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有為法的特徵——快速生滅為無常。
・怕鬼的可以聽一下這篇,聽到我笑出來。
・清楚講到,該如何以名色法去推過去世,可親證是否真有輪迴。
雲端阿毗達摩第二講
昨天,我們談到了這三個月阿毗達摩實修課程主要會涉及到的內容。為什麼叫實修課程呢?一直以來很多學習過阿毗達摩的賢友門都有這樣的體會,覺得阿毗達摩名相很多,很難學,好像和自己日常生活、修行搭不上什麼邊。還有人講有老師說禪修的人不能學阿毗達摩,學阿毗達摩會對以後修止修觀有影響。我們需要先釐清這些疑惑和問題。
不要說老師講禪修時不要學習阿毗達摩有什麼錯,我們也不能講你不要學習阿毗達摩。我們聽話要聽明白,老師真正要表達的是什麼。被邏輯思考訓練過的現代人都有這樣的一個特點——懷疑一切。疑是五蓋之一,當你對這個東西起疑的時候,後面就聽不進去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那麼老師為什麼講禪修的時候不要學阿毗達摩呢?你往往是在什麼時候聽到的呢?都應該是在禪林或者是禪修營期間聽到的。比如你去帕奧禪林,跟帕奧西亞多說:「我最近要禪修,同時要好好地學習阿毗達摩。」帕奧西亞多就會說:「你現在不要學,要好好禪修。」或者你參加禪修營,總共幾天時間,你去跟老師說:「我這七天好好學習一下阿毗達摩。」那老師會說:「禪修本來時間就很短,來就是禪修的嘛!」要搞明白老師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他的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阿毗達摩到底是什麼內容?它跟經藏是怎樣的一種關係?既使在上座部佛教體系裡邊,仍然有一些國家的僧團不接受阿毗達摩,認為阿毗達摩不是佛陀親說的。這也是一些人不學阿毗達摩的一個理由。我們在課程里不去討論佛教歷史,也不去討論阿毗達摩七論到底那幾段文字是佛陀說的,哪些文字是弟子們整理過的。基於上座部佛教的傳統,阿毗達摩是佛陀第七個雨安居的時候,在三十三天為他已經在天界結生為男性天神的母親講的法。為了維持色身,他每天都要到人間來托鉢。沙利子尊者去履行弟子的義務,幫他刷鉢,服侍他。佛陀會簡單地跟他講,當天在天界跟十萬個輪圍世界的天眾講的阿毗達摩內容。沙利子尊者是智慧第一的弟子,他能完全充分地理解佛陀的教法,回來後他再跟他的500位弟子展開來中等篇幅地講阿毗達摩。如果佛陀在天界講阿毗達摩是詳講,給沙利子尊者是略講,沙利子尊者給弟子們展開來講是中等的。
第一次結集的時候,阿毗達摩以論母的形式集結在小部。如果一個人真的認真學習經藏的話,會發現有27部經藏裡面講到了「持本母者」。持本母者就是能夠背誦阿毗達摩的論母,應該類似於《攝阿毗達摩義論》或《阿毗達摩概要》這樣。佛陀時代就有很多持誦師。那時,佛法的傳承是靠口口相傳的。為什麼要用口口相傳呢?很多人認為那個時代沒有辦法書寫,其實那個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和佛陀同時期的2500年前中國的孔夫子時代,就使用竹簡來刻寫和保存文字。從經典上看,佛陀時代有兵器,所以鑄鐵技術都是很成熟的,對於印度、斯里蘭卡,要用貝葉來刻寫、書寫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從三藏傳播的源流來看,佛陀制定了一種方式——持誦師的傳承。因為佛陀時代,交通和信息交流都不發達,如果都用貝葉記載方式的話,一是攜帶不便,二是有文字就沒有人願意背誦,而背誦是深入經藏,融會貫通的最好途徑,三不同地方的弟子僧團各做記載,難免會有差異,流傳過程也會有差異。而持誦師會背誦,這樣的人都是記憶力出類拔萃,理解能力超群的。在僧團裡面培養一些持誦師,讓他們完整地背誦佛陀的三藏,做為法與律的司庫,可以指導新學,也便於僧團查問。所以,經常可以在經典看到:,去找上座,找持誦者,去學習相應的阿含呀,律呀,本母呀,諸如此類的。經藏裡邊有很多這樣的介紹。持本母者,在佛陀時代都是盛行的。論藏在那個時候,是以本母的形式存在。
