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1090_1096067963852424_5347285146400131896_n  

 

世上除了物質、感情可以讓我們成為囚徒之外,信念也會成為枷鎖。

 

曾經見過一名家庭主婦,接觸了某個宗教團體,幾乎把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改變成為服務宗教的義工,每天不是在佛寺裡就是在宗教學會裡,沉浸在辦法會、放生、助念....等等的喜樂中。

 

這樣的情況下,她家裡的生活環境就變的亂七八糟了,她沒有把自己為人妻子、為人母親、為人媳婦的角色做好。其實在家居士修行,最基本的就是先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並不是被囚禁在死板的修行形式上,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全放下,成為修行和信念的囚徒。

 

也許有些網友會有疑問,既然佛陀說一切都是無常、無我、苦,一切最終必定是歸於滅,而我們又是囚徒,那麼我們所做所想的一切是否完全沒有意義,化為泡影?

 

其實佛法裡所說,我們能夠看到的,摸到的物體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是無常,所以被稱為假有,也就是暫時性的聚合。

 

所謂假就是偽的意思,偽就是人為的意思=人為的執取,因為識的緣故,人執著於假有,而化身為囚徒,這樣解析應該明白嗎?

 

一切人事物的存在,只是由許多因緣聚合起來形成暫時性的現象,它很快就會消失不見,世間任何的人事物只是我們執著於它們的表相,所以我們能夠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終究會消失不見,到最後因緣散離了,便會消失無蹤,化為烏有。

 

佛法裡強調無常、無我、苦,就是要讓我們理解,不要執著於特定的人事物,一切紅塵世間萬物都不要執著。

 

其實三法印已經講得很透徹,如果沒有真正細心和付出生命去體驗理解至到覺醒,我們就會執著於那些假有,我們錯覺那些所經歷過的人事物是永恆存在,不會消失,如此而使我們演變成為終究的囚徒。

 

若是我們沒有徹底理解無常,一旦事物、感情慢慢分解離散,消失無蹤,就成為我們無法接受的事情,我們會不安、焦慮、會被假有的執著控制住,無法自在,這就是苦的根源。

 

另外我們的腦袋會強逼我們去追求或貪戀那些我們無緣取得,或無法永遠擁有的東西,當我們有所求而無法如願時,也就會同樣活在苦海裡。

 

當我們能夠看清我們所執著的是假有時,它就無法再威脅我們了。

 

總之[法]必須與現實生活融合,[法]始終來自現實的人生,不能只靠研究經典,或形式上的膜拜追求,要將[法]帶入生活中體悟,才能從這個紅塵世間而解脫出來,不再被紅塵牽著鼻子走。

 

世間一切萬物,甚至人與人之間的緣份、機緣聚合,有一天緣盡之後,終究會分離。我們必須看清這個實相,沒必要執著其中,順其自然,緣來緣去就不會成為囚徒。

 

畢竟,因緣聚合的假有、總是伴著無常這個人生功課讓我們一起體悟,必須用心的體悟,這樣才能夠找到人之所以來這個世界的真實意義是什麼,這自然是需要透過靜心觀照,才能達到修行的境界。

 

那麼佛陀有告訴我們脫離囚徒的方法嗎?答案 = 有。只是找方法之前,必須先找出自己被什麼囚禁?先找原因....例如:有一個人生意失敗了,跌落人生谷底,完全沒有鬥志了,只有消極、自卑....

那麼我們先要瞭解關鍵是什麼?才有辦法掙脫。

 

又有一個人、他很善良仗義疏財,經常拿錢幫助朋友,但是當他一天發現朋友們在他後面笑他是傻瓜時,他開始感覺到世上的朋友沒幾個可以信任,他對人的真誠換來的卻是被人當著是傻瓜,他開始對任何人都失去信任和愛心,情願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因此他往後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社交活動簡直就像沒有了,他成為了孤獨的囚徒。

 

然而、是什麼囚禁他們?讓他們無法看透實相?答案 = 是恐懼。

 

由於他們太害怕,不想再經歷相同的遭遇,因此恐懼會一直告訴他們,這個人或這次的投資機會都有問題,不要輕易相信,都有可能會再次受到傷害,因此不會輕易的接受任何人的建議。那麼,若要解開禁錮的關鍵,就是要面對自己的恐懼,只有面對後才會知道,原來是因為自己太過害怕,導致誤會了許多人以及錯失了許多的機會。

 

大部分的凡夫俗子,都不知道自己被囚禁,這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害怕類似的事情而已。

 

當我們沒有覺知,沒有看透恐懼是虛假時,我們的恐懼就會不斷的向內和外連接,喚起許多幻覺,最終織成一個大網罩住我們,囚禁著我們。

 

那麼,我們如何走出囚籠?唯有面對恐懼,再沒有其他的方法。

 

修行亦複如是。信念系統以及膜拜的信仰並不能夠徹底的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唯有勇敢的面對我們的人生功課,面對我們該來的果報,面對我們的困境,才能真正的從困境中解脫出來。真正的接受了這個果報,真正的消除了業障,並不是用頭腦在幻想修行,念什麼咒可以消除你多少的業障,念什麼佛號又可以讓你擺平多少冤親債主,這些都是屬於自欺欺人的迷信信仰。與佛陀的教義完全毫無關係。

 

 

 

 

 

 

 

 

延伸閱讀:

 

《您認識佛教嗎?》---序言

 

上篇--第一章 什麼是佛教

 

第二章 生命的本質

 

第三章 瞭解您的煩惱

 

第四章 如何去除煩惱

 

第五章 實用調心法

 

 

 

 

 

 

 

 

 

 

 

 

 

 

 

本圖文取自Jack Loke 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