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自己聽完這篇的重點整理~~~
每人程度及需求不同,建議自己還是要聽音頻,取自己需要的重點。
********
・佛陀說早上拿300矛刺你一下、下午拿300矛刺一下、晚上拿300矛刺一下,寧願受這個苦也不要犯戒。
・要訓練正念正知、防護捨斷、受用捨斷、回避捨斷。
・你越是非理作意,你的心就永遠繞在裡面,就不會出來。
・不要以為說,生起一個善心、不善心無所謂,我如理、非理作意一下無所謂,沒有什麼大不了。當我們明白我們心路運作的模式、我們速行運作的習慣時,我們就要知道,每時每刻都要去訓練我們的心。因為它不是善的就是不善的。不善起來的時候就會讓你的善起不來,而且它就會越來越不善。
・彼所緣,它就是在速行之後取速行的所緣再回味一下。它和速行的不同:速行是造業的,善、不善或唯作(唯作是阿拉漢的),而這個彼所緣是果報心。
・基本上有分心,還有五識、領受、推度,這些果報心是受過去的業影響。過去的業是主要的因,但是彼所緣這個果報,它生起的方式跟所緣和速行有關。速行也是它的一個因,在這有一點區別,我們要知道。
・彼所緣,一般會發生於極大的五門所緣和清晰的意門法所緣裡面。
・有11種彼所緣可能生起:八大善果報心、三個推度心——善的捨俱推度心、不善的捨俱推度心,加一個善的悅俱推度心。
・兩種痴根速行之後,也是11種彼所緣心可能生起來。就是掉舉心和疑之後,彼所緣也是可以生起來。八種貪根心之後,十一種彼所緣也會生起來。
・所有六種捨俱彼所緣可能生起。
・悅俱結生的人,在瞋速行後如果沒有彼所緣心生起,必須生起一個捨俱的有分當緩衝作用,叫額外有分。
・兩種瞋根速行之後,六種捨俱彼所緣是什麼呢?四種捨俱大果報心,加上兩種捨俱推度心。
・概念速行之後不得彼所緣。取的所緣是概念,不是究竟法,就不會有彼所緣生起來。
・生起五門心路過程,第一條,五門心路過程所取的都是究竟法,但是你比較難感知。
・平常的時候你生起意門心路過程,想起來的都是概念,不容易有彼所緣。
・修觀的時候,修無常、苦、無我三相的時候,不會有彼所緣生起來。
・是發動色、無色速行之後不得彼所緣。
・道心、果心生起來的時候,不會有彼所緣。
・出世間速行不得彼所緣,就是果定。
・神通的時候,神通心速行生起來時不會有彼所緣。
・無礙解智的速行不會有彼所緣。
・欲界微弱的所緣不得彼所緣。你不是極大所緣、或者清晰所緣的時候不會得彼所緣。要進入欲界六門的能力範圍才得彼所緣。
雲端起觀-第136課 心的修行&速行&彼所緣
各位賢友好,我們繼續來講速行。速行是很重要的,是我們生命的加工廠。生命的加工廠,我們不給它安頓好,它不單是出次品,出次品還好辦,但是出有毒的產品,毒害當下、毒害自己、毒害未來,禍害自己、禍害別人。我們必須非常認真、非常慎重地對待它。
昨天,我們開始講到了不善、不善速行。簡單地來看它的特相、作用、現起、近因。我們知道不善和善是對立的,不善心生起來的時候,善心就會不在。所以不善跟善的特性、作用、現起、近因也是對立的。我們知道什麼是有罪、無罪,是會帶出煩惱還是會摧毀煩惱,是會帶來苦果還是帶來樂果,心流是染污的還是清淨的。這是一類的比照。再一種是善與不善的特相、作用、現起、近因有兩類的說明,是用比喻的,差不多的內容。再一種就是你的心在當下可以體驗轉起的可意或不可意的果報。果報,當下的果報是生命流中的果報,還有臨終時候的果報。面對果報的這個心是有病的還是無病的。
巴利語裡面把這個病,用在善和不善上,也是非常有意思。有病叫Saroga,是Sa+a+roga。Roga是病。a,我們知道它是否定詞,是不病、沒有病。Sa是另外一個否定,就是沒有。沒有不病。Saroga對於不善的有病,意思叫沒有不病的。就是當你不善心生起來的時候,你沒有不病的,你一定會病,是這個意思。要記明白,沒有不病的。就是因為他的整個心流被煩惱染污的緣故,他是沒有辦法不病的。大家能體會到:如果我們沒有正見,沒有正思惟,不會如理作意的話,不善心生起來的時候沒有不病的。你根本摁不住它,甚至你根本就不會想摁它,你會任其發展、還覺得這樣是對的,「我就是要發發火給你看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歪理很多,沒有不病。為什麼?心流被染污了。因為這樣,所以就是有罪的。
