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非常值得聽的一篇開示)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依一個人學法,他講的法你拿來自受用,刀鋒向內。你能用就用上,這就是師父給你的恩德。而不要情執,依師不是依情。恩是好的,這是美德,但不是情執,麻煩大家記住,不要把依師搞成個人崇拜。
・菩提心是覺悟的心,不是幹活的心。覺悟什麼?覺悟四聖諦。
・發菩提心——是發想要覺悟的心。覺悟有三種:弟子的覺悟、阿拉漢的覺悟、獨覺佛的覺悟與正等正覺的覺悟。
・學了《阿毗達摩》,拿到了智慧之劍,你對照一下,這位師父可能講的不是正法。不是正法,對你有用你就學,沒有用不去用就好了。我們也不要給他貼標籤,說他不是,「噢!這個人講的是邪法。」滿世界都有邪見邪法,那你不是天天要懟天、懟地、懟眾生,懟得過來嗎?管好自己,不要管別人!
・那對身外之物應該是什麼樣態度呢?夠用就行。剩下的幹嘛?趕緊佈施。佈施幹嘛?轉成聖財。
・作意有三種作意:所緣作意是作意心所;還有一個心路作意;一個速行作意。
・如理作意包含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直接來講的是速行作意,講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是指速行作意。
・正念是什麼意思?就是你不要等到速行的時候再作意,平常就要有正念正知。發現自己生起這樣的見解的時候要及時改正,這是正念的守護。
・你所認知的世界是由想顛倒構建的,由心顛倒支撐的,由見顛倒裝飾的。
・想蘊的標記,標記久了重復多了,心就認它了,以此為根本,支撐起來了。然後到處執取、到處宣揚,以這樣的觀點來裝飾自己,以邪見示人。根本上來講,是執取三十一界里的有情與無情為常、樂、我、淨,才會奔向在究竟意義上並不存在的男人、女人。如果你不能真的去認知它,而且在每一個生活的當下這樣去體驗,那正見就跟我們沒有太大關係,就一直都活在邪見當中。
・什麼是生起邪見不相應的貪心呢?你這個貪心要怎麼樣做,才會有邪見不相應?一定在貪這件事,或者在看、聽、嗅、嘗、觸,貪的當下,你先思惟了業果、緣起。知道這個貪是不應該,它會給我帶來不良的果報,是智者所譴責的。但是實在忍不住,還是要貪一下,一邊貪一邊還有一點點慚愧,帶著有一點點追悔。這樣的心是貪心,但可能是邪見不相應。你如果沒有經過思惟,對於世間人來講,就是活在邪見裡面的:世間通稱我邪見。你沒有這樣的思惟,都是邪見。
・證初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在每一個當下練習睜眼四聖諦。
・善知識是梵行的全部。剛才講的,外緣知識、善知識,但是依善知識是學法。沒有善知識你學不到法,但依善知識是學法,不是搞個人崇拜。關鍵在於你的內心,要訓練如理作意。善知識是梵行的全部,指的是佛陀。在這個時代,佛陀不在了,有正法律的僧團。
・師長是在那個階段能夠教你的人,是你生命當中那個階段的貴人。而不是說:「這個人我就生生世世都依著他,永遠不離師。」
・導向涅槃的業就叫巴拉密。巴拉密可以跟著你,那是生生世世、永不相離一直到證悟涅槃。
・當你與其無關,你就不在其中。
・不善果報或者善果報都是惱害。善果報你起貪之火;不善果報你起瞋之火。
・防護,我們講到它有分成兩種:一種是念防護,一種是如理作意防護。我們曾經講過作意,作意有路心作意和速行作意。
・正念正知的正知有四種:有益正知,適宜正知、行處正知、無痴正知。
