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06-17 下午3.21.29.png

 

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對於出家人,你就懺悔,懺悔就清淨了。

 

・作業:你有還在追悔的事情,或有經常有追悔的習慣嗎?

 

 

 

雲端起觀—— 62 課惡作 

各位賢友好!昨天我們學習了惡作 kukkucca,講到了 kukkucca 的一些特相。有些同學認為比較拗口,其實 kukkucca 如果用巴利來講是很複雜的,比較繞——kucchitaṃ kataṃ kukataṃ,tassa bhavo kukkucca kucchitaṃ kataṃ,理論上比較準確地說,就是這個舉動沒有被恰當做過,這個舉動沒有被適當地做,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當時你造了惡行;還有一種是當時本來可以造善行,或者應該造善行但你沒有適當地做。這兩種情況包括:你造了惡行是不恰當的;本來應該造善行,你沒有做,也是不恰當的,所以在過去有一個舉動沒有被恰當地做過,這個叫 kukataṃ。然後你取這樣的 kukata,取「這個舉動沒有被恰當地做過的行為」作為你的目標,而不斷地生起懊惱追悔的心,稱為 kukkucca 

昨天講的因果是說:本來我們的心面對當下的目標和所緣而做出行為,或者說是內心的造作。這個 kukkucca,它只是取過去的沒有恰當做的行為作為它的目標,而隨後不斷地追悔的這樣的一種狀態,稱為 kukkucca 

我們昨天講到了特相——ukkucca pacchānutāpa lakkhanam pacchā是後面的意思, anutāpa 中文把它翻譯成懊惱。隨著在後面的心裡面不斷地生起懊惱,這就是它的特相。anutāpa 就是隨著,pacchā是後面。anutāpa 是隨著,隨著讓你的心在燃燒,就是當我們回想過去自己這些沒有被恰當地做的這些事,你的心就燃燒起來,這個就是 kukkucca 追悔的特相。導致你這樣的情況,這就是追悔心所,因為你的追悔心所導致你的心這樣起來。 

追悔的作用是什麼呢?追悔的作用就是追悔已造的惡以及沒有實行的善,在巴利文裡面叫 katākata,就是已造的惡未造的善,都是katākata;然後 anusocanasocana 是憂愁,anusocana 是隨著憂愁,就像我們修隨念一樣,我們隨念佛陀的功德,我們心裡一直憶念著佛陀的功德。但是你現在不是隨念佛陀的功德,是 socana,隨念過去的懊悔,不斷地隨念過去已做的惡行或者沒有造的善行,然後心裡一直在伴隨它不斷地翻滾,然後不是一兩次的 socana,乃至於幾十年都在那邊 socana,這個就是 kukkucca 的作用。你的心有這樣的 kukkucca 的心所的時候,就會讓你不斷地去拿過去已造的惡和未實行的善作為你的所緣,然後不斷地懊惱、懊悔,就是這個傢伙的作用。 

kukkucca 的現起是什麼呢?就是不斷記憶起來時,感到後悔,或者內心感到不快,感到很難受,巴利裡面叫做 vippaṭisārapaṭisāra 是回憶起來的意思,vippaṭisāra 是更詳細、更細緻地回憶起來,然後伴隨著這個憂愁的狀態不斷地出現。如果你去觀察你的心,發現你的心總是繞著過去的某一件沒有被恰當做的事。這種沒有被恰當做的事,你總是認為是造惡了,還有你認為沒有做的善,然後內心在那邊焦慮,在那邊翻滾,在那覺得後悔。當你觀察到有這樣的狀態的時候,你就觀察到了「惡作」在裡面發生的作用,觀察到了 kukkucca,觀察到了惡作。 

kukkucca 的近因呢?它還是 katākata,就是已造的惡和未造的善,成為 kukkucca 生起來的主要的原因。帕奧西亞多在書裡面,把 kukkucca 的特相、作用、現起、近因統合起來,再做說明。也就是說,kukkucca 是針對不恰當的惡行,被你做過了,而該做的善行卻沒有做,這樣的一種行為,在你心中回憶起來以後,產生的追悔、憂俱的心理現象。 