從第一次結集到第三次結集論藏七部論成型,中間經過兩三百年時間弟子們的再整理、完善,乃至於文法編撰上面的加工調整,這是可能的,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根本都是來自佛陀的教導,是佛陀的範疇。弟子們沒有這樣的能力無師自通觀察到這些究竟名色法以及成因和關係。佛陀總是講緣起是最甚深的,緣起法的發現是佛陀的範疇,不是弟子的範疇,只有佛陀才能知見,佛陀才能教導。阿毗達摩的真實性在於是佛陀先驗的,佛陀如實知見、深刻了知的,弟子們可以重復體驗的。在這個時代,我們依然能夠值遇到這樣的法,是很幸運的。
只要你願意付出足夠的精進努力,我們依然可以如實知見阿毗達摩所描述的這些究竟法,以及究竟法的成因和關係。簡單來講,阿毗達摩揭示了有為世間和無為世間。因為無為世間不存在成因和關係,就是獨立的涅槃,所以阿毗達摩主要揭示的是有為世間的屬性、成因以及它們的相互關係。展開來講的是精神部分和物質部分。精神部分是89種心、52種心所,物質部分是28種色法。心包含了路心和離路心。路心就是六門的心路。心路過程是佛教語言。眼睛看到一個物品、一種顏色,它會生起眼門心路過程;耳朵聽到一個聲音,生起耳門心路過程;鼻子聞到味道,生起鼻門心路過程;舌頭嘗到味道,生起舌門心路過程;身體接觸到,生起身門心路過程;心裡面想事,生起意們心路過程。就是一串一串的心路,中間以有分心間隔。如果你證得禪那,你會生起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心路過程;如果你證得無色界禪那,你會生起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相應的心路過程。如果你證得果位,會生起道智的速行心路過程。初果道智、二果道智、三果道智、四果道智。如果你入果定,會生起相應的心路過程。如果你成為阿拉漢或者佛陀,你的心路就是唯作的心路。這是心路過程的角度來講。
還有一個離路心,就是結生心、有分心、死亡心三種心。結生心在結生剎那生起,死亡心是此生最後一個心,執行死亡。有分心在沒有心路生起的時候維持心流的持續存在。每個心路和每個心路不是完全能夠對接起來的。比如我們晚上熟睡,完全沒有夢的時候,就沒有心路過程生起來。但你的心要維持存在呀,那生起的心是什麼呢?我們就叫它離路心。中文把它翻譯成有分心。有分心持續地生起,一個一個地生起,不是一串一串的心路生起。
名法和色法的成因和關係,在阿毗達摩里屬於十二緣起和二十四緣。我們如實知見。這是有為界的生命狀態,最本源的東西,基本屬性的東西,把它看清楚。有為法有什麼特徵呢?有為法的特徵就是剎那存在,快速地生滅,根本抓不住它。用佛教的語言,它是無常的,無常就是變化的意思。學哲學的人都懂,變化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種變化的速度從佛教的角度看,沒有比究竟法生滅的速度更快的了。而究竟法最快的生滅速度是心生滅的速度,它是色法(物質)生滅速度的17倍。
這樣的快速生滅,是完全抓不住的,沒有一個主宰控制它的,沒有一個上帝創造它的。這樣一堆剎那生滅的東西是怎樣形成的?為什麼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呢?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佛陀以他甚深的智慧觀察,告訴我們這面有十二種緣起、二十四種緣力在發生作用,這是阿毗達摩的內容。學習了阿毗達摩,你會對你的生命狀態瞭然於心。不管其變成怎樣,我們都會知道,生命就是這樣一堆名色法、一串剎那剎那生滅的心路過程和離路心生起。這裡面運作的成因不外乎十二緣起和二十四緣。阿毗達摩的知識對瞭解我們自己和他人提供了路徑和方法論。