・什麼是有益?什麼是適宜?就是能不能夠捨斷漏——欲漏、有漏、無明漏?是未生的會生起,已生的會增長?還是未生的會不生,已生的會斷除?你這麼來確定有益還是適宜,這是念防護。
・《一切漏經》講的主要是速行作意的防護。
・能防護速行是在於如意作意和不如理作意。而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並不是在那個剎那你再去作意來得及的,而是在過去你已經養成了習慣。簡單講有沒有正見,是否持戒。所以正念防護和如理作意防護,並不是全然可以分開的。
雲端起觀-第128課
心的修行&防護捨斷1
各位賢友好,我們繼續來簡要地學習《一切漏經》。昨天我們講到,對三生的十六種疑,可能引發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邪見。舉了包括自己、伴侶、父母、子女、同事、朋友的例子。有同學在群裡面問,我們對上師或師父應該是怎樣的態度?因為很多不同的教派對師父的要求不同。在上座部,我們的習慣沒有「師父」這個概念。對帕奧西亞多,我們也不叫師父,我們叫西亞多G。在緬甸「西亞多」也是老師的意思,但跟中國這種「師父」的概念是不一樣的。
中國的「師父」的概念,我覺得特有江湖的味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不能背叛師門」「離開師門就是叛徒」諸如此類的,這是很世俗的。至少在佛陀的教法裡面,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類型。因為在華人圈裡面有這樣的習俗,不可避免也會讓我們大家都遇到。既然有人提,有這樣的因緣,從我個人角度上講一點個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確,說得不對的,大家當做開玩笑就完了。
北傳有一部經典叫《金剛經》,裡面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就是說,如果你以色身來看佛陀,以音聲來求佛陀,那這是行邪道,你沒有真正見到如來。同樣的,如果你覺得你師長的色身長得很帥、很莊嚴、很雄偉,就認為他是好師長;「音聲求我」就是每天以音聲祈求「佛陀啊,保佑我升官發財、萬事如意」,這也是行邪道。《金剛經》講的,事實上也是這樣,上座部也是這樣的觀點。
佛陀教誡過關於比庫與在家人的關係。他教誡比庫,對在家人的態度要像什麼呢?是月亮跟地球人的關係。比庫應該像月亮一樣普照大地,給人的感覺是光明、潔淨、清涼,只要願意,你隨時可以沐浴這個月光。但是,地球人是摸不到月亮的,你可以沐浴月光,但不能摸月亮,它是要有距離的。
如果一個出家人跟在家人僧俗不分,混在一起,是會惹出很多麻煩來的,這是對一位比庫的要求。戒律裡面對一位出家人有很多的要求,比如在同一屋檐下有異性,你不能在那裡睡覺,你晚上只能打坐,腳不能夠離開土地;有異性,你不能夠在一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跟她共坐、說話;或者在一個屏蔽的地方跟好幾個女人在一起,那也是不可以的。
在我們這個時代比較麻煩,因為微信、Line、Facebook都是獨立聯繫,某種意義上都是屏蔽處,誰也聽不到你們在說什麼。只是佛陀時代沒有Facebook,沒有Wechat,所以沒有制這條戒。這些又是大家通常聯絡、交流乃至是傳法主要的工具。那該怎麼辦?那就靠個人自覺了。所以出家人的戒,是需要在家人一起來護持的。雖然你加了出家人的微信,跟法無關的事情你就不要問師父了。很多又是感嘆、又是贊嘆、又是師父如何如何的那一堆話,乃至於撒嬌、曖昧的話,那就很麻煩,不能發。你發了,你說你是出於什麼心呢?你讓一個出家人起什麼樣的心呢?這樣的業造下去以後,是什麼樣的後果?這是不能細講的,細思極恐。
