數將達到150萬人,將是出生數的兩倍。屆時團塊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將進入75歲高齡,一個年輕人將負擔三個老人成本的社會;但日本越來越多的家庭只養育一個小孩、甚至未生育,近10年更多不婚族的出現,以往可以依賴家族或是晚輩協助料理後事的願望越來越顯得不可能。

因此,這幾年日本出版不少探討「孤獨死」的書籍,獨居的老年人害怕一個人死在屋內,卻無人察覺。日本社會原有緊密的鄰里關係,哪個住所的人有狀況,鄰居馬上會發現;但大樓公寓變成住宅主流後,人際關係變得疏遠,一個人死在家中的新聞常有所聞。

 

事實上,即便是已婚家庭,最終也可能面臨老伴先走,自己獨活的情況。日本人長壽是世界排名第一,尤其女性平均壽命達86.4歲,送完老伴,獨自面對死亡的情況最常見。「一個人的老後」變成日本人必須面對學習的能力,其中日本女性又比男性更積極面對「終活」規劃。

退休教師永井泉的母親今年85歲,雖然仍舊身體安康,但五年前就做好「完璧終活」準備,找好葬儀社、預付葬儀費用,還選好遺照、寫好遺書,全不假他人之手,「連葬體要擺什麼花,播什麼音樂都準備好了,」永井泉說,再過10年送完母親後,輪到她自己做「終活」準備。

死亡像鳥喝水要輕巧地飛走

▲日本人對死亡抱持正面思考

日本人對於終活抱持著正面思考的態度,即使平日不掛在嘴邊,也會默默準備,永井泉說,「一邊過著不工作,卻能按時領年金的生活,然後一邊思考『終活』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對日本人來說,每天辛勤工作,直到退休那一刻,就是開始準備「終活」的好時機,除了爲兒女、另一半著想外,更重要的是爲了自己。把自己的人生做最後的整理,並且慢慢做好心理準備迎接人生最後一哩路。

曾赴日留學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緩和病房主任周希諴提到,日本有一句俗語最能貼切地形容他們對死亡的看法:「像鳥喝水,很輕巧地飛走。」

指的是鳥喝水時腳會站在水裡,若沒有輕巧離開,水中的沉澱物就會讓清水變濁,比喻善終時不要留下「爛攤子」,反映出日本的生命教育。

「死亡就像櫻花謝了,但生命也有滿開時。」周希諴醫師指出,這句話就是日本人面對死亡的態度,他們的生命教育不僅是一門課程,也成為一種文化,從電影議題可看出端倪,不論是《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送行者》或《多桑的待辦事項》,都觸及如何面對死亡,國內也可參考,在影視作品、文學書籍中增加生命教育、臨終準備議題,凝聚社會認同和共識。

 

 

 

 

 

 

 

 

 

 

 

 

 

 

文章來源:

http://www.ilong-termcare.com/2016/02/26/成為璀璨落櫻 日本完璧終活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