比如,某個人說:「哎呀,我當時呀,沒有好好地去做這個善行啊,你看他們當時去某某寺院啊,然後供養什麼什麼人啊,那個大和尚或者那個非常著名的非常了不起的上師啊,這個做了非常有功德,然後我當時居然沒有去做,然後很多人講如果當時去做了的話,你就會多少生不會墮落惡道。」然後你想起來這件事就很後悔,但是不是真的呢?也不一定,但你就會對這個事很後悔、很追悔。也有一些是很真實的,就是「你看我都這麼大年紀了,回想我們這一生啊,就沒有做過幾件善行啊,我怎麼避免未來不墮落惡道呢?我也沒有準備什麼善的資糧啊,哎呀,我是多麼可悲,多麼可憐的一個人啊!」就像一些同學講,「哦!bhante,我都六七十歲了,我怎麼還來得及呀?對不起,這個就是 kukkucca,也就是對已經發生的、沒有適當做的行為不斷地去憶念。當我們有這樣的心理狀態,對未作的善行或者已做的惡不斷的去隨念它、憶念它、想到它,這就是惡作(追悔) 

我們要分清楚,剛才講這個不是慚愧,不是我們原來講的慚和愧的心所,也不是有慚和愧的心。有人講這輩子沒幹過什麼好事,真的是很慚愧,然後一直想一直想,那不是慚愧,那是追悔。所以我們要區別:一個是 kukkucca 這個惡作;一個是我們講的慚愧;還有一個是我們經常講的懺悔,這三個是不同的。惡作是不善心,是憂俱的; 慚愧呢?真正的有慚有愧是在善心裡面的;懺悔呢?是對不善行要生起「我不再做」的這個決心和悔恨,生起悔恨,然後決心不再造,那叫懺悔,後面我們再來講。 

帕奧西亞多在書裡面講,對於沒有被恰當地做的行為去追悔它,它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對 kukkucca 要如何正視?當我們追悔這個沒有被恰當做的行為的時候,不斷地去憶念,這樣的心,它既沒有辦法阻止已經造下的不善業,它也沒有辦法促成「你過去那件事情沒有做」的結果,對於當時沒有做的善行,它也無法促成它現在能夠發生,所以這種負面的心它是完全沒有效益的,是沒有效益的心。這種沒有效益的、負面的心,是被智者所呵斥的。kukkucca 它不只是充滿了回憶、憂愁、對自己已做的不善或者未做的善的懊惱的心,它也包括了這種心理素質沒有效益,這種心理素質不能夠減少已做的惡法,也不能夠增加或者激發我們去向善、去做善的動力和行為,所以這樣的沒有效益的心,是不淨的,是很不好的,它是會成為我們修行的障礙的,是被智者所呵斥的。所以我們一講到追悔,僅僅是我們想著,「噢!對,這個是悔恨。」但是在巴利的 kukkucca 裡面它是包含兩個內容: 一個是會追悔;同時這個心是沒有價值的,沒有意義的,沒有效益的,是不淨的,是智者所呵斥的。這 kukkucca 的含義,在追悔這兩個字裡面,我們是不容易去表達出來的。所以,義注裡面講,像我們取什麼呢?比如我們修地遍的時候取土壤,我們在地上畫個圈,取一個遍相,取地遍作為所緣,取這個所緣作為目標,然後我們來修地遍。但並不是說,你這個地真的就是在禪修的時候,被我們「遍出去」了。我們取土壤作為禪修的專注所緣,去成就地的遍禪。但是,我們並不是說,要把土壤在禪修的時候,把它遍到全世界,真正的「遍出去」,它不是這樣的意思。同樣地,這個 kukkucca 呢,就是被稱為取過去沒有適當做的行為來 pacchānutapa、來隨煩惱折磨自己的這樣一種心理狀態。當我們感到追悔的時候,它肯定在追悔的心裡面就關聯到這個沒有被適當做的行為。 