在任何時代、任何宗教,信徒都是女眾居多。女眾的心比較柔軟,感情比較豐富,情緒也比較容易波動,就要特別小心。女眾如果沒有正念、沒有正知見,用三生十六種疑來看師長,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很普遍的我們可以看到:師父是神,是全能神。然後,當你完全相信一個師長,或者你的邪見生起來的時候,師父的各種問題,你也會視它為「示現」,是破我的「我執」。
不要給師父臉上貼金、不要給他籠罩光環、不要給他穿各種馬甲。如果你沒有正確的知見,你就會容易把師父作意成這樣:師父過去世是什麼?哦,師父是佛再來!這個師父是佛陀再來。佛陀可以再來嗎?這是邪見。師父可以全能嗎?佛陀都不是全能的。佛陀該生病就生病,生病不是示現,因為佛陀的十二種惡報就是過去世的不善業成熟導致的,佛陀自己都是這樣講的。不要定義為「示現」,更不用說你師父可能是個凡夫。當然有些師父可能修行很好,是一位聖者也說不准。但是,他即使是聖者,也超不過佛陀,對吧!他的一切行為都不是「示現」,不是業就是煩惱,很簡單!不要給他貼金。
依師幹嘛?學法!學他講出來的法。包括我在這裡跟大家講的法。剛有個小群裡面有同學說:「尊者一定如何如何!尊者不如何!尊者只是說法,古源尊者的修行很差。尊者只是講法,並不代表他能夠把這些法都活出來的。」我沒有這個水平,沒有這個能耐,我只是依著《阿毗達摩》,以這個為主幹,有一點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觀察,來跟大家共學,僅此而已。依師是學法,而且坦率地講,我也不是師,我從來都沒有收過徒弟,也不敢收徒弟,沒有這個能耐。
你們有師父的人呢,記住依師學法。師父說出來的法,並不代表師父就能夠完全地實證這個法,不代表他就有證。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師父說佛陀的法,那他就是佛陀?師父說阿拉漢的法,那他就是阿拉漢?沒有這麼好的事,要搞清楚!
所以,依一個人學法,他講的法你拿來自受用,刀鋒向內。你能用就用上,這就是師父給你的恩德。而不要情執,依師不是依情:我這個師父如再生父母,我生生世世都報答不了你的恩德……。麻煩大家想清楚啊,恩是好的,這是美德,但不是情執,麻煩大家記住,不要把依師搞成個人崇拜。
當你不會把依師搞成個人崇拜,當你依師能學法的時候,你就不會把發菩提心當做幹活不要錢,你就不會上這個當。有人講你要天天發菩提心啊,你要來天天干活不要錢。那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覺悟的心,不是幹活的心。覺悟什麼?覺悟四聖諦。看到師父有沒有看到苦?有沒有看到苦的集?能不能滅?有沒有修道?發菩提心不是天天到道場去幹活、做法工不要錢。做法工佈施、恭敬是好的,但是不是說發菩提心就是為了給師父幹活、給道場幹活,然後蒙上眼睛什麼都是對的?最後被帶溝裡去,你都不知道。
發菩提心——是發想要覺悟的心。覺悟有三種:弟子的覺悟、阿拉漢的覺悟、獨覺佛的覺悟與正等正覺的覺悟。你要想清楚發哪一種的覺悟。不要說我發菩提心,發啥菩提心啊?發菩提心就是幹活嗎?就是奉獻嗎?奉獻和幹活是菩提資糧,不是發菩提心,這要分清楚!
