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每年台灣約有一萬四千人被診斷出大腸直腸癌,所以大家對這個名詞一點都不陌生。許多人都以為大腸直腸癌應該要有血便、便秘、腹脹等症狀,其實絕大多數的患者一點症狀都沒有,幾乎都是在定期檢查被發現的。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每年台灣約有一萬四千人被診斷出大腸直腸癌,所以大家對這個名詞一點都不陌生。許多人都以為大腸直腸癌應該要有血便、便秘、腹脹等症狀,其實絕大多數的患者一點症狀都沒有,幾乎都是在定期檢查被發現的。
明明是年紀輕輕的女性,卻常常力不從心,莫名其妙覺得很疲累,也經常走沒多遠,就開始覺得頭暈、喘不過氣來,有時還合併有聲音沙啞、下肢水腫的症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有可能是心臟的無形殺手∼肺動脈高壓的症狀。
每到夏天,蚊子就囂張了起來,總是徘徊在人群的周圍,發出「嗡嗡嗡」的振翅聲響,隨時準備大咬一口,好不煩人,尤其若是睡覺睡到一半被蚊子咬醒,那更是讓人恨得咬牙切齒。該如何擺脫蚊子的糾纏呢?女中醫建議試試DIY無毒的中藥防蚊液。
從來不抽菸,大學剛畢業,正值花樣年華,只因咳嗽不止,拍張胸部X光片,在左下肺葉,發現很大的腫瘤,確診是帶有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一時之間,任誰也無法承受。
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的肺癌,因罹癌初期沒有症狀較難早期發現,常讓人聞之色變。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最新統計,肺癌的標準化死亡率,已從2006年每十萬人口的27.0下降到2016年的24.4,代表10年來台灣肺癌的標準死亡率呈現下降的趨勢。
失智症患者在高齡化社會不斷增加,形成沈重負擔。日本東北大學最近發表革命性的失智症療法,展開臨床實驗。研究使用低強度脈衝超音波照射大腦,可望有效阻止失智症當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惡化。這是全球第一個以超音波治療失智症的臨床實驗,若證實有效且安全無虞,最快2023年起將可造福廣大患者。
一名40歲男性多年前擔任職業軍人,因一場車禍左腿截肢、骨盆神經損傷,終生需坐輪椅,但他不放棄積極求生,還熱愛上輪椅國標舞,曾奪下全國冠軍。但近年他飽受慢性神經性疼痛折磨,連強效嗎啡都無法止痛,讓他夜夜落下男兒淚,寧願每天不要睡醒,直到接受脊髓刺激療法,以體內晶片放電阻斷疼痛訊息傳遞,讓他成功戰勝疼痛,重拾最愛的國標舞,還能重返工作崗位。
當坐骨神經痛開始發作時,灼熱的疼痛、刺痛感或是麻痺感從下背部延伸到你的其中一隻腳,確實會使人亟欲尋找解決疼痛的方法。以下介紹簡單的伸展動作,不僅可以降低坐骨神經的壓力,而且在床上就能做。
已知長時間滑手機會引起乾眼症、白內障,長期暴露手機藍光也會引發視網膜病變,國內最新動物實驗首度發現,實驗老鼠每天12小時、連續7天生活在藍光環境,視網膜即出現膨脹、變厚等病變,換算成人類,推估8歲孩童長時間大量暴露於藍光環境,僅2到3年視網膜即病變,長期更恐失明。醫師提醒,每天用3C產品不應逾10小時。
哥哥的糞便救了弟弟一命。一名5歲男童日前誤食強鹼,造成食道嚴重灼傷、胃部損傷,於治療過程使用大量抗生素,以致改變腸道菌叢,不幸感染困難梭狀桿菌,引發腹部腫脹、血便等症狀,但此時抗生素已無治療效果,最後選擇糞便腸道菌叢移植,由11歲的哥哥捐贈新鮮糞便,移植隔天男童腹部腫脹明顯改善。醫師表示,糞便腸道菌叢移植未來可能運用在過度肥胖、發炎性腸道疾病等領域。
台灣高血壓患者年年劇增,高血壓更是近年台灣十大死因之一,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令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民眾對於長期必須要服用藥物,對抗慢性疾病的耐心往往不足,在遵從性不佳的狀況下,使高血壓患者恐隨時因併發症而奪命。
【曾雪蒨/台中報導】惡性腫瘤不一定要開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醫師丁俊夫前往日本取經,學習以進行腸胃道內視鏡進行初期肌肉層上方的腫瘤切除手術,從去年4月到上月底止已經完成71例,效果良好。院方今召開發記者會,也邀請71歲去年進行5公分一期食道癌切除手術的尹先生到場,尹先生說「開刀後很快就可以吃東西,完全沒傷口,沒有手術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