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1-05-18 下午7.37.00.png

 

 

 

這一篇的經驗分享,是為了一位法友寫的。建議大家有問題,還是去請教具格的禪師比較好。畢竟本人不是禪師,只是純粹經驗分享自己曾走過的路而已。閱讀完這篇文,有幫助就好,願你禪修經驗增上;如果沒幫助,也無需開罵。因為我不是寫文章來讓人造業的,所以願閱讀者善護自己的意業、口業。

 

法友提到,他早上練習安般,晚上則練習慈心禪。他說:「師父,我的問題是:慈心禪因為我要一直專注在祝福一個尊敬的長者,久了有點煩躁。但我覺得很進入狀況,慈心禪修習的時候,會有一種法喜跟輕安的感覺。妄念比較少。」

 

我的回應是:「這有點矛盾。覺得煩躁,應該就不會進入狀況才對。如果是『會有一種法喜跟輕安的感覺』這樣的狀態,那就不會煩躁。」

 

他:「應該是說我一直祝福會覺得很累,我都是修習祝福某某老師身體沒有病痛、平安快樂。內心就要一直默想這個句子。」

 

我:「不用一直祝福喔!當感覺快斷掉了,再重新祝福一次就好。當你這樣做時,感覺輕安舒適,就保持在那樣的感覺裡。 覺得輕安舒適感覺快要斷掉時,再重新祝福一次,幫助提起那樣的感覺。」

 

他:「這我不懂,慈心禪不是一直祝福對方嗎?」

 

我:「應該是說,心持續發送祝福的憶念,但不用一直默念詞語。因為一直默念詞語這樣太累,像在唸咒語。」

 

他:「那你對我的建議呢?是專修慈心禪就好?還是可以分早晚不同?」

 

我:「你安般穩嗎?」

 

他:「還可以,安般是妄念比較多。因為修安般念 我也會一吐一吸屬到10,再重新數。」

 

我:「安般穩,就盡可能行住坐臥保持安般。不行再換。」

 

他:「所以你是建議要嘛就專修安般。」

 

我:「是。但一定要有其它輔助業處。」

 

他:「輔助業處是什麼意思?」

 

對話到這裡,因為我臨時有訪客,所以跟他說會寫一篇文詳說。這就是此篇文的由來。

 

參加過多場禪修營的經驗,每個禪師指導的方式真的「都不一樣」,沒有固定的標準。例如:悉達拉長老的指導方式是:唯一業處就是安般。有人問:「長老,我佛隨念比較相應,能否練習佛隨念?然後再轉安般?」長老:「最多一天只能一座用佛隨念,其他時間都必須用安般。」而本雅禪師的指導方式則是:心不會只喜歡待在一個地方,所以多準備幾個業處交替使用。但有人使用多個業處交替,禪師又會揶揄禪修者:「你要那麼多男朋友幹嘛?」說真的,本雅禪師的指導方式「沒有固定標準」,要看他當時的心情。所以我們小參時,都會注意禪師的臉色,再決定要講的話。當天苗頭不對,就少講一點,避免挨罵,或當眾被羞辱。

 

而我也是在參加過悉達拉長老的指導後,才發現自己常轉換業處造成的不良作用。因此曾與一位在本雅禪師座下學習的尊者請益,這位尊者已經得到可以幫人小參的程度。以下截圖是我當時的提問...

 

 

         S__14303433.jpg

 

 

 

根據我自己操作的經驗,悉達拉長老的方式對我而言,太過強迫。我本身就不能練安般(本雅禪師說我不適合練安般),卻被要求「只能使用安般當成唯一業處」,這對我來說是很辛苦的。 但本雅禪師都讓大家練習多個業處切換,這對我來說,則是造成不穩定的情況發生(也許別人沒有這種問題)。因為心反而會跳來跳去,遊走在不同業處上。雖然都仍算保持正念在業處上,沒有妄念或昏沉睡眠等五蓋發生,但卻也讓心太活躍,無法安止。

 

綜合多位禪師指導,至少有個共通點,那就是一定要練習別的「輔助業處」才行。

 

為什麼會有四護衛禪?就是提供我們四種保護方式。當心無法安住在某一業處上時,就可以操作這四種的其中一種來先幫助心穩定下來。當穩定之後,再回到原本主修業處。這就是輔助業處的功能。

 

而個人目前使用最有效對治妄念的業處,是操作「32身分」。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會因為無法清楚看到內臟那些器官的樣子,也不清楚那些器官精準的位置在哪裡,所以不太能練成功。我自己是這樣練習的:先熟背32身分,順背很熟後,就開始練習倒背,然後順逆交替背。這對我有效的原因是:1、當妄念一出現,馬上就知道(因為會忘記背到哪裡)。2、瞋心生起的時候也可以依此觀察,所謂的「我很生氣」,那個「我」,究竟存在哪裡? 這是我最常拿來使用的輔助業處。

 