很多女眾,對師父的概念是什麼?師父應該像師父、像神、像父親、像哥哥、像弟弟、像情人、像丈夫、像神棍一樣,師父是這樣的角色。師父、神、父親、哥哥、弟弟、情人、丈夫、神棍,混在一起分不清楚。想要什麼師父,就變成什麼,這是變色龍。不是我亂講,在各個教派圈裡面這樣理解的人很多,我自己就有很多這樣的經歷,我相信你們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歷。
所以對師長應該是什麼樣的態度?首先師父也是個人,大部分人都是凡夫,大部分凡夫都有很多的煩惱。所以你不要去試他,不要去誘惑他,不要以為師父是金剛不壞之身。你試他一下,去誘惑他一下,師父就走下了神壇了,造下的業就很嚴重,生生世世都搞不清楚。不要擾亂修道人的心,要有正確的護持態度。把師父當做月亮來看,希望他能夠給你一點月光。月亮也有被烏雲遮掉的時候,遮掉的時候就看月亮被烏雲遮掉了:「噢,月亮被烏雲遮掉了。」下弦月時期是沒有月亮的,因為地球把它遮掉了。月有陰晴圓缺,師父也是這樣的,你就這樣來看就不會有問題。
這是從緣起的角度來看,師父也是有過去生的,他也是因為善業成熟才來做人。這一生能來做師父,他如果講的是真正的法,說明這個人過去有學過法,有這樣的因緣,有這樣的巴拉密,挺好!我們跟著他學法,修正自己的行為。
如果學了《阿毗達摩》,拿到了智慧之劍,你對照一下,這位師父可能講的不是正法。不是正法,對你有用你就學,沒有用不去用就好了。我們也不要給他貼標籤,說他不是,「噢!這個人講的是邪法。」滿世界都有邪見邪法,那你不是天天要懟天、懟地、懟眾生,懟得過來嗎?管好自己,不要管別人!包括師父,不要那麼悲心切切 !
看待一個人是不是可以依他學法,依師的條件很多,說不完,你們也記不住。這裡講兩條:第一條戒,佛教徒是一個要出來傳法的人,他有沒有基本的戒,清淨的戒。清淨的戒很多-227條,你也沒有學過,對吧!從世俗的角度來講,最根本看他兩條:第一個,看他對於女色的態度和對於金錢的態度;第二個,看他有沒有正見。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到底哪一句話算是正見?他講的法,是不是緊扣著佛陀講的四念處是唯一之道,佛陀證悟的法是「四聖諦」。如果他講的法是扣著這個來的,你就可以聽!
四念處是唯一之道。唯一之道幹嘛?證悟四聖諦。佛陀45年都講這個,不管他是依人說法、依法說法、依法說人,還是依人說人,都是講這個,一定圍繞這個。不管他是直接地說,還是次第地說,都是這樣說的。從早期佛教的巴利三藏開始,那就是正見,這是從上座部的角度來講。其它教派我們也不知道,所以你也不能問我。一個上座部的傳法者,給上座部的信眾來講法,就是圍繞這個。其它的教派我們不評判,我們不能講人家如何如何。人家有人家的一套體系。這是從上座部的角度上我們是這樣的態度,其它的我們就不說了。
好!這是關於對師父、上師的一個態度的問題。
我們講色、受、想、行、識,這個色有內在五蘊的色,也有外在的色。外在的色,無外乎我們的財富、我們的財產。在西方來講就是物權,你的所有權,你的所有的東西——房子、車子、金銀財寶、土地等等。
那你對它們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一般我們認為它們是沒有生命的,但我們很容易把它們看成是常的。這是我的東西,我的東西就一定是我的,如果失去,我就會痛苦。這就是常的概念,不是說它會永恆不變。我們經常講:「噢,常就是永恆不變。」「我不認為永恆啊,地球都會毀滅,哪會永恆啊?」那個常的理解就是說,它是你的,你是不會失去的,是這個常。如果講地球毀滅,你會生起非常痛苦的感覺嗎?不會啊。你頂多就是會生起(這樣的念頭):地球會毀滅,我那個時候都不知道在哪裡呢?但是假如說,你家明天可能被充公,被政府收走了,或者被人家起訴,「這房子20年前曾經是我的」。你會怎麼樣?馬上會受不了了,對不對?認為我家的房子就是我的。這就是恆常概念。然後會有樂的——我住在這裡,它帶給我安全和保障,遮風擋雨。我每天都收拾得很幹淨,花園很漂亮。同事朋友們來看都很贊嘆,讓我覺得很自豪。一堆的快樂在裡面,一堆的受用在裡面,這是會帶來快樂的。