那我們出現這個情況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就先找到這個沒有被適當做的行為來下手,這個才是認識 kukkucca 這個心所的主要目的。pacchānutapa kukkucca 的特相,是隨後心裡面不斷地生起懊惱燃燒自己的心,讓自己受苦的一種狀態。我們觀察自己如果經常有生起這樣的狀態,就看看是不是一想到過去曾經造的惡或者未造的善,然後內心總是隨著這件事情放不下,然後不斷地回憶起來,讓你的心就像燃燒一樣。如果有,那就是 kukkucca 的特相,它現起的是不斷地回憶、不斷地回憶。但是這種回憶無法避免他再繼續造惡,當他碰到不善所緣的時候,照樣還會造惡,他也不能夠提起造作善法的力量,他還是軟趴趴的,該有機會去造善業的時候,他還是生不起這個力量來,所以這種惡作是很不正常的一種狀態,本身它就是不善的,是一種負面的情緒,是一種很糟糕的負面情緒。經典裡面講,這種行為就 像一個人被刺扎了,然後他就另外找一根刺不斷地扎自己,不斷地扎。他希望刺不在,但是他又沒有把它挑出來,他只是在不斷地扎自己,然後讓自己不斷地產生痛苦。這是一種完全沒有效益的方式,甚至有很多的負面情緒, 

所以義注裡面形容 kukkucca 的心理,就像一個奴隸。因為伴隨著「我沒有做適當的行為」而生起懊惱的心,不斷地思念它,所以他就沒有辦法決定自己正確的行為,就像一個奴隸,他必須尊從主人的意志,他無法自己做主,所以一個人一旦被這個 kukkucca 追悔心主宰, 是沒有辦法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執行善舉的,他是一直活在自己過去的過失當中,或者活在對自己不善行為感到後悔的情緒裡面,一直就是 憂俱,悶悶的,甚至悶悶悶到一定程度,會越來越強烈,整體的感覺是憂愁。所以帕奧西亞多用了緬語裡面一句話 wanei,就是說,當我們開心的時候,心是可以展開的,我們開心的時候都是樂受,樂受它會增長相應法,但是這種 kukkucca 的心,它是萎縮的、黑暗的,充 滿憂俱的,這樣的心是不應該有的。剛才是講明確已造的惡和未造的善。 

帕奧西亞多又舉了另外一種屬於 kukkucca 的情況,它是因為有錯誤的認知。什麼錯誤的認知呢?剛才講到,一個人把本來有罪的,誤認為沒有罪;沒有罪的,他生起有罪的意識,包括有些事情它本來並不是有真正的善,但是他也認為這是一件善事,應該去做。也就是說有罪的當作是善行,這是錯誤的認知,我們講,有邪見,或者有稻草人,或者是心顛倒,想顛倒。這些意識,它也一樣地會產生這個: 我沒有恰當地做,因為沒有恰當做而產生懊惱情緒出現。同樣會一直隨念說:!我沒有做可以讓自己免除掉落到惡道裡面的善業,我犯了很大的錯誤,或者我造了會給我帶來不善果報的惡行啊,我是一個多糟糕的人啊,這麼大的惡業啊,這麼殘酷的行為呀,會帶來很糟糕的報應,然後我罪業深重啊,我業障很深啊!很多人這樣講:「噢,我業障很深啊,我是不是有很深的業障啊!」禪修也修不上去,然後整天就想這個事,這是錯誤的認知造成的追悔。無論是有罪認為沒罪,或者是沒有罪認為有罪,有善認為是沒有善,或者是沒有善認為有善,只要他有這種心理存在,以這個錯誤認知,認為這個事情沒有正確地去做的這樣其實是錯誤的行為,它也生起追悔。這樣的追悔它也同樣既不能阻止不善,也不能夠激發它去造善行。所以這樣的人呢,同樣的到他臨死的時候,真正的過去的不善業,即使你認為它是沒有罪,但是因為是惡業,因果不會跟你客氣的,那個業相就會真實地出現在你臨死的速行裡面,或者在臨終之前就會冒出來,他依然無法免除。如果他那個時候還有意識的話,依然無法免除 kukkucca 的這種追悔的心在臨死的時候出現。 