有罪的就不會善巧的。這樣有罪、這樣被無明障蔽的,一定就是非cheka的。cheka是聰明、善巧。有罪、有病的人,他不會善巧的。善的話,是cheka-聰明,代表的就是kosalla dhamma,他做的法都是善巧的法。不善就是akosalla dhamma,就是不善巧的法。相對於善巧的kosalla,kosalla是有智慧的善巧。這個不善akosalla代表笨拙,是笨拙的。這個笨拙怎麼來理解呢?不是簡單地講這個人笨手笨腳的這種笨拙。
我們知道不善心裡面有遍一切不善心的心所,其中有痴、無慚、無愧、掉舉。痴心所是一直相伴著不善心的。痴心所就是無明,所以有無明的素質、有愚痴的素質,他就沒有辦法善巧。他這個心,要麼就是粘滋滋的,要麼就是非常粗重的瞋,或者就是糊裡糊塗的,貪、瞋、痴。
akusala,不善巧也好、有罪也好、有病也好,都是因為無明avijjā。因為無明的素質而來,所以它叫akusala dhamma,它不是不病的,是有病的、有罪的、會帶來不善巧的。不善巧的法是跟愚痴相應的,伴隨著愚痴的。所以我們要善分別,不要沈浸在有病的、有罪的、笨拙的、染污的,當下是苦,未來更苦的。這樣的akusala dhamma裡面,不善法裡面,要真實地去認知到善和不善的差別、不善的過患,你才會願意回頭,不然你是不會願意回頭的。
有些同學做作業,說:「我知道那些不善法的過患,但我就是沒有辦法做到持戒。」為了活命啊!活命,佛陀說早上拿300矛刺你一下、下午拿300矛刺一下、晚上拿300矛刺一下,寧願受這個苦也不要犯戒。說「我為了活命」,你是為了現在那一口飯,你想到下一生會是什麼狀態嗎?理由還很充分——怕死!很多人說:「我很怕死!」敢造惡才叫不怕死。
另外一個,kusala有善果報,akusala有不善果報或者說有不可意果報。善和不善-kusala和akusala,要跟唯作心——無記的唯作心分開。因為善心也好,不善心也好,都是有效力的,它們的這些業有業的力量。不善心會帶來苦的果報,善心會帶來樂的果報,但是無記心沒有果報。只是談無罪、有罪的時候,無記心也是無罪的。這個我們不要混淆起來,前面我們講過了。但是只要談到苦果報、不可意果報,就可以把無記法分開來,因為無記法不能帶來果報。
當我們談不善心的時候,它就是帶罪的、有苦果報的。不善法生起來的時候就是有罪的,同時帶有不善業的力量。而苦果報或者不可意果報,如果我們去觀察,這方面跟善是一樣的,是從成就的角度來看的,它是將成就的果。這樣的一種akusala的素質,就是所謂的不善的特相生起來時,它帶著什麼?帶來什麼?未來會成就什麼?帶罪的,會產生不善果報或者不可意果報。在善和不善以及無記法裡面,就可以很好地去比照。
不善法生起就會導致不善心,就會導致善心不能生起。我們講一個心識剎那只有一個心生起,在速行裡面,你是善心,就一定不會是不善心;你是不善心的時候,就一定不會有善心生起來,它們不會同時生起來。所以,不善心,也能夠阻止善心生起來,同時帶有惡果報的功能,這是不善的作用。
現起,對於一個禪修者來說,你體驗這個不善心生起來,第一個,它是帶罪的素質,心裡面可以體驗,這個心是染污的,是個染污法,這是當下。再一個,就是不善心成就:當下體驗到苦,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苦。這是不善的兩個現起。一個是站在它生起的當下的狀態,一個是站在果報體驗的狀態的角度。
近因是不如理作意。
嚴格上來講,不管是善還是不善,這個現起,他先知道在當下的狀態,還有未來會帶來異剎那的果報。一個禪修者如果要觀察異剎那的果報,必須證得緣攝受智才可以。佛法講的果報,並不是佛陀想讓我們做一點善行,也不是從邏輯上、從哲學上推出來——人必須要行善,這樣才有利於社會存在。不是這樣的,果報是可以被觀察的。那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去觀察呢?就是你不斷地訓練你的速行,訓練到你有這樣的觀智-kosalla Dhamma,有智慧的、善巧的這種能力,你就可以去觀察了。