我們講淡淡的憂愁、淡淡的憂慮,你不知道,因為你沒有感覺。前一陣子加州山火特別厲害,每天飄各種各樣的火山灰,火燒山的那些草木灰。如果你家很漂亮的花園都落了滿滿的灰,你就會覺得不快樂,更不要講人家把你的拿走。因為是我的,我的「我」可以主宰的,這是我家的房子。
常、樂、我,淨——認為這是清淨的東西。這樣的知見就是無明,這麼認識就是無明,執取它就是邪見,這是外在的。
那應該是什麼樣態度呢?夠用就行。剩下的幹嘛?趕緊佈施。佈施幹嘛?轉成聖財。
那麼對知見上的問題,我們要怎麼辦?就是要如理作意。我們有講到作意有三種作意:所緣作意是作意心所;還有一個心路作意;一個速行作意。
在講《一切漏經》的時候,我們講到如理作意包含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直接來講的是速行作意,講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是指速行作意。覺音尊者在《註疏》時,最後都會加一句說:「在此,也應該理解為是正念守護或者正念作意。」
正念是什麼意思?就是你不要等到速行的時候再作意,平常就要有正念正知。發現自己生起這樣的見解的時候要及時改正,這是正念的守護。
所以關於以見捨斷,我們要從根源上來作意。我們先看我們自己現在的這樣一種狀態,大家都還在這裡奔求。馬斯洛的五種需求理論,大部分人都逃不開,即使在宗教領域上,很多人也是為了自我實現。
在這樣的一個奔求的過程裡面,有一個基本特點是什麼呢?就是奔向在究竟意義上並不存在的女人和男人。怎麼理解這句話?如果你是一個女人,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現在大部分女人強調要自我實現,不要成為男人的附庸,現在很多人還停留在這一位置上。這一段時間大家做梳理的時候:「我家先生對我怎麼樣,我爸、我媽對我怎麼樣……。」問題是什麼呢?就是不夠尊重你,所以你有尊重的需求。
那再上升一步是自我的實現。自我實現是什麼?不再靠別人,還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但是不再靠別人,也是「我這個女人不再靠別人」或者是「我這個男人不再靠別人」。不再靠上司的臉色吃飯,不再靠上司的臉色活著,可以自己做老闆,乃至於我可以對這個社會作出我的貢獻。好不好?好。但還是男人、女人。你只要還是男人、女人,在究竟意義上並不存在,你會崩潰。努力這麼久,最後自我實現,其實在究竟意義上並不存在。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因為你所認知的世界是由想顛倒構建的,由心顛倒支撐的,由見顛倒裝飾的。聽得明白嗎?「馬斯洛的五層需求理論,這個觀念我很接受」,這是一種見顛倒。然後你到處跟人家講馬斯洛的五種需求理論,這是用「見」來裝飾你的學識。
為什麼會這樣來支持你的行為呢?因為你心顛倒。為什麼心顛倒?因為你的心可以提取的所有資料庫,想蘊倉庫裡面都是稻草人,都是想顛倒。基礎是想蘊的標記,標記久了重復多了,心就認它了,以此為根本,支撐起來了。然後到處執取、到處宣揚,以這樣的觀點來裝飾自己,以邪見示人。根本上來講,是執取三十一界里的有情與無情為常、樂、我、淨,才會奔向在究竟意義上並不存在的男人、女人。如果你不能真的去認知它,而且在每一個生活的當下這樣去體驗,那正見就跟我們沒有太大關係,就一直都活在邪見當中。