一切生命的一切生命活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尋找快樂,但快樂總是抓不住,就像泡沫一樣。我們永遠都像跑在一個求樂跑步機上,天天追求快樂,但從來都沒有真正到達過。什麼原因呢?就是對於我們的生命狀態沒有真實地瞭解,我們的認知遠離實相,是一種扭曲的自我構建。阿毗達摩的價值就是要我們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破除扭曲的自我建構,改善生命,實現心的超越、生命的超越,讓我們的生命從快樂走向快樂,成為再也不會傷害自己,也不會傷害他人的好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有沒有途徑呢?能不能以無害的方式去做到?阿毗達摩告訴了我們有無為界及其證悟的途徑。無為界就是涅槃,證悟的途徑就是八正道。
阿毗達摩實修呢,就是要把佛陀最甚深的法開到我們在家人的腳下,開到所有人的腳下。只要願意向前邁一步,你就能夠踏上八正道,而不是出家才有辦法跟八正道相關。出家好不好?出家當然好,這是我們最高的追求。生命中最好的狀態就是出家。在日常生活中,對在家人來講要踐行八正道。生活中的八正道,就是以前講過的睜眼八正道,閉眼八正道;睜眼四聖諦,閉眼四聖諦。這是比喻。就是在日常生活中體會苦集滅道,體會什麼是正見,什麼是正思維,如何踐行正語、正業、正命,如何落實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在上次雲端止觀課程里談到在生活中基於四念住的正念正知,以及如何對我們的想蘊結構進行梳理和重建。這是生活八正道,也是我們這次課程的重點,當然我們最後是要導向「閉眼」八正道的。
生活中的八正道要落實在生活的當下,在每一個當下,我們都要有正念,然後導向正知,做正確的事情。但是一般人在每一個當下,我們的覺知是基於概念法來觀察的。在沒有定力的情況下,沒有深的定力情況下,我們做不到能夠全面觸及到究竟名色法。雖然你可以體驗一部分的究竟法,但是你無法如實的照見究竟法的三個共相——無常、苦、無我。無常相,剎那生滅的極其快速的感覺,這是觸及不到的。無常生滅的這種逼迫相是體會不到的,不是真切的。那種完全沒有自我,完全沒有主宰,不可控的那種無我感,你是體會不到的。這個只有在很深的定力下,如實的照見究竟法狀態的時候,你才能起這種感覺。要有這樣一種狀態,才能導向你真正的出離生起,生起道智,斬除對於自我倚恃的執取——在佛教語言里就叫有身見,對生命存在的五蘊執取的我見。初果道智生起,就能摧毀二十種薩迦耶見,把二十種有身見連根拔除。只有道智才有這樣的力量,你必須需要付出足夠的精進和努力的,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倒騰一下能倒騰過來的。要通過真正系統的、嚴格的止觀體系的修學,通過七清淨、十六觀智,把道智生起來,這樣才安全。
有人說阿毗達摩不好修,禪那不好證得,證到以後維持還很難;修觀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證果。但是你真正的把阿毗達摩學完,你就不會迷惑了。為什麼呢?因為佛陀已經把世出世間的所有的方法都和盤托出了,當你擁有這樣智慧的時候,你不會再迷惑。
