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__9494660.jpg

 

當死亡這件事,你有把它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來看待,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排規劃中,將會有不同的策略出現。

 

沒有將死亡這件事情列入生活計畫中,大部分的日子都會追隨著欲望前進,過著「走一步算一步」的人生常態。

 

看著G師臨死前的影片,給我很大的感觸與啟發,因此想記錄一下這些想法。

 

以前不知道原來G師生前是屬於愛攀緣的人。一直以為修行人應該要遠離人群,練習獨處的生活,這樣才叫「出家」,一般的交際應酬那些行為,是屬於在家人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區別出家與在家的不同。

 

之前很難清楚了解在受戒時,開堂大師父時常在罵的:「你們不要當一個身出家,心還沒出家的出家人。」後來有因緣讀到《十法經》後,就開始懂得去辨別及修正自己的行儀舉止。佛陀在《十法經》中的第三點是這麼說的:「出家人應當經常地省察:我的行儀舉止應與在家人不同。」

 

G師生前最讓我詫異的行為之一,是有次她需要動手術住院幾天,由於她是我出家時的阿闍梨師長,原本我有打算在她住院時去照顧她,後來才得知,她選擇讓自己住單人房,是因為這樣方便他妹妹帶她媽媽可以一起住院,並安排居士照顧她臥床時的所需。當時我跟幾位前輩法師一同去探望她,見到那樣的排場,前輩法師們也很驚訝,直說那算是我師公那輩份的長老尼住院時,才會有的規格排場。後來也知道為什麼她要讓那些居士知道她住院及何時出院的消息,為的是要讓那些居士來付住院期間的醫藥費,及住院時期去探視,必須包給病人的慰問金。她出院後,又在居士開設的民宿住了一個月,因為那裡有冷氣吹,而且她也可以帶著妹妹跟媽媽一起住在那民宿裡享受。她這樣的行為,跌破一堆人的眼鏡。

 

完全不想像她一樣,自己幾次住院都非常低調,只有一次有位居士剛好想找我,所以我讓她來病房談話,在她要來之前,我還規定她「不准買東西來」才願意讓她來,結果她非常可愛的,從包包裡掏出一些香皂、黑木耳露等生活必需品給我,怕我唸她,趕緊解釋自己有遵守規定,那些都不是她專程去買的,是家裡剛好有,所以就順便帶來給我。

 

為什麼要敘述這事件出來,其實只想說明,如果在生病期間你是這樣安排生活的,那麼臨死前所面臨的場景,八九不離十的也會是這樣的情形,這樣對臨命終時刻,不見得是好事。臨死這件事,是需要在生前就安排好的。

 

G師斷氣前幾分鐘的影片,周邊圍滿著人,不管出家在家的身份都有,那些人圍觀著看她即將斷氣的樣子,說是要為她送。看著影片,我深感恐懼,完全不希望自己臨死前被大眾這樣觀賞著死去。

 

據聞,她倒下被送醫時,醫生表示救起來希望不大,但她弟弟當時選擇幫她插管。後來有消息輾轉傳到我這裡時,傳訊息的人表示G師的弟弟「竟然選擇幫G師插管」,她覺得這是錯誤的選擇,於是我提醒傳訊息給我的人,G師生前有簽署「安寧緩和意願書」,也有在健保卡註記,因為是我幫她送件的,同時我也是見證人之一,因此我很確定插管應該不是她所想要的生活品質。我做這提醒,完全只是中立的立場提醒,沒建議拔管或是繼續插著,只是讓她家屬知道有這件事而已,看他們要怎麼決定G師的命運走向。後來家屬去查,真的有註記,就決定幫她拔管,然後選擇留一口氣帶回家,於是才有那麼多人圍觀,看著她斷氣的情景出現。這是她自己選擇的因緣,只能承擔。

 

因緣實在是很妙,我們所有的選擇,也影響著下一期生命的去處,而她死前的經歷,值得省思。

 

如果她平常就有跟身邊的親友們講,她有簽署「安寧緩和意願書」,那麼在她倒下去時,當下就有一個往生的機會,同時也不需要經歷後面插管的痛苦。她之所以能解除插管的痛苦,我算是她的助緣之一,也算還她一份恩情了。想起小時候曾問過自己,如果自己恨的人掉落在懸崖邊,開口要我救他,拉他上來,我會願意伸手相救嗎?那時我的答案是:我不會出手相救,只會冷眼旁觀,看著那個恨的人摔下,然後帶著恨意釋放的心情,滿意的離開。如今,體驗佛法後,至少我開始轉變為會願意出手相救了。很滿意自己這樣的進步^^

 

在拔管後,其實可以選擇在醫院往生,不一定要帶回家。如果選擇在醫院往生,那麼自拔管後,一切就由業來決定時間點了。

 

然而她的家屬決定要留一口氣回家,這時候是屬於非自然的造作,當然下一期生命的去向,又因此而轉變。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家屬的意願是「留一口氣回家」,那麼萬一在回家路上往生的話,就不符合家屬的期待,因此在搭救護車回家的時候,沿路上會使用「袋瓣罩甦醒球」強迫給氣,避免她在半路上往生。直到回到家中,才停止強迫給氣,然後就躺在已經準備好的床板上,等待死亡時刻的到來。

 