什麼是生起邪見不相應的貪心呢?你這個貪心要怎麼樣做,才會有邪見不相應?一定在貪這件事,或者在看、聽、嗅、嘗、觸,貪的當下,你先思惟了業果、緣起。知道這個貪是不應該,它會給我帶來不良的果報,是智者所譴責的。但是實在忍不住,還是要貪一下,一邊貪一邊還有一點點慚愧,帶著有一點點追悔。這樣的心是貪心,但可能是邪見不相應。你如果沒有經過思惟,對於世間人來講,就是活在邪見裡面的:世間通稱我邪見。你沒有這樣的思惟,都是邪見。只要你不是初果以上的聖者,沒有人沒有邪見,大家都一樣。那麼基於這樣一個因素,佛陀講以見捨斷。真正的以見捨斷的時候,是證得初果。但證初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在每一個當下練習睜眼四聖諦。
現在要求大家下載15分鐘或半個小時提醒軟件,有很多同學下載了,我相信他有很多的受用。正念正知做不到,每15分鐘提醒一下,一個小時就有4次。一天給你8個小時睡覺,還有16個小時。16個小時乘以4你就有64次正念現起。如果你每一次正念起來能夠持續5分鐘,你正念現起持續5分鐘是應該的。你說不行啊!那可以,2分鐘好不好?那麼你一天就有128分鐘在正念裡面。128分鐘有正念,這是什麼概念?128分鐘有多少秒?乘以60秒,這是7000多秒。一秒鐘,我們不要講說多少萬億次,我們講十億,十億次個心識剎那生起來,你有7000多秒,每一秒鐘生起10億次的善心,乘起來就有就有7萬億次善心。有7萬億個善的心識剎那生起來,而每一個心識剎那如果成熟,都會感系列的果報。如果某一個心識剎那在你臨終的時候成為令生業成熟,你下一生就可以靠這個心識剎那活著,你很多的業生色就是那個剎那的業力生起來的。
多好的生意啊!(笑)你在世間做生意有這麼好的回報嗎?一天7萬億善心,其中一個心識剎那就可以支撐你一生。如果你某一生生到善趣或者天界,剩下的這些都會成為支助業,來支助你善的生命。如果你不訓練正念正知,你16個小時都在邪見當中,哪怕是淡淡的憂愁,覺知不到的,那也是不善業,99.9%都是不善業。那我們算一下,一天會造下多少不善業,未來產生什麼樣的果報。
所以佛陀講,人死了還能夠再投生善趣的就像爪上塵,人死了不能夠再投生善趣的像大地的土一樣多。從概率學上來講就是這樣的。所以正見很重要。擁有正見,又不需要花錢。沒有你天天這麼努力工作、掙錢、算計,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求生計,那麼辛苦!每15分鐘提醒一下,正念當下。思惟一下業果,思惟一下四聖諦,思惟一下當下的果報是怎麼樣的集,思惟一下自己的生命方向,我們下一步應該往哪裡走!正見慢慢、慢慢地就建立起來。然後就可以作意該作意的,不作意不該作意的。不斷地削弱,乃至於捨斷欲漏、有漏、無明漏。正見的建立要這樣來考慮。
初果是真正的具足正見,再也不會生起邪見相應的心。
四預流支就是證得初果的四個基本要素,大家都很熟了: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法是四道、四果、涅槃;隨法是三十七道品、止觀、四念處。
親近什麼樣的善士?正法律僧團。幹嘛?聽聞正法,不要搞個人崇拜。如理作意,加上正念正知。奔著哪裡去?學這些幹什麼?證四道、四果、涅槃。怎麼行?學三十七道品、四念住。多清楚啊!哪裡需要八萬四千法門。一門深入,一以貫之,生生世世只要沒有證果,絕不放棄。