帕奧西亞多又舉了三藏裡面記載的三種 kukkucca,哪三種呢?第一種就是真正成為蓋的,叫惡作蓋 nīvaraṇa。這個是蓋,kukkucca 是惡作,就是惡作蓋,真正成為蓋的這種惡作,就是我們剛才一再談到的這種心理狀態,對於過去已造的惡和沒有實行的善,然後想起來燃燒自己的心,不管是在禪修,還是做善行的時候,你的心總是被它帶走,無法專注,這種的就是 kukkucca,成為五蓋的 kukkucca第二種是基於戒律的追悔,比如一些小的戒,不小心犯了,覺得我不應該做這個。當心裡生起「唉,這個事情我不應該做」的時候,經典上講這種叫 vinaya kukkucca,是對戒律的追悔。「剛才這件事我不應該做」,即使是有學聖者,甚至阿拉漢都可能出現的。比如說像沙利子尊者,有一次,在印度有很多外道或者出家人,他們以乞食為生。有一些有錢人就會做一個分發食物的場所,叫公共施食處,是由一些族人或者一些有錢人佈施用的。佛陀規定,無病的比庫一天可以去這樣的地方乞食一次。如果你接受超過限量,即使你沒有去吃,你想:「我想去吃,或者我想去接受」,就犯惡作。沙利子尊者也曾經想去那個地方接受食物,但是過後他覺得不應該這樣做。這樣的覺得不應該做的心,對沙利子尊者來講,他是唯作心,他不是不善的。但是這種因為「覺得是不恰當的行為」而生起來的回憶,叫 vinaya kukkucca,對戒律上的不恰當行為的悔意。這樣的心是有慚愧的心,屬於善心,即使犯了小小的戒,也能夠看到巨大的怖畏,這樣的狀態叫 vinaya kukkucca 

第三種是針對不恰當的身口行為的追悔,對於不能好好地調伏、制伏、或者規範自己的身口行為的追悔。比如說,有些人大大咧咧,或者是習慣粗枝大葉,講話沒有什麼正念。拜佛,或者在做宗教活動的時候,有很多人來的時候,經常喜歡閒聊,講話沒有邊,然後愚蠢地左腳搭右腳,右腳搭左腳,翹個二郎腿晃動,隨地吐痰,不講威儀,喜歡串寮,找人聊天;或者對老師很粗心、很輕浮、不恭敬,在大眾面前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然後做完以後,他感到不應該這樣做。凡是對於這種不恰當的身語行為的這種 kukkucca,這樣的一種追悔,是針對沒有控制好、沒有管好的不恰當的身語行為的追悔,它不是我們剛才講的這個追悔心,不是已造惡行未造善的這樣的概念,它是「剛 才我這樣做不恰當,吐了一口痰,以後不應該」,這個也是 kukkucca,但是這個 kukkucca 不是我們講的作為 kukkucca 心所所引發的這種追悔心,它是 moha、我們原來學過的這個痴心所導致的這樣的行為,在當時他沒有正念,然後他追悔一下,說後面不再做了,或者後面改正。這種追悔是 moha,不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 kukkucca,雖然它有悔意,但是真正在這裡我們要談的是,沒有被適當地做的行為,然後去追悔,去燃燒自己的心,只有這種剛才講的五蓋裡面的、成為我們這個追悔蓋的追悔。這種 vinaya kukkucca 這種身口的 kukkucca 不算在這裡面。 

很多老師都會舉這個例子。當時這個巴謝那地王看到一個很漂亮的民女,想霸佔,然後想了一些歪招,想整死那個女的丈夫。結果半夜,他聽到了四聲非常恐懼的聲音,叫 du-sa-na-so,故事的前面部分我們不講了。這是四個富翁的故事,在巴利文裡面怎麼來講這個故事呢?就是 du-sa-na-so,大家都知道。就是說,在很久遠以前,有四個很有錢的富翁,他們有很多錢財沒有行善,在很長的時間裡面,都用這個錢財去引誘良家婦女,引誘有夫之婦去犯邪淫,所以他們死後,就投生到銅鍋地獄,大圓鍋裡面有熾熱的紅色沸騰的銅汁。浮上來一次,沈下去一次,總共六萬年,三萬年時間,從底下浮上來,然後三萬年時間,又沈下去。每當他們浮出沸騰的銅液的表面的時候,他們總是悔恨地彼此喊叫,想發露自己的邪行,但是他們浮出表面的時間太短,所以只能發出一個音節,然後又被淹沒了。這位喊 du 這個人,他本來的意思是想說:「我過去在人道做富翁的時候,我們行邪命,沒有做任何可靠的善業,很後悔。」他是對於沒有造善、沒有實行善的後悔。但是,他只能喊出一個 du,然後又沈下去了。 