阿毗達摩的真實性表現在它是佛陀先驗的,弟子們可以重復體驗的。可能有人會說,你怎麼重復體驗,給我們講講。帕奧禪林體系就是按照阿毗達摩完整地去體驗的。在這個時代,我們依然可以按照佛陀所教導的,流傳下來的阿毗達摩藏的相關內容如實知見的方法實修。阿毗達摩不是哲學,不是邏輯思維,是拿來修的,不是拿來背的。七清淨、十六觀智,就是要親證阿毗達摩。七清淨是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度疑清淨、道非道智見清淨、行道智見清淨、智見清淨,也把它稱為戒定慧三學。十六觀智從哪裡起算?圖上很清楚,從名色分別智這開始,接著緣攝受智、思維智(也有人把思維智翻譯為確定智,我覺得確定智比較準確)、未成熟的生滅隨觀智、成熟的生滅隨觀智、壞滅隨觀智、怖畏現起智、過患隨觀智、厭離隨觀智、欲解脫智、審查隨觀智、行捨智、隨順智、種姓智、出世間道智、出世間果智、省察智。
戒清淨對於在家人來說就是五戒、八戒、九戒、十戒。再往上有沙馬內拉的十戒、西亞蕾的十戒。出家人達上成為比庫後,要守227條的巴帝摩卡;還有根律儀戒,怎麼攝受六根;活命遍淨戒,正命而活;資具依止戒,四種資具的如理省思。戒清淨了心才能安穩、平靜,在這個基礎上就容易得定。
接下來是心清淨。心清淨有四十種訓練方式。入出息念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怎麼樣通過專注呼吸來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也有些人可以通過四界差別獲得近行定。從四界差別獲得近行定的人,可以直接修純觀,也可以轉過來再來修入出息念。入出息念證得四禪以後,再修三十二身分,辨識內外的三十二身分。你的定力必須能夠像彩超一樣觀察自己的身體器官。然後修白骨觀,以專注身體里的白骨獲得定力,證得初禪;再取白骨作為所緣,證得白遍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然後再修所有的十種遍禪——地遍、水遍、火遍、風遍、青遍、黃遍、紅遍、白遍、風遍、光明遍、限定虛空遍。十種遍禪都可以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也可以證得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最後再加上四種護衛禪——慈心禪、佛隨念、死隨念、不淨隨念,不淨隨念包括九種墳場觀,十遍、十不淨、十隨念、四梵住、四無色界定、一差別和一想(食厭想)合起來是40種業處。理論上只要證得其中一種定到四禪,你就可以繼續往下修了。這四十種定包括近行定。如果你達到真正的近行定,你也可以專修四界差別,見到究竟名色法。
心清淨在寶塔里沒有列出兩個內容,現在帕奧禪林要求要修的部分。一種是14種御心法。這是修神通的。帕奧體系現在有要求,當你修到四禪八定,要通過地、水、火、風、青、紅、黃、白八種遍禪的十四種組合快速進出各種遍和禪那的方法,來修得一點點的天眼通。在帕奧禪林沒有要求純熟的天眼通。只要能看到禪林的護法神、地居天的天神、三十三天的佛牙舍利塔,然後去大梵天看佛陀出家之前作為王子最後穿的那套衣服。王子離開皇宮,出家修行,把皇宮穿的王子的衣服扔了。大梵天王把衣服整理好,在大梵天修建了一座大塔,供養菩薩的最後一套衣服。要去看提婆達多在哪個地獄,受什麼樣的苦。去看阿修羅界的生命、鬼界的生命。很多人說怕鬼,但當你真正看到鬼了,會覺得並不可怕。鬼也是一個生命界,只是你平時看不見它,他跟人界的生命是在同一個空間維度上的。鬼遍地都是,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鬼。人有富貴貧賤,鬼也有富貴貧賤,只是鬼界整體的生命狀態比人差很多。鬼是怕人的,不是人怕鬼。鬼討論時常說,今天真倒霉,碰見人了,開個玩笑。大部分鬼的福報非常低劣,其生存和飲食非常容易受到大福報的生存界的影響。