善知識是梵行的全部。剛才講的,外緣知識、善知識,但是依善知識是學法。沒有善知識你學不到法,但依善知識是學法,不是搞個人崇拜。關鍵在於你的內心,要訓練如理作意。
外緣知識是學法。依師也不是依賴,賴在他身上,說你什麼都要會。上座部裡沒有背業的概念,「我們背不了業,沒有這個水平」。(笑)。想找人給你背業,去找那些法力無邊的上師。上座部,我沒有聽說哪個師長能背業的。賴不了他們,你自己幹自己的。
善知識是梵行的全部,指的是佛陀。在這個時代,佛陀不在了,有正法律的僧團。師長在你的每一個生命當中,你只要每天回向說:至今為我等,所積功德果,願會遇善士,不遇愚人,直至證涅槃。天天都希望在你修學的每一個階段裡面,都能夠遇到很恰當的師長來指導你。師長也是在那個階段能夠教你的人,是你生命當中那個階段的貴人。而不是說:「這個人我就生生世世都依著他,永遠不離師。」那是不可能的。師父墮落了,你要不要跟著墮落?師父升天了,你又沒有能力升天,都是很難的。
能夠真正陪伴你的是青梅竹馬的「大老婆」,是業。導向涅槃的業就叫巴拉密。巴拉密可以跟著你,那是生生世世、永不相離一直到證悟涅槃。所以,要訓練的是這個東西,而不是把自己的身心、生命,交給某一個所謂的人或者所謂的師長。依師學法,刀鋒向內,培養自己的巴拉密。
作為學佛修行下手處的第一步:先端正自己的正知見。你現在去對一下,學佛這麼長時間了,有沒有把正知見樹立起來。簡單來講正知見,最起碼是對業果法則的深信。夠不夠?還不夠。為什麼呢?業果法則你守好了,最多也就能夠讓你有人天的果報,不會解脫的。要解脫,你的正知見一定是四聖諦——苦、集、滅、道,那是究竟的正見。究竟的正見,你實證以後才是你的,平常的時候依著這個要求去實踐它。所以依著四聖諦、業果法則的要求,看到所有的境界、遇到所有的境界的時候——如理作意。能如理作意:未生諸漏不生起,已生諸漏捨斷。然後才能做苦的邊際,這是見捨斷。
下一個是防護捨斷。防護什麼?防護諸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為什麼要防護?如果我們能夠像《自說·拔希亞經》裡面講的,佛陀教導的。拔希亞曾經是一個富翁,坐船去做生意。結果船翻了,他就流落到荒島,弄了個樹皮穿著,然後就去乞討。人家以為他是苦行僧、苦行者,甚至以為他是阿拉漢,很了不起,供養他。到後面,他都覺得自己真的是一個阿拉漢了。結果他過去的一個同梵行者,投生於梵天界的三果聖者下來告訴他:「拔希亞,你啥都不是,你不是阿拉漢。」他就問哪裡有阿拉漢?天人告訴他,在北方捨衛城有一個真正阿拉漢、正自覺者。他就去見佛陀。見到了佛陀,佛陀看他走得很匆忙,他三次請法,佛陀前面兩次都沒有理他。最後佛陀跟他說:「拔希亞!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覺,只是覺;知,只是知。拔希亞,你應如是學。拔希亞,當對於你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覺只是覺、知只是知,拔希亞,你就與其無關。拔希亞,當你與其無關,你就不在其中。拔希亞,當你不在其中,你就不在此世,不在他世,亦不在兩世之間。僅此即是苦之終結。」拔希亞聽完佛陀的教導,馬上就證了四果阿拉漢。
佛陀授記他是證悟最快的弟子。他很感謝佛陀,佛陀就繼續去托鉢。然後,拔希亞就被一頭牛撞死了。為什麼呢?因為過去他曾經跟四個人一起傷害過一個妓女。這個妓女臨死的時候發了毒誓:「我生生世世都要殺了你們。」證了阿拉漢,還是沒有逃過這位過去怨恨他的怨敵的報仇。