當然了,業果非常複雜,我們很難觀察到非常深細的部分,但是一些粗的果相是可以被觀察到的。舉個例子,你修到緣攝受智,你取到這一生記憶深刻的、覺得很猛烈的善心或猛烈的不善心,你取到速行。速行有七個,1-7個,第1個速行是什麼時候感果,第7個速行是什麼時候感果,第2-6個速行什麼時候感果,這個我們在接下來的課程會講。你就可以看這個速行、這個業前面有無明、愛取,然後造作了行,然後留下了業的力量,然後去追溯它在什麼時候、什麼樣的因緣下會感果,可以去看未來。
當然這個未來,它是可變的。怎麼可變呢?因為因緣不斷地變化。為什麼我們講觀察未來的緣起,只是部分地看到或者是不準確地看到,因為它會依著業果法則運作的。然而你看過去的就很準確。比如說,如果你的觀智足夠強,你曾經在你這一生中有某一個重大的果報,比如說你上街莫名其妙地被撞,或者是你有一個突然的、很意外的一種果報。不管是善的果報還是不善的果報,然後你去取這個果報,去往前追溯這個是果報,是以什麼樣的因導致,主要的業是哪裡來的,這個可以追查,這是緣攝受智的階段。當我們有這樣的能力去觀察它的時候,就是有正見的智慧。那就是kosalla,這是善心,是善巧的一種能力。
我們開始講心的時候就談到,心有一個共同的功能就是能知,能夠認識所緣、能夠取到所緣。對於善和不善的速行心來講的話,除了能知、能緣,還加一個功能,是什麼呢?能夠帶出業,它能夠帶出業力。五識、推度這種果報心或者唯作心,或者彼所緣心或者阿拉漢的唯作心,是不會帶來業力的。但是善和不善的這種心識,這種能緣能知,會帶出業力,也就是善和不善的業的力用。這也就是在速行裡面,這些心識跟其它的心識最大的差別了。
善和不善的速行能夠產生業的力量,但是我們不要誤解,認為有某一樣東西或者某一種主體可以主宰業,或者認為速行可以主宰業,都是錯誤的。因為在究竟法上沒有所謂的主宰。西亞多G在書里特別地交代,速行的運作是沒有人給指示的,事情發生就是這樣自然地生起,是一種自然的法則。
這個自然法則是怎麼表現的呢?如果你的心流沒有經過很好的訓練,整個心流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按雷迪西亞多講有分心蠢蠢欲動,心就很不穩定,平靜是很脆弱的,非常被容易被激起。就像水面,輕輕一點風吹,它都會有皺折、有波紋,就是很容易被激起來。所以當任何所緣撞擊到根門,被所緣刺激之後,有分就會轉起,轉起五門轉向。有分一被激動,五門轉向就會生起來:「誒,這是什麼東西呀?」然後根據什麼所緣,就交給五識——眼、耳、鼻、舌、身識,就個別地去認知所謂的五所緣。
如果它是顏色,眼識就啓動;如果是聲音,耳識就啓動等等。然後經過五識、領受、推度,然後去確定它是什麼。這整個過程是完成對這個所緣的自然反應,這個過程是一個自然反應。一確定後,接下來速行心去扮演速行的功能,也就是能夠帶出業力的這個工作。我們就叫進入生產車間開始生產了。生產出這個產品,就是要用在你生命裡面的。不管生產出來的產品是次品還是毒品,你都沒有辦法了,你都是要照單全收的,是不能退換的。你自己業力加工廠製造的,是不可退貨的。這些過程都是依著心生起的定則,自然發生的。在這個過程裡面沒有一個主宰,沒有主宰說:「誒,你的心必須這樣生起來。」也沒有一個造作者說:「行,你這麼安排好了,我來做、我來做。」沒有這樣的作者,它只有這種因緣關係的延續,自然法則。有分被撞擊了,五門轉向(五識之一)、領受、推度、確定,這是心的自然法則。
在這個過程裡面,真正體驗這個所緣的味,佛陀經常講味、患、離,這個味,不管苦味還是樂味、可意還是不可意,真正去體驗這個所緣效應的其實是速行。即使五識是直接認識五所緣的,但是它屬於果報心,是善或不善果報的成熟。它是帶出來可意、不可意這種所緣的認知的。但是只有到速行的時候才能夠體驗到所緣的味,前面只是根門上的一個體會,到速行的時候就是對味的認知。
速行,有五門的速行和意門的速行。五門速行,不管是體驗所緣的味的效應,還是它帶出來的業的效應都比較弱。五門速行主要的功能是把心的注意力,把能知的這個注意力轉向所緣,對所緣做瞭解。它只是整體的、全悉地接收,根門接收下來、接取到這樣的信息,然後對它做一個初步地,在究竟法層面的認知。後面的隨彼起的意門速行,才是真正完整地去體驗各種所緣的可意和不可意。只有意門的速行才有很強的這種動力,或者很強的勢力去取到所緣,而且是一個接一個,最少有五個,極大所緣有七個。如果是廣大的禪那速行就有無數個。