那第二個是 sa。他本來想喊:「算來我們在地獄之中已經受苦六萬多年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從地獄中出來呢?」所以他感到極度的悔恨,因為看不到苦難的盡頭,但是不能說出完整的話。他也只能說 sa...然後又沈下去了,第二個是因為無休止的痛苦而追悔,所以是 sa第三個是 na。他本來想喊的是:「哎呀,受苦的地獄真是沒有盡頭,什麼時候會結束啊,噢!朋友們,我和你們所有人都在人道犯下 了罪行。」他對於已造的惡行,感到了強烈的懊悔,但是他沒有辦法說出完整的句子,就 na,剛開始說,又沈下去了。所以第三個是因 為已經造的惡行而追悔。第四個,sodu-sa-na-so so。他的本來的意思是想說:「如果我能從地獄中解脫出來,再次獲得人生,願我能夠被聖智者調教,願我有道德,願我能夠造很多的善業。」這個人本來想表達的是這樣的話,但是只說了 so,又沈下去了。這個人是因為活著的時候有佛陀,沒有向智者學習,沒有道德,沒有善業, 就是沒有像清淨智者這樣的善,而感到後悔,所以這個 so du-sa-na-sodusanaso 這樣的故事,它不一定發生在我們下一生真的在惡趣裡面的時候,那太痛苦了。其實,很多這種 dusanaso 我們這一生內心裡面天天翻滾,我們的內心就像在那個銅鍋裡面,翻沈、升騰,升上來,降下去,在那裡 dusanaso。極大的悔恨不僅在內心裡面翻騰,身體也會有很多痛苦,這邊痛,那邊痛,這邊緊,那邊緊,頭上呱呱呱呱暴漲,青筋暴怒,渾身大汗淋灕等等各種。身心是在一起的,你的心造的很多不善的心生色法,就會在你全身表現出來,所以這樣的心,不但不會消除不善業,反而在當下給你的身心造成很大的痛苦,而且還會引發新的不善,所以最好是不要追悔已做的惡行,而應該去減輕和防止惡行的出現,遵循佛陀的教導,修學戒定慧三學,然後精進造善業,直至證入聖道。應該採取最好的、最良善的、沒有惡的行為來保持堅定的決心,將來絕不再造此不善業。 

我們瞭解 dusanaso 以後,應該以怎麼樣的態度去面對 kukkucca 的出現呢?因為 kukkucca 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心理狀態,它既不能減少已造的惡業的力量,也不能夠啓動去造新的善業的力量,是毫無意義、沒有效益的行為,被智者所呵斥的行為。帕奧西亞多建議:第一個,就是決意。勝解心所 sanniṭṭhāna 對所涉及的所緣,做一個決意,做一個總結性的決意,面對 kukkucca 出現的時候,我們通過決意捨棄那個沒有意義的行為。我們比庫裡面,每一天要修習「對首懺」,你一不小心,我們剛才 vinaya kukkucca 的時候,犯戒了,比庫犯 kukkucca 的機會是很多的,數以千計,我們每天要懺罪——「對首懺」,找一個你的上座或者下座,「sabba āpattiyo āvikaromi,就是我要把我的一切罪都發露出來,讓你知道,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針對自己每天所造的惡,跟你講,我今天犯了什麼什麼什麼;然後第三步是,你的上座或者下座,如果是下座,告訴你「saṃvareyyātha,如果是 上座就說「saṃvarissāmisaṃvareyyāsi。什麼意思?就是你應該在未來要懂得自制,要懂得防護。不管是上座還是下座,你都要回答說,「Sādhubhantesaṃvarissāmi"Saṃvarissāmi"意思是說,好的,我會好好地防護。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決意,我不再做了,這種事情不能再出現了,然後做完就完了,這個事情就過去了。你不用在那邊想啊、想啊、想啊的,決意就是做了這樣的決定總結,所以說比庫要有僧團的保護很重要,因為他犯了罪,犯了戒,他有地方可以懺悔。打電話是不行的,要有僧團的保護,就這個意思,你就可以免除長時間的 kukkucca。通過這樣的如法的行為,他面對沒有被適當地做 的行為時,就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它、去面對它,而不是 kukkucca。就像我們講親依止緣一樣,upanissayapacayo——談親依止緣的時候,其中有一個前前諸不善法對後後諸善法以親依止緣為緣。前前諸不善法是指我們前前做過了不好的行為,然後成為我們後後生起善法的親依止緣,而不是前前諸不善對後後諸不善作為親依止緣。我們做了不善,因為不善的緣故,我們理解到了,我們生起這種慚愧的心。 