我們能不能做到像拔希亞這樣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覺只是覺、知只是知。「當對於你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覺只是覺、知只是知,拔希亞,你就與其無關。拔希亞,當你與其無關,你就不在其中。」那我們看到的時候,一般是什麼反應?如果是好的,是什麼反應?如果是不好的、你厭惡的,你是什麼反應?你聽到悅耳的聲音,你是什麼反應?聽到噪音,你是什麼反應?不管哪一種看的所緣、聽的所緣,你是怎麼認知它的?你是以什麼樣的能知去知道這個所緣的?我們一般都無法聽只是聽、覺只是覺、知只是知,總是要和它們關聯起來,心盤踞在這些所緣上,揮之不去,做情感的建構,再深陷其中製造輪回。
不善果報或者善果報都是惱害。善果報你起貪之火,怎麼樣,我多拿一點,你也熱惱。到了熱惱的時候,這個熱惱是指煩惱。
以眼門心路過程來說——眼根防護。防護,我們講到它有分成兩種:一種是念防護,一種是如理作意防護。我們曾經講過作意,作意有路心作意和速行作意。談到路心作意的時候,這是從五門轉向的角度來談的。為什麼會五門轉向?有些時候是你主動地想去看、聽、嗅、嘗、觸而接觸到這個所緣,五門轉向生起。有些你是不自覺的,它就碰到了看、聽、嗅、嘗、觸,而引發五門轉向。
念防護側重於如何面對這些看、聽、嗅、嘗、觸的所緣,而有所取捨。有所取捨是什麼呢?正念正知的正知有四種:有益正知,適宜正知、行處正知、無痴正知。這樣的看、聽、嗅、嘗、觸有益嗎?適宜嗎?什麼是有益?什麼是適宜?就是能不能夠捨斷漏——欲漏、有漏、無明漏?是未生的會生起,已生的會增長?還是未生的會不生,已生的會斷除?你這麼來確定有益還是適宜,這是念防護。
我們談到速行的生起,這個作意是針對意門轉向心,包括我們講五門心路裡面的確定心這個心識剎那。《一切漏經》講的主要是速行作意的防護。所以它講的於眼根的防護或沒有防護,並不是依著眼淨色有沒有正念生起,而是當可見的色所緣進入眼睛的視線範圍內時,我們講有分心生起兩次——有分波動、有分斷。然後唯作的轉向心生起。那麼這個作意,它不是在有分心,也不是在五門轉向心有著防護或者無防護,而是到了眼識、領受、推度之後,確定往下的那個速行。速行心生起來有沒有破戒?有沒有失念?或者是無智,或者是沒有忍耐,或者是懈怠,這個稱為防護、無防護。
當眼根無防護的時候,你的根門也沒有護衛,你的有分心也沒有護衛,你的轉向,你的心路過程都沒有護衛。比喻成什麼呢?就像一個城市,城中的四門——東、南、西、北四門,沒有守護。縱然城裡面的住戶門都關起來、儲藏室關起來、車庫這些都有關起來,有善守護,但因為城門沒有守護,盜賊照樣可以長驅直入。城裡面的人雖然都鎖著門,那也跟沒有守護是一樣的,因為打不過盜賊。
城門沒有守護,盜賊就可以進來為所欲為。所以對於不防護、不持守戒,到了速行生起來的時候,其實你整個根門、有分或者轉向,我們講路心作意,所有的路心都沒有防護。
如果有根門守護,有戒的鎧甲,就像四周城門是關起來的,而且有重兵守護的,即使開門也是嚴厲盤查。有這樣的保護,即使城裡面這些人 「出不閉戶」,門都不用關,盜賊也進不來。所以你只要根門有守護,我們整條心路包括速行都有守護,這個叫守護的意識。
這是從速行守護來講,就是說你能不能防護速行。能防護速行是在於如意作意和不如理作意。而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並不是在那個剎那你再去作意來得及的,而是在過去你已經養成了習慣。簡單講有沒有正見,是否持戒。
所以正念防護和如理作意防護,並不是全然可以分開的。防護諸根基礎說完,明天再來講具體的如何防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