速行,就是心的14種作用中的速行作用或者叫速行任務。如果以後你觀名色,觀察這種速行心識工作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速行心識在體驗所緣、取所緣過程中扮演的能力,這種能力有很強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勢能、勢力。速行帶來業的力量,這種業的力量,包括善和不善。善的就是如理作意;不善的就是不如理作意。
那麼這個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前面講到五門心路裡面,就是這個確定心的心識剎那。那這個心識剎那,除了確定心的心識,還加上它的心所一起來完成這個工作。十一個心所,再加上一個心識去執行這個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而在意門轉向裡面,是由意門轉向這個心識,再加上十一個心所去扮演如理作意或不如理作意。如果禪修者去觀察這個心路的時候,要同時觀察這十二個名法,它是怎麼樣來執行這個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的這種能力的。
我們在前面講過路心作意和速行作意。帕奧西雅多G在他的書裡面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話。他說:「如果只是一般來講,決定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都是講速行作意,是在確定心和意門轉向心的這個位置上。」他說這是針對於一些不是很聰明的、或智慧不是很高的禪修者。
但是針對那些高智慧的、聰明的禪修者,他會看到,一些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在五門心路裡面,它不只是確定心,它也包括五門轉向心。其實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路心作意。如果你一直有訓練正念正知、防護捨斷、受用捨斷、回避捨斷,那就是在這裡起作用了。也就是說:五門轉向跟確定這兩種心及其相應心所,都會對五門心路速行生起善或不善、是如理作意還是非理作意起作用的。五門轉向開始從有分流轉到對所緣的認知,如果他是以正確如理的方式去轉向的話,它就會帶來這個所謂的可意果報(五識、領受、推度),也就是路心如理作意了。那還有接下來的確定,也是以正確的方式來確定它的所緣的話,它又帶來可意果報。這就是速行如理作意的。反之,如果五門轉向從有分流生起的時候,它是以不如理的方式,或者是不正確的方式去取所緣的話,它帶來可能善也可能不善果報,但一般會導致接下來的確定心,以不正確的方式去確定所緣的話,從而導致不可意果報。這個是針對五門心路。
意門心路就比較單純了。意門心路,意門轉向決定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這是我們一般可以看到的。在一般的有分流,沒有心思活動,心不活躍、沒有清醒的心思活動狀態下,有分流是平靜的。當它被激起那一刻,也就是在這個地方就可以開始決定如理或非理了。還沒有到意門轉向的勝解,在激起那一刻已經要接近如理/非理,再經過轉向心勝解確定如理/非理,然後就形成如理/非理的心路。所以我們講是在意門轉向,那只是執行轉向職能了,具體方向其實早就定了,很早就對相關所緣就已經有固定的看法了。如果後面的心路認為要再轉向,也是經過很多心路的重復思考而做出的新判斷,再交由意門轉向心轉向。而前面這一段(過去有分)也很重要,不然正念正知就沒有意義了。