「輔助」的意思就是「輔佐襄助」。因此,當我們主修業處無法令心安住時,我們就要幫心找另一個家,讓他能安住在那邊。 但真的不建議練太多輔助業處,因為這樣容易讓心養成串門子的壞習慣而不自知(我自己之前就是這樣,以為練多種會有好處),反而不容易固定在一處。 就好比你獨自在家太無聊(主修業處),需要去一個朋友家走走,舒壓一下(輔助業處)。但如果你朋友太多(使用多個輔助業處),就容易想要到處走走看看(因為會認為一樣有保持在正念上)。但這樣跑來跑去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將來要能待在家中就會變得更不容易(我自己是這樣,後來發現這問題,自己才調回來)。

 

很多時候,你的老師不一定會發現你的問題在哪裡?因為他們只能針對你的報告,去告訴你哪裡操作錯誤。他們接收到的是你自己「主觀」的報告,因此你本身也必須要有覺察自己的能力,要發現自己問題可能出現在哪裡的能力,你才能去請示老師,請老師幫忙確認,自己懷疑出問題的地方,是否真的是需要調整的。

 

但怎麼發現自己問題可能出現在哪裡?這能力真的不是我們一般人所具備的能力。而為什麼我最近很推古源尊者的音頻,就是這位尊者能有效清楚指出你可能存在的問題會在哪裡?該如何處理你的問題。

 

我很喜歡古源尊者這段話,他說:「『五蓋』不是只在打坐中表現出來,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在表現,並在打坐的過程中,集中給你看。所以可以在面對所緣時,去發現自己的問題。例如:無法專注所緣,則是在日常生活中是習慣散亂的,因此容易妄念紛飛;如果會緊抓入出息,則代表在日常生活中喜歡控制。『五蓋』並不是在蒲團上斷除,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調整,這樣禪修才有可能進步。」

 

我覺得古源尊者說的都是經驗,說的真的就是我們本身存在的問題的根源,他講的真的很細。這就是為什麼我最近大推他的音頻的主要原因。

 

我也非常認同尊者說的這段話:「獲得止觀是好的,以止觀為目標是錯的;止觀是工具,不是目標。」

 

上面這段話,我真的很有感觸。雨安居時那位陷害我的綠茶,他正是以獲得禪那為目標,因此沒發現自己的嫉妒心生起。只要聽到我們禪修報告,知道我們亮光很穩,也能融入禪相,他就來跟我們講話。然後再去跟禪師講,我們都在講話。在本雅禪師座下學習時,遇過很多人,真的就是蒲團上、蒲團下的生活態度。大家都只一心在拼禪定或觀智成就的比較,卻忽略了平常待人處事的道理。不過我是真心感恩雨安居事件的發生,讓我得以接到另一個更適合我的因緣。 我不希望自己成為綠茶那樣的人,所以選擇離開。當然,如果你們沒有覺得那樣不好,想繼續追隨,也是你們的選擇。我沒有要批評誰,只是單純討論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才有可能堅持繼續修行的路。畢竟本雅禪師能教出許多完成功課的人,說明還是有人適合那樣的方式。而我,只是清楚自己並不適合那種方式而已。

 

而最近在古源尊者的共修團裡,卻發現到很多居士(每次共修都有一百多人參加)都已經學會往內看的能力,這真的很讓我佩服。古源尊者一直提醒我們:「刀鋒要向自己,刮骨療毒。」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參加禪修營,我能克服問題,突破困境的主要原因。否則如果按照雨安居時,是要處處觀察別人,舉報別人違規的地方,所以才害自己無法保持業處密集。這種不斷訓練往外找藉口的方式,是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在哪裡的。

 

最後,想具體回覆那位法友~~如果你安般能穩住,就保持在安般。當妄念多次產生,也不要自責,要鼓勵自己、讚許自己有發現妄念出現的能力,然後再回到安般即可。這樣反覆練習幾次,情況應該是會改善的。或是可以思惟自己讀過的經文,幫助自己提起正念。如果仍無法改善,就拿自己練習的第二業處出來輔助。當穩定後能回到安般,就回到安般,或是比較想待在第二業處,也是可以的。至於輔助業處,建議不要換超過三個以上,這樣會比較好。

 

至於慈心禪的部分,當感覺到被祝福的對象有平安快樂的感覺,就讓自己保持在那樣的感覺中即可,無需反覆默念。反覆默念,反而不容易持久。

 

而安般建議,不一定要數息。如果不數息也能專注在呼吸上,那就不要數息,只要知道呼吸存在即可。若真要數息,也不要數到10,建議數到8,最好在5~9之間選擇一個喜歡的數字。因為數到10太長,也容易會繼續數下去,最後不是練習安般念,像是專心在數數字上了。

 

以上就是我的答覆及經驗分享。如果覺得無法接受,那也沒關係。去請問具格的禪師會比較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小尼 的頭像
    聖小尼

    邁向聖寂之佛、禪法部落格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