修十四種御心法,看到這些有什麼好處呢?首先你會很真實地、內心很篤定地相信佛陀所講的三十一界生命的真實存在,不會像一些學者講的這是佛教的超自然的部分,覺得這裡邊有演繹的成分。然而,當我們有能力去觀察這些生命的時候,會發現那不是想出來的。就像修三十二身分,查自己的肝臟、心臟、身體裡邊腸的蠕動、胃的蠕動,像彩超一樣看到。你可以幻想,但再怎麼想,跟你如實看到後內心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那是騙不了人的。當你如實看到三十一界的生命存在的時候,你就相信這是真的。這只是微弱的天眼通。如果是強的天眼通,就能達到天人居住的地方,知道他叫什麼天子,甚至你可以跟天人溝通等等。帕奧禪林沒有這個要求。
十四種御心法證得弱的天眼通。還有什麼作用呢?十四種御心法:1.順遍;2.逆遍;3.順逆遍;4.順禪;5.逆禪;6.順逆禪;7.跳禪;8.跳遍;9.跳禪遍;10.超支;11.超所緣;12.超支與所緣;13.確定支(禪支);14.所緣的確定。十四種心跳躍的方式,比如說先入地遍的初禪,然後入水遍的二禪、火遍的三禪。這個是很簡單的跳。原來入禪要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要一步一步地來,現在是跳遍加跳禪。你現在入地遍的初禪,接著跳到水遍的三禪,火遍的空無邊處定,風遍非想非非想處定等等。按照這樣你的心就可以快速地進入各種禪那,心變得非常地敏銳和清晰。心這樣的素質對後面修觀禪非常有幫助。為什麼?因為究竟法的生命更是如此的快速。有十四御心法的基礎,對於究竟名色法狀態的觀察和把握更有條件。
帕奧禪師說:「定就像一塊磨刀石,你必須以此殊勝的磨刀石磨礪你的智慧之劍。」
心要變得非常有力量,非常地敏銳和犀利,才能夠切開我們這個看起來不變的身體。阿毗達摩的語言叫破除密集。你要能破除概念法的密集,才能見到究竟名色法。這需要很強的定力。
十四種御心法修完,老師會引導你去修四界差別。四界差別是什麼呢?在阿毗達摩的系統里,認為身體里最主要的四個屬性——地水火風——地大、水大、火大和風大。地大的特相有六種——硬、粗、重、軟、滑、輕,水大的特相兩種——流動和黏結,火大的兩種特相——冷和熱,風大的兩種特相——支持和推動,總共合起來12種特相。你按這十二個特相去觀察你身體的地水火風的特相,持續觀察以後,你的身體會像一塊透明的冰塊。由於智慧之光,身體會變得透明。在智慧之光的支持下,如果你去觀察冰塊裡邊的縫隙,就能夠看到空界。當你看到空界的時候,你會感覺身體像碎成很多小顆粒。然後你取其中大一點的顆粒,再去觀察裡邊的空界,就會再粉碎。你再去觀察粉碎的小顆粒,還會再粉碎。一直觀察到你再取到的小顆粒,再也不能觀察到空界了,再也沒有能粉碎的小顆粒了。這種再也不能分裂的小顆粒,佛教把它稱為色聚。色聚就是有空間概念的物質最小單位。北傳把這個叫極微,但上座部沒有這樣一個名詞。色聚是最小色法的聚合。
色法巴利語是råpa,意思是一種會受干擾而變滅的狀態。你能看到這樣的色聚以後,要再破除色聚的密集,看到裡面的究竟色法。密集有三種:組合密集、功用密集和相續密集。組合密集,色聚是組合起來的;功用密集,有其功用的;相續密集,看起來好像它沒有變化的。這三種密集要破除,看到裡邊的有八種或者十種的究竟色法。八種是八不離色,任何一個色聚都有這八種屬性。這八種屬性是什麼呢?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八不離色。就是所有的色聚都會有這八種基本色法。