舉個例子,比如說顏色,如果說眼門心路的五門轉向開始激起這個顏色,撞擊這個有分激起五門心路生起——眼門心路生起。如果它取這個顏色時候以正確的方式,就是單純的顏色所緣(看只是看),這個就是正確的激起方式,激起五門心路的方式,然後確定顏色所緣(知只是知),這個是正確的方法,這個就是如理作意。相反的,如果顏色所緣撞擊有分之前,你是帶著貪想看,那五門轉向激起那一刻,它是以貪顏色,或是我愛的顏色做為從有分激起來五門心路,接下來的確定,也是以這個我喜歡的顏色而非理作意。由於非理作意,接下來分辨、認知,對這個所緣都是不如理,也就是它的速行上,就不如理作意而產生的速行。
意門心路也是如此。意門轉向心帶起了意門心路,意門轉向心跟確定心是同一類心。當我們帶著九大欲尋、瞋尋、害尋的慣性去尋思意門的13種所緣時,意門轉向心這個心識必然導向不如理作意;反之三種離尋得慣性導向如理作意。
意門轉向是其心識有的功能,也還有十一個心所,加起來總共十二名法。禪修者應該從這十二名法裡面抽取出裡面的識,來觀察意門轉向的相、味、現起、足處。
下面通過五門速行跟意門速行的關係,來看到它們所帶來的在效應上的差別。
比如眼睛接觸顏色所緣-眼門心路過程生起,五門心路能知所緣的速行所帶來業的勢力是比較弱的。接下來是第一條隨彼起的意門心路。這個意門心路基本上也不幹什麼活,它只是把從眼門心路過程裡面,包括速行、確定下來的所緣接過來,只是接過來而已。
五門心路這整個心路取的所緣是當下的所緣,到了隨彼起的意門心路過程,它還是取剛才這個所緣,但是對它來講是過去所緣了。它取到的所緣就是五門心路過程裡面交過來的這樣的一個信息,一個全然完整的、全息的信息。只是接過來,它沒有更深入地對所緣進行識知。下一個意門心路才是對全息的色所緣進行相應的、整體性、總體的一個概念組合:哦,這是一個大致的東西。
所以五門心路過程只是收集原材料。第一個意門心路過程是接納原材料;第二個意門心路過程進行組合,把所緣的一些片段組合成一個整體;第三條意門心路對所緣的色彩進行概念化加工,識知所緣顏色的特點。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分辨出來這個所緣大概是什麼顏色了;第四個意門心路過程是取這個所緣的形體,比如說大小、長的、方的、圓的;第五個意門心路過程識知所緣的形體概念。上一條是取得,這一條是識知它,這個時候識知更深入一點。比如你見一個人,剛開始取到他這個概念:哦,長這麼大塊頭。在識知的時候,你就能認識到他的身表,比如他正在走路、或者他正在發笑諸如此類;第六條意門心路是領會這個所緣的名稱,比如這個男人、這個女人,或者可能是這個名稱;第七個心路才是識知這個所緣的名稱,一直到這個時候才對這個目標做一個概念整合。從概念上知道這是什麼含義:這是我喜歡的男人、這是我喜歡的女人、這是我兒子、這是我媽、這是我爸、這是我的東西、這是什麼樣的類別,這樣的概念。那麼在這個概念裡面,我們就會拿出我們過去的標記,很明確地、清楚地搞明白了:「這傢伙是害我的,這傢伙會給我帶來樂味,我明天再怎麼找你一下。」那這就產生了喜歡、不喜歡、執著、討厭等等的反應。
眼門心路過程生起一條,然後落入有分很多次,接下來的意門心路過程一條一條地生起來,按照這個來講最少生起八條。
這些速行裡面,每一個速行心都有勝解心所。勝解心所是作確定用的,對這個所緣就會不斷地標記、勝解,標記、勝解,標記、勝解。一次次地,每一個心所都對它進行標記、勝解、加工。乾嘛呢?增強對這個所緣認知的準確性,以使我們的心識對這個所緣的認知越來越深,越來越深。這個越來越深是我們以為的,我們覺得會越來越深。在意門心路的時候,意門轉向開始,就從有分、所緣撞擊激起心路開始。如果是正確方向的話如理作意;不正確的就不如理作意。接下來的速行直接受這個影響,而且如理所意就會越來越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就越來越不如理作意。
所以,如果我們經常訓練,所緣都是無常的、苦的、無我的知見,那你對生命真相的理解就會越來越有體會、越來越深入;反之,你總是覺得常、樂、我、淨——「啊,你應該這樣啊!我回家的時候你應該把飯做好啊,我眼睛一瞪的時候,你馬上就要討好我呀。」這些都是常、樂、我、淨——非理作意。你越是這樣非理作意,你的心就永遠繞在裡面,就不會出來。越來越強、越來越強、越來越強,除非你哪一天如理作意-回頭是岸,那才有可能轉變。對於我們修行的人來講,明白這個道理很重要!
