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截圖,是我有感而發所說的話。
最近因為接了一通電話,讓我開始協助緬甸長老寺院募款缽食,而有了與他人的互動。也因此,發現了一些事情。
8/12日,我收到一則line的訊息,內容是一位十戒尼發佈的募款訊息,主要是為緬甸募集許多物資、藥品、及生活必需品。由於之前我已經為這寺院募集4台氧氣機,且自己應居士邀約,另外也有捐贈氧氣機,加上當時負責收款的居士告訴我,捐款已經很多了,所以希望我不要再發佈到臉書去。因為他這句話,我便沒再轉發十戒尼發佈的募款訊息給別人。
8/21日,接到了之前發佈募款訊息的十戒尼來電,告知長老寺院沒有人供養缽食。我感到很訝異,問尼師說:「之前您不是才寫一篇募款文嗎?還說收到的供養已經太多,所以不要再轉發到臉書去嗎?」尼師解釋:「上次那篇文,已經協助募款了一千多萬緬幣過去。但以目前狀況來說,只夠再撐一個半月,寺院那邊就會面臨斷糧危機。」因此,希望我這邊能再協助募款。我有告訴他,他那篇文才出來一陣子,我現在馬上募款,可能效果不佳。他說:「沒關係,大家有多少能力就捐多少,一百、兩百都好。」我說:「好的,我盡量幫忙募款。謝謝你告訴我這訊息,讓我能有培育善行的機會。」
掛上電話,我二話不說,馬上開始寫募款文。我很希望能幫助長老寺院的所有禪修者,免於面臨飢餓的窘境。也因為這樣,在發佈自己寫的募款訊息後,一些回覆我訊息的人,讓我的想蘊標記,生起了未來需要將他們分類的想法。
我募款文寫的很簡單...
像這種回覆的,我都覺得是很有智慧的人。我是出家訓練很久,才有這樣的觀念。所以這居士的回覆,真的讓我打從心裡感到敬佩。
而這種回答的,只有一位。面對這種人,以後我是不會再傳任何相關訊息讓他知道的。
其他大多數的都是說:「那個我捐過了。」像這樣的回應,我不會多說什麼。
也有一些人會問,我發的訊息與十戒尼所發佈的訊息,是否是一樣的?或是會問這是否是捐到同道場的?這時我就會回覆比較詳細的說明...
布施,首重發心,要在乎的是心的素質,金額並不是問題。若能藉由這突然接到有機會能布施的訊息,且供養的對象是清淨如法的僧團,懂得立刻把握機會的人,是能種植「欲界八大善心——悅俱智相應無行一心」的聰明人。這機會並不常有。
去年雨安居,我見過一個很沒有福報的人,就是那個綠茶法師。他在小參時,想供養禪師一塊全新的座具,被禪師拒絕。但他不死心,又再次跟禪師提想供養,請禪師接受。禪師仍然拒絕他,並告訴他可以改供養龍樹林僧團。於是他拿著那塊座具,去找龍樹林僧團負責收受供養物資的尼師,請他幫忙代收那塊座具。但那位尼師,也是拒絕幫他代收那塊座具。看到他這樣想供養一塊座具,都沒辦法順利圓滿布施善行,這讓我感到訝異。也明白,原來想圓滿布施善行,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是需要因緣和合才有機會能成就善業的呢!有了這層醒悟,只要有人邀約我一起布施,我都把握機會,樂於參加。同時也感恩邀約我一起做善行的人,謝謝他們提供一塊福田讓我有耕種的機會。
我幫忙勸募,並沒有業績壓力的問題。所以也不積極鼓吹,給人壓力。就是告訴你有這樣的好康,你要不要一起來?要,我就提供管道,大家一起提升心的素質,我覺得很美麗。
這中間也有人很好,也會轉發,幫忙募款,當起小組長。而微信群的朋友,則自己透過小程式捐款,也會告訴我他有參加布施,讓我有機會能隨喜他的善行,我也很感恩。
透過這次事件,也會落實物以類聚的原則。像一些沒智慧的人,我就會選擇遠離了。因為要聽佛陀所說才行。佛陀在《吉祥經》中有提及...想要獲得吉祥,第一要件就是要「遠離愚人,親近智者」。所以,要聽佛陀的話,才能獲得吉祥。
我覺得《一念之轉》這本書的界線觀念蠻好的。我有將其落實在生活中實踐。所以這次面對他人的回應,我沒有什麼情緒起伏。遇到聰明的人,立刻隨喜讚嘆他的善行;遇到不聰明的人,敬而遠之。他的任何反應,都是他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好。
很感恩十戒尼對我的信任,打了那通電話給我,除了讓我能圓滿布施波羅蜜的累積之外,也讓我因此能幫助許多人圓滿布施波羅蜜的功德,並能隨喜他們的善行。這幾天,培育了超多善業的,好開心有這麼多人能一起造就這善的共業。
藉由這個事件,每個人都可以檢視自己的內心,在面對別人邀約你一起布施時,自己生起的到底是什麼心?誠實面對自己,才有可能提升心的品質。
希望緬甸的禪修者們,未來不會面臨斷糧危機才好。
隨喜大家的善行功德,Sādhu! Sādhu! Sādhu!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