身體里的色聚總共有四種來源,分別是業生色聚、心生色聚、時節生色聚和食生色聚。業生色聚顧名思義就是過去的業產生的,業生色的產生並不是吃飯長出來的,也不是爸爸媽媽給你的,是由你過去的業產生的。比如,眼睛里能識別顏色的叫眼淨色十法聚,在前面八種基本色法的基礎上加上命根色和眼淨色。眼淨色,類似於我們現在講的視覺神經的基礎,視覺的屬性就是眼淨色。眼睛能看到東西的那個物質基礎,佛教里稱為眼淨色。所有業生色都有命根,是有生命狀態的。你用同樣的方法觀察你的耳朵、鼻子、舌頭、身體,辨識六門所有地方的色法,如果你是男人要辨識你的男性根色;如果是女人要觀察女性根色。你也可以取邊上的異性去觀察他的異性根色。但對初學者,一般不建議你馬上去做,等後邊修的時候再來看。因為你去取異性的性根色的時候,往往有些人會生起貪愛。
當你能觀察到你身體的各種色法,會發現很多跟現代科學所發現、所研究的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可以觀察到人精神活動、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心所依處色。怎麼觀察呢?當你能看到色法,對自己身體色法的生起、滅去很瞭解了以後。你可以嘗試讓你的手動一動,此時如果你去關注心臟那個位置,你會發現心臟的位置會產生很多色聚,快速地流向全身特別是手動的那個方向。而大腦不會生出來這樣的反應,只有心臟才會有。所有心理活動,都會產生物質。我們身體有一部分物質,是心產生的,有定力的人可以觀察到這種現象。心處色是在心臟的血液里,心理活動是在這裡面發生的。每一個依靠心處色生起來的心都能夠產生心生色法,這些色聚會擴散全身。你的手動一動,就看到色法擴散出去。所以,心理活動的基礎是心臟,不是其他地方,這是可以如實知見的。
我們再來看名法,名法就是心理活動。如果你是一個修止禪的人,尤其是有四禪八定的人,最容易看到的是禪那名法。為什麼禪那名法最容易看呢?因為我們在入禪的時候要查禪支,五禪支——尋、伺、喜、樂、心一境性。禪支就是心所。你能觀察你的禪支,你就能看到跟禪支在一起的其他名法,能看到你的心路過程。這些心裡有觸、受、想、思等等心所,是52種心所的各種組合,我們就能觀察到。可以觀察眼睛看到顏色,生起眼門心路過程,以及類似的耳門心路過程、鼻門心路過程、舌門心路過程、身門心路過程。這些所有的心路過程都要去觀察。
身體物質的部分主要有四種來源——食生色、心生色、時節生色、業生色。業會產生物質,吃下去的食物會產生物質,心理活動會產生物質。而所有的四生色聚的火界和食素都會產生新一代色聚。其中火界新產生的物質,叫時節生色聚,食素新產生出來的色聚叫食素色聚。修定的人的定力越強,其心生色法的火界就越明亮。為什麼修定的人最後感覺有光、很明亮呢?是因為你的心非常有力量,你的心產生了心生色法的火界特別明亮,所以你會感覺身體有光,乃至於身體是透明的。你的禪相非常明亮,像北斗星那樣照亮夜空。
能夠觀察色法和名法,以及觀察色法和名法之間的關係。這種智慧叫名色分別智。對於五蘊界的生命來講,比如人界,人界的心理活動要有物質基礎才能夠產生的,如果是無色界的生命就不需要物質基礎。色界天往下的生命,包括欲界天、人界、四惡趣都是要靠物質基礎才能生起心識。人界心的物質基礎——心色是我們心室中的血液。那麼這個物質基礎如何支持你的心理活動生起來?心裡活動生起來的時候,又如何產生一系列的心生色法——物質部分?我們心裡支持心理活動的色法的壽命跟每個心的壽命之間有什麼樣的差別?比如一個心法生滅17次所需要的時間是一個色聚的生命週期,也就是一個色法的生命週期是名法的17倍。這是名色分別智的範疇。看完自己以後,可以去看別人的,看禪堂裡邊的其他禪修者,包括三十一界的生命,他們色法和名法。當你的禪那足夠強的時候,可以把這些取過來,去觀察他們的名色。
生命的基本屬性有物質的部分和精神的部分。精神的部分,就是禪修者修到四禪八定所能觀察到的所有的路心和離路心。如果沒有證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道心、果心看不到,阿拉漢的唯作心也看不到。