看著她的遭遇,我萬分恐懼,希望自己臨死前可以不要這樣被折磨。所以跟身邊有在互動的人講,萬一我倒下,直接讓我死,千萬不要這樣對我,希望你們平常就要有無常觀,不要因為自己沒準備好我的死亡,就選擇讓我延長時間,等你們準備好才讓我走,那樣受苦的人是我,請你們善待我一下。

 

一些有在跟我line互動的朋友,已經被我訓練到,假如發現我很久都沒讀訊息,那只有兩種可能:1、我去禪修了。2、我死了。所以每次的互動,我都希望他們能當成最後一次在互動,這樣比較不會有遺憾。

 

G師除了死前,一堆人接到通知,趕到現場圍觀送行,死後也是一大堆人接到通知,很多人跑去她靈堂誦經、念佛的。以世間法來說,這排場真的很大,但這對我來說是很吵雜的事情,且身為禪修者來說,還有人來誦經、念佛的,實在很違和,我不希望自己身後事這麼吵雜,於是也藉這因緣,交代身邊的人,我死了不用通知誰,死了就死了,不用麻煩別人,也不用因為這樣要去跟人交際應酬,就直接快速處理掉就好。身邊在互動的法師也跟我交代了他想要的方式,我們都不希望像G師那樣的方式離開。

 

其實,身為出家眾,在居士們面前呈現臨死過程,是很冒險的行為。因為,萬一自己沒保持好狀態,那是會讓居士掉信心的。之前就有聽一位法師講,某法師往生後,居士們去瞻仰遺容,很多人信心全掉。所以我覺得,出家眾如果沒有百分百把握,最好不要在居士們面前往生,這樣比較理想,也算是護法的行為展現。

 

後事,其實是讓生者自己好過的一種儀式,對亡者來說,死亡心現起後,結生心出現,就已經進入下一期生命的軌道中了,因此沒需要什麼儀式的。記得以前我跟我師父說,以後我死了,你不用大費周章幫我換衣服,當時穿著什麼衣服往生,就直接這樣擺到棺木中就好,不用浪費時間浪費錢淨身什麼的,還有我想要什麼什麼的....。由於隨著我看到的死亡事件不同,所以交代事項也一直更改,後來我師父直接回我一句:「你就專心去死就好,其他我怎麼安排怎麼好,我方便就好。」確實,越是體驗到佛法內涵,真的就是師父所說的那樣,專心去死才是我應該要做的功課,其它的事都跟我都無關。

 

想到她以前交代的,希望死後不要有人誦經、念佛的願望,希望來靈堂送她的人,都能靜坐禪修一下,那就是對她最好的送行方式。當時聽她這樣表達意願,沒想太多,覺得應該不難吧!但對照現在後面一堆生者想要表達心意,也不顧她的心願,一堆人安排不同時段去誦經、念佛就覺得很諷刺。不過,這就是愛攀緣所要付出的代價,只能承受了。此時我真的慶幸自己走孤僻路線,這樣臨死前也比較有保障。

 

我是一個容易心軟的人,也很害怕再次受傷的人,所以為了避免自己有再次受傷的可能,我會把受傷的心情轉變為恨,讓我不再靠近那個傷害我的人。雖然這種方式太過扭曲,但那是我從小學會的自我保護的方式。現在體驗到佛法後,了解到受傷的心情,其實就只有當下的那一個瞬間而已,其它時刻都只是我們的想蘊及行蘊在造作抓取當時的感受後,我就不再恨著傷害我的人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得知G師死訊時,我能夠到她大體前,去做最後的告別。

 

人我互動方面,如文章上方所附的照片寫的,我是個率直的人,沒辦法將「發生過的狀況當作沒發生過」,所以不是G師的死亡事件,我跟她今生不會有再見的可能。當時想去她靈堂,除了檢視自己的狀態之外,也想跟她做最後的告別。最後要離開前,我還是盡了弟子最後的本分事,跪在她大體前,在心跟她說:「感恩您曾經給我的幫助,希望我們的緣,能就此結束,未來不再相見。」虔誠三頂禮後就離開了。我知道自己是真的放下了,內心因此感到相當清爽。

 

我表姐曾經跟我說過,她覺得我阿公跟姑爹死時很可憐,是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死去。我跟她說:「不需要覺得可憐,其實這樣才是最幸福的事,因為不會被生者的情緒所牽絆。」同時也反問她:「為什麼妳想看著他們在妳眼前死去?這樣對你的人生會有什麼正向的幫助嗎?如果他們死前有痛苦的表情出現,妳心不會留下對死亡的陰影嗎?」她對我的提問,答不出來,後來在我解說死亡的過程後,心釋懷許多,不再悲傷。

 

寫下這篇留紀錄,是希望未來幫我處理臨命終事情的人,能憑此表達我的意願,讓其他想按照自己方式處理我後事的人,能知難而退,讓最後幫助我的人好做事罷了,沒有想批評什麼的意思存在,希望看文章的人不要有所誤會,以為我還藉此想批評什麼。沒有,我完全沒有那種想法。

 

也因為我有把死亡這件事情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在看待,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規劃都會有所不同,盡量讓因緣能走向我所期待的方向前進。不過,佛法的規則,是「盡力之後就要放下」,一切仍是有業力主導的,因與果之間不是單純線性運作,中間還有個「緣」能扭轉方向,因此我們要在緣上面下功夫努力,業才有轉動的可能。

 

祈願每個人都能照自己希望的方式離開,安穩的前往下一期生命,提升自己未來的生命品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