某一個人犯了一條戒,犯了一個罪,或者你不小心殺生了,然後你發露出來,懺悔,下一次不做了,我真的防護了,然後懺悔,這個事就過了,就不再想它了。所以當追悔心出現的時候,你可以用親依止緣的前前諸不善法對後後諸善法以親依止緣為緣、讓你的善法生起的這種方式來面對。對自己曾經做過的不恰當的行為感到難受,面對這個難受的狀態,你內心做一個決定:「原來這種行為會導致這種難受,以後在輪回的過程中,我不要再重復這樣的行為。」這樣去想,這樣去作意,你的心就會平靜下來,因為這種 kukkucca 的難受沒有意義,是無效益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引以為戒,以不恰當的行為、錯誤的行為為戒,然後決定不再造,而生起一定要去造作更多的改善自己的行為,這是有效的。 

帕奧西亞多還建議另外一種行為就是要珍惜時光。珍惜時光,要精進,要想到生命非常短暫,而且非常無常,時機一錯過,並不會一直等著你。我們講一個人成功與否,你沒有做就是沒有成功,而不是說在未來會有成就等在那裡讓你去拿,不是這樣的。過了某一個因緣,某一個時機,你可能永遠沒有成就,會是這樣。一般正常的人,從年輕開始,你都可以積累三樣東西,哪三樣東西呢?一個是智慧,一個是財富,一個是善業功德。每一個人從年輕開始,都有機會去累積這三個東西,但是你如果錯過了,比如說你年輕的時候,說:「我及時行 樂一下,我中年的時候也來得及」,那中年的時候如果生病呢?中年的時候如果碰到各種情況呢?最後拖呀拖、拖到快死的時候,只剩下追悔。 經典上也經常舉這個例子,Mahadhana 這兩個夫妻的故事。這個 Mahadhana 年輕的時候,他們都非常有錢,丈夫這一方擁有八百億,(妻子)那一方也擁有八百億的財產,然後合起來有一千六百億。如果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第一個年齡段,在中年第二個年齡段或者第三個年齡段,如果他們願意去精進積累財富的話,他會成為整個印度一等的富人,或二等的富人,或三等的富人。如果他們放棄世俗的生活,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他們可能證阿拉漢果、三果、二果。但是,他們沒有。在生命的第一階段,他們沒有用他們的財富認真地去守護,或者去賺取更多的財富,也沒有把生命拿去累積他們的智慧,也沒有用他們的財富去累積善行;在第二個生命階段,他們也荒廢了; 在第三個生命階段也荒廢了。到了遇到佛陀的時候,他們已經成為一 對年老體衰,非常不堪的乞丐。第一個機會,他們如果拿來修行,丈夫可以證得阿拉漢,太太可以證三果聖者。在第二個時期,他們如果去修行,先生可以證二果,太太可以證初果;在第三個時期,他們還有機會,但荒廢了,最後到年老成為乞丐,錢也沒賺到,智慧也沒有累積,這一生就荒廢了。他們有證得阿拉漢的巴拉密,但是巴拉密被他們浪費掉,被荒廢掉了。為什麼這麼講呢?他們有證阿拉漢的巴拉密,他們也出生在有佛陀的時代,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的利用財富和他們的巴拉密,這一生他們荒淫,沈迷欲樂,造了很多的不善行,到年老的時候,他們既沒有累積功德,也沒有累積智慧,已經不能修了,也沒有錢造善業了。下一生大概率就是不善趣,不善趣一去,很漫長。再出來的時候,還能遇到佛法嗎?不知道。他們有巴拉密,但他們沒有機會成功。所以緬甸有一句諺語大致是說:「雨季的時候,不耕種,雨季快結束的時候,開始翻犁。」一個人在青春歲月的時候不努力,在年老的時候再去追悔,就來不及了。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認為可以沈迷欲樂,覺得還年輕,虛擲時光,最後到他反應過來的時候,成功的機遇已經遠離他而去了,錯過了生命最好的黃金時期了,所以像這兩個富翁,不僅失去世俗生活的所有財產,而且失去了證得出世間道果的機會,在很漫長的時間裡面,這種機會他們都無法再遇到。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能夠再遇到佛法,而且再遇到佛法的時候,他們是否能夠真正地去修習梵行?因為佛陀出世,他們有那麼好的機會,他們都不能夠把握,難道他們能夠在佛陀不在的時候把握嗎?很難很難。在法句經裡面講,這個就像什麼呢?就像一隻折斷翅膀的病鶴,這只鶴又棲息在沒有魚的乾涸的池塘邊上,就很可憐了。即使一個佛教徒,已經來到生命的後半部分,我們觀察過去,沒有做太多的善行,要不要後悔呢?我們剛才講了,任何後悔都是負面的,沒有意義的,哪怕我們今天晚上可能會死,這一刻也不是要後悔的時侯,而是在剩下的短暫的時間裡面,我們能不能專注一下呼吸?我們能不能憶念一 下佛陀的功德?我們能不能去努力造下一些善行?所以在我們自己的佛教圈裡面,要記住實踐善行。踐行什麼呢?戒定慧三學。所以要求大家每一天早晚要受戒。你可能啥也沒有,但是你今天受戒了,守了清淨的戒,這個戒的功德就非常大,哪怕你對佛陀生起一念淨信的心,這樣的心到臨終也會把你送到天界去,而追悔是毫無意義的,完全沒有意義的。 