當我們有這樣的能力,接下來就要修緣起。修緣起,就是觀察名色(精神和物質)的成因,剎那剎那生滅的這些名色是怎麼生起的?怎麼來的?從哪裡來的?它們關係怎麼樣?就要通過修緣起觀察。修緣起最顛覆一般人認知的,或者說對我們內心有最大衝擊的,就是觀察我們的過去世和未來世。你能看到你的過去生。怎麼看呢?當我們能夠看到我們當下的心和心所——名法,以及物質的基本屬性——色法,發現它們剎那生滅,名色法相續就像一條河流一樣,你可以溯流而上。這一刻是上一刻來的,這一剎那是上一剎那來的,今天是昨天來的,今年是去年來的。你可以一直往前推。當你定力好的時候,你感覺就像電影倒帶一樣,過去的那些場景會不斷地冒出來。你可以一直推到你這一生的第一個心,在你媽媽子宮生起的第一個心——結生心以及結生心生起的物質基礎——結生心色。
第一個結生心是你生命最開始的狀態。生命最開始的狀態到底是哪裡來的呢?如果你完全相信生命是輪回的,很簡單,你的心再往前走一個剎那,就是你上一生的死亡心。因為心的定則是無間的,它不會停止的。你這一生的結生心的上一個心識就是你上一生的死亡心。上一個死亡心再往前推,就是你上一生臨死前的心路過程。我們講臨死前一念。怎麼查呢?這才是真正的臨死前一念,臨死前最後一個業在這裡成熟,成為你這一生的生命狀態的因——死心之前成熟的業。它是一個管道,這個業成熟導致這一生的結生。你看到那個業和那個業的造業現場,造業的狀態,並找到造業之前的動機。造業動機就是無明和愛取,造了一件什麼業,這是行,造完以後留下一個潛在的力量,是業力。在你臨終的時候,這個力量冒出來的,成熟了,導致你這一生的結生。
如果你還不能完全信到底有沒有輪回,怎麼辦呢?你看到這一生最初的結生心和結生色法,這個不會懷疑了,你相信的。但是這樣一個生命出現是無緣無故冒出來的嗎?僅僅是因為卵子和精子結合就能產生這個生命體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因為你有定力,你可以決意,我想找到這個新生命狀態的因是什麼。這時你上一生臨死心路的目標就會出現,可能是三種相——業、業相、趣相的某一種,你看到那個相,就可以再追溯到當時造業的心路,同樣你可以觀察到當時造業的動機——無明、愛取,做了一件什麼事是行,留下來什麼業的力量導致你這一生的結生。當你觀察完上一生,就可以不斷地往上觀,可以觀一生、兩生、三生、四生、五生,一般帕奧禪林要求觀五生。有的人觀幾百生,也有的人觀好幾個劫,因為他想找到生命有沒有開始。一般老師會建議不要浪費時間,這是徒勞的,過去時沒有開始的。
如果你查過去生超過20生以上時,會發現你三十一界的生命界很多都去過的,而大部分時間都在四惡趣里。這是事實。所以佛陀講過:地獄是我們恆常的家,我們到人間是來做客。很多人覺得是佛陀嚇唬我們的。當你能夠如實知見你過去生的時候,多找幾生,找50生、60生,就會發現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惡趣裡面,來善趣是非常不容易的。看完過去,你可以看未來。過去是不可以改變的,只要你定力足夠,每一次去查都是一樣的。未來是可變的,這跟你的願有關。比如你發願成佛,未來的生命呈現就是要再歷經無量劫的輪回;你發願成阿羅漢,未來再持續的生命一般不會超過五生。你發願下一生為人,你的生命流會怎樣;你發願成為一個天人,或者色界天的天人,或者欲界天的天人,或者無色界的天人,你的生命流就呈現不同的狀態。你要一直查到證得無余涅槃。如果你沒有發願導向涅槃,未來是不會終止的,輪回是無止境的。