不要以為說,生起一個善心、不善心無所謂,我如理、非理作意一下無所謂,沒有什麼大不了。當我們明白我們心路運作的模式、我們速行運作的習慣時,我們就要知道,每時每刻都要去訓練我們的心。因為它不是善的就是不善的。不善起來的時候就會讓你的善起不來,而且它就會越來越不善。這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觀察到的:你只要放縱自己,你馬上就墮落,馬上就頹廢。你如果激勵自己、以善心激發自己,你就能一點點往上爬,雖然很吃力,但是會越來越輕鬆。禪修也是這樣。為什麼我們說禪修要多坐,一有時間就坐,為什麼呢?因為速行會讓你越來越深入,這是重復緣的力量。
我們一定要養成如理作意的習慣。經常如理作意,在日常生活中正念正知,慢慢地你的念知越來越強,越來越能夠如理作意,以後有機會修觀禪,每天就坐在那兒定力培養起來,就是看一切法,十一種:過去、現在、未來、內在、外在、遠、近、勝、劣、粗、細。所有的名色、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來回地倒過來看,這個心路就是這樣生起來的,善也是這樣生起來的,不善也是這樣生起來的。我們講自作孽,就是你在這裡自造孽,好恐怖!但都是無常的、沒有主宰,就是各種心在裡面轉。不斷看它的無常、苦、無我,你的觀智就會越來越強、越來越強。最後五根平衡,道智初起,「咔嚓」把煩惱連根拔除。所以這個意門轉向心非常重要,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非常重要。
佛陀講,在你還沒有到達最後安穩處的時候,只有一種武器可以使用。什麼呢?如理作意。所以意門轉向心,我們要去不斷地訓練,都在這個起點上。帕奧西亞多G引用《復注》給了一個名字,他叫「大象心」。他說這是大象心,就是很有威力的大象心。大象,從小象一直成長,然後變成一個非常有威力的大象。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無論三界裡面,任何眾生——從地獄到天堂;從凡夫到聖者;從有學到無學,都會生起意門轉向心,而且它所取的所緣可以是從最簡單的所緣,就是色、聲、香、味、觸的五所緣,乃至於到佛陀的一切知智的所緣,都可以取到。而且它也扮演了從有分激起而決定如理作意和不如理作意的關卡。所以,這個意門轉向心跟大象一樣的有威力,像獅子一樣有威力,所以我們認知到有威力的大象心,知道這個很有威力的大象心,它引發的是很有威力的意門速行。如果很有威力,一般只要不是臨死,至少都是七個速行的,對欲界都是快速地對所緣造業,造下的善也很有威力,不善也有很有威力,而且會持續地、越來越強。
速行,是我們未來生命的加工廠,我們怎麼去面對它,怎麼去讓它使我們的生命越來越提升。在剛開始修行的階段就像逆水行舟,用不上功夫。大家可能學過很多的法類,有各種各樣的流派。都不要講是正法,哪怕是普通的宗教都是勸人向善的。善行,勸人善行,怎樣的善行才是真正值得提倡的呢?大家可以去比了。我們不怕比呀,佛陀的法是來見的,不怕比。不怕比是什麼呢?什麼樣的善行是最究竟的善行,這個大家要懂得分別。
究竟的善行莫過於佛法;而佛法,把善說的最清楚的莫過於《阿毗達摩》了。如果你這樣學完以後,聽到一些人說:《阿毗達摩》有問題,《清淨道論》有問題,然後讓你生起很多的煩惱。那就是你糊塗了,你沒有學進去了。你不會擇法,連起碼的做一個對比都不會。
心的最後一個作用:彼所緣的作用。彼所緣,它就是在速行之後取速行的所緣再回味一下。它和速行的不同:速行是造業的,善、不善或唯作(唯作是阿拉漢的),而這個彼所緣是果報心。那這個果報心,跟前面的比如說五識、領受、推度這種果報心跟有分心有什麼區別呢?基本上有分心,還有五識、領受、推度,這些果報心是受過去的業影響。過去的業是主要的因,但是彼所緣這個果報,它生起的方式跟所緣和速行有關。速行也是它的一個因,在這有一點區別,我們要知道。彼所緣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但是它很有意思,我們要瞭解一下。