帕奧西亞多最後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佛陀時代,有一個劊子手,叫 Tambadatika,他殺犯人殺了一輩子,到年老了、拿不動大刀的時候,就退休了。在這之前,他一直都覺得自己有罪,因為殺了那麼多人。所以有一次他有機會供養沙利子尊者,用牛奶、米飯、酥油混合 起來的乳粥供養。一般情況下,出家人接受供養以後,都要給供養者隨喜、開示、祝福。沙利子尊者給他做隨喜開示,他一直聽不進去。為什麼呢?因為他一生所做的殺人的惡業,跟沙利子尊者講的法是完全反著的,是截然不同的。加上他追悔的心,不善業的緣故,他的心沒法安住。沙利子尊者觀察到他的這種心的狀態,就很善巧地引導他, 「你殺人是自己做的,還是國王命令你做的?」劊子手說:「是國王命令的。」「那既然是命令,這是善業,還是不善業?」沙利子尊者就善巧地提這樣的問題,他沒有給結論。但是 Tambadatika 殺了一輩子的人,他本身腦子不好用,不聰明,他以為沙利子尊者告訴他:「你是沒有罪的,你聽國王的命令殺人,是沒有不善業的。」他想,「原來我沒有罪。」他以前一直落入追悔,(現在)一下子就不追憶這個事了,不再用這一生曾殺人來折磨自己。所以,他的心一下子就柔軟下來,柔軟下來之後,他修了很多年的巴拉密就成熟了。沙利子尊者給他開示,他邊聽邊修觀智,沙利子尊者給他講,「眼是色嗎?眼識是我嗎?五蘊是我嗎?」他就能夠修觀,最後他沒有證得初果,但是已經到了隨順智的觀智,再往上一步就是種姓智、道智、果智了,很接近初果。 後來他在送沙利子尊者離開以後,他被一頭牛撞死。但是因為他臨死的時候有隨順智的心路,所以他往生到喜足天(Tusita) 

kukkucca 其實在我們出家人的心裡面,是非常容易出現的。我們在帕奧體系裡面,很多人沒有證得禪那,或者最近禪那出現一些狀況,他就到處去找事。追悔「究竟是什麼問題,我是違犯哪一個戒律的問題?」每天就跟遊魂一樣的,很不安穩,結果禪修修不上去,梵行也不能安穩,心裡面一直在煎熬,這個就是 kukkucca,這是智者所譴責的。對於出家人,你就懺悔,懺悔就清淨了。對於在家人,趁我們現在有機會,趕緊行善,哪怕就是剩最後一息,也趕緊抓住它; 哪怕剩下最後一天,我們也要持戒;哪怕剩最後一天,我們也要憶念佛陀的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