當你自己的過去、未來都看完了,而且你親自看到你證悟涅槃的那一生,叫親見涅槃。在修緣起的時候,不是親證涅槃,是親見涅槃。就是你看到你證到涅槃了。比如就像你聽說:沿著東邊一直走,你就能看見大海。你相信了,一直走,當你有一天走到海邊的高山上,你真的看到了,哇,真的有海。你相信了大海真的在!它如此廣博、深邃、浩然、壯闊。涅槃也是這樣。當你到了某一生,你生起道智,你觀察到道心生起的那一刻,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你證得無余涅槃。你證得無余涅槃就沒有下一生了,進入無余涅槃界不再有結生了。你看到你證悟涅槃,僅僅只是看到,並沒有真正證悟。但就是這個看到,也足以讓你震撼了!足夠讓你相信,涅槃是可以實現的,是值得我們去努力的。它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這個就是如實知見的價值。
緣攝受智也被稱為度疑清淨,為什麼度疑清淨呢?因為當你如實知見生命是如此不堪,而痛苦的因是因為無明與渴愛,輪回可以這樣一種狀態終結的時候,你就對佛陀所講的四聖諦、業果緣起,過去,現在、未來、涅槃,再也不會有任何懷疑了。至少你這一生非常篤定!佛法——這是我要學習的東西,是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我一定要努力!
度疑清淨以後,你觀察自己的生命狀態,還可以嘗試去看別人的,內在、外在的都要觀察。但外在的只要整體觀就可以,有些不一定準確,不用太在意。但你能看完自己,看別人,看完三十一界生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們怎麼輪回,怎麼導向。你知道了,生命原來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就會對自己未來的生命方向重新定義了。
通達究竟名色是見到苦諦,通達緣起是見到集諦。這樣的生命值得我這樣去執取嗎?值得我這樣去依靠嗎?它完全靠不住,它就是泡沫。靠了它這麼久,經常都是去惡趣,一會兒成鬼,一會兒成狗。善趣的生命是如此短暫。
再看我們的心路,從小到大,如果沒有真正遇到正法,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善惡,沒有真正按照佛陀的教法去行持,關注我們身語意的時候,我們是很少生起善心的。比如四五十歲才開始學習止觀的人,會發現在真正皈依以前,過去幾乎都看不到兩條、三條善的心路生起來。善心路就如流星一樣,一閃而過,非常罕見。大部分都是不善心。不信可以觀察一下,我們每天從早晨睜開眼睛到晚間睡覺,有幾條善心生起來,是全然的為別人的利益,或全然地專注當下的心,很少的。在你沒有學習戒定慧之前,善心很少見。那麼從概率學的角度來看,臨終的時候生起來的都是一些什麼事呢?都是什麼心呢?那麼這樣概率的會把我們送到什麼地方去結生呢?我們從概率學上就能理解了。
當我們看到生命的真相,那要走什麼的路呢?唯一之道,就是道諦——八正道。八正道怎麼修呢?首先要看到這樣的一種生命狀態,生無可戀呀!如同守著芭蕉樹,以為有堅實的內核可以依靠;守著一個海市蜃樓,認為是美好的家園。如何看到?培養定力對我們過去、現在、未來、內在外在、殊勝低劣、遠近、粗細的究竟名色、五蘊修觀,觀察它們的無常、苦、無我,你的觀智成熟了,會次第生起來怖畏,很害怕!我居然認賊作父,如此不可靠的一個生命狀態,卻一生一生如此付出,心生恐懼,然後感到受到過患,產生厭離,想從這裡解脫出來。再之後生起審查智、行捨智,最後生起種姓智、道智、果智,證悟涅槃。
阿毗達摩是拿來修的,阿毗達摩所描寫的這些名相都是要如實知見的,它不是哲學,不是邏輯思辨。在正式學習之前,先跟大家講一下,免得大家以為我們在這裡討論一堆名相。希望我們以此來投入真正的實修,認真學習,因為它對我們的生命是如此的重要!
2020年8月8日,尊者於北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