彼所緣,我們先看表解裡面講,它一般會發生在什麼地方呢?它首先只發生於極大的五門所緣和清晰的意門法所緣裡面,這個要清楚。我們剛才講了速行,當速行是八大善速行之後,所有11種彼所緣可能生起:八大善果報心、三個推度心——善的捨俱推度心、不善的捨俱推度心,加一個善的悅俱推度心。
兩種痴根速行之後,也是11種彼所緣心可能生起來。就是掉舉心和疑之後,彼所緣也是可以生起來。八種貪根心之後,十一種彼所緣也會生起來。
這裡邊大家看到缺了一個什麼呢?缺了瞋相應的心,對吧?瞋相應的是在下面,單獨的一種情況。所有六種捨俱彼所緣可能生起。後面專門注明一下,悅俱結生的人,在瞋速行後如果沒有彼所緣心生起,必須生起一個捨俱的有分當緩衝作用,叫額外有分。
在《攝阿毗達摩議論表解》裡面,認為唯作速行是悅俱的唯作速行,後面就是悅俱的彼所緣;如果是捨俱唯作速行,後面的彼所緣就是捨俱。《義注》也是這樣的觀點。《攝阿毗達摩議論表解》是來自於《攝阿毗達摩議論》阿耨樓達長老的觀點。《復注》有另外一個觀點:認為唯作心之後不會有彼所緣心生起來。
兩種瞋根速行之後,六種捨俱彼所緣是什麼呢?四種捨俱大果報心,加上兩種捨俱推度心。瞋心之後還會有捨俱智相應的這個果報心生起來嗎?會的。如果你是一個智相應的三因結生的人,然後你遇到了極可喜的所緣,但是你生起了瞋心,那你的彼所緣還是善果報,是可能生起捨俱智相應的心來的。
我們看一下下面的《分別論注》,就是對彼所緣不會發生的11種情況做個瞭解。
第一種,概念速行之後不得彼所緣。取的所緣是概念,不是究竟法,就不會有彼所緣生起來。你想到這是男人、這是女人,是不會有彼所緣生起來的。
所以當時我們有很多人的作業說:「我看到、我覺得那個東西很好吃啊,彼所緣不斷地生起來。」那個不是的,那是重復,是重復緣。彼所緣,如果我們在意門上可以體會到的就是觸,比如說你在洗碗的時候,你只是感受手和碗之間的接觸,而取那個觸為所緣,這是身門的心路過程,你不去分析它是概念法。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聞到、舌頭嘗到、身體接觸到,生起五門心路過程,第一條,五門心路過程所取的都是究竟法,但是你比較難感知。意門心路過程,其實更多的是需要你修觀智的時候,修名色法的時候去取它的究竟所緣,是比較穩定的。平常的時候你生起意門心路過程,想起來的都是概念,不容易有彼所緣。
第二種,是你修觀的時候,vipassanā,修無常、苦、無我三相的時候,不會有彼所緣生起來。
第三種,那除了我們修無常、苦、無我,有時候我們就純粹地觀察,純粹地觀察的時候,它只是究竟法,那時還是可能生起彼所緣的。但是到了成熟的生滅隨觀智這種有力的毗婆捨那的時候,彼所緣就不會生起來了。
第四種,是發動色、無色速行之後不得彼所緣。色、無色速行就是我們講的禪那心——五種色界禪那心和四種無色界禪那心,不會有彼所緣。
第五種:邪性決定法(就是定邪見),不會有彼所緣。
第六種:正性決定法就是八聖道分,就是道心、果心生起來的時候,不會有彼所緣。
第七種:出世間速行不得彼所緣,就是果定。
第八種:神通的時候,神通心速行生起來時不會有彼所緣。
第九種:無礙解智的速行不會有彼所緣,無礙解智它是阿拉漢和佛陀的。
第十種:欲界微弱的所緣不得彼所緣。你不是極大所緣、或者清晰所緣的時候不會得彼所緣。要進入欲界六門的能力範圍才得彼所緣。
第十一種:剛才講的色、無色速行,我們欲界生起色界禪那心、無色界禪那心,不得彼所緣。但是生在色界和無色界的梵天人,生起來的所有心路,不管它是欲界的心路還是色界的心路,都沒有彼所緣。
這是彼所緣不發生的11種情況,大家做一個瞭解。
其它的關於彼所緣的一些特別的、比較有意思的東西,我們明天再來學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