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見他人的過失,增加自己的煩惱,遠離解脫之道 ◊◊
【253偈】
若見他人過,心常易忿者,
增長於煩惱;去斷惑遠矣。
【註解】
看見他人過失,自己內心容易起忿怒,這種人的煩惱垢穢不斷的增長,距離清淨的解脫道越來越遠。
【不要惡意批評他人的過失——優建納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優建納尊者。
優建納尊者經常尋找他人的過失並惡意批評,比丘們向佛陀投訴他的劣行,佛陀為他們開示道:「比丘啊!若有人,尋找他人的過失,是為了指點他人向善,這種人不應該譴責;若是因為瞋心而尋找他人的過失,然後惡意的批評,這種人不理解妙法,無法獲得定力和清淨,他的煩惱與垢穢將增長。」
注:優建納沙尼,的原意就是「嘲弄他人者」,是本篇主角的綽號。
【評論】
那些只見他人過失者,是大多數人的缺點,也是世俗生活的副產品,這種壞習慣多數因多話而產生,若不節制自己的言談,當然也難免在討論別人的過失。佛陀說:
多話是危險的根源
沉默能避禍端
多話的鸚鵡被關在籠子裡
沉默的鳥兒自由飛翔。
我們經常不在意的言談,經常使我們談話的對象吃驚,就連自己過後也對自己的言談感到吃驚,我們經常後悔於自己所說的話,但是,這一切都太遲了,說出的話已無法收回。我們所發出的聲音已經成為這物資世界的一部分,有些人認為念也是一樣的,一旦思惟已決定,無論善或惡,將不再消失。我們可以從觀察中,覺察到自己的言談是多麼的不在意,是一些瞋恚、不悅、傲慢或不善的言語。當某件事激動了我們,在還未了解真相前就大聲嚷嚷,這只會為我們帶來煩惱,因此我們必須留意自己的思惟,考慮後才說出。我們常聽到前輩們說:「三思而後行。」雖然一般上思惟和語言一樣快,我們還是要思考清楚後才把話說出來,這樣我們才知道我們要說些什麼。養成注意自己言談的習慣,然後思考,最後才說出,這樣才不會說出一些快而具殺傷力的語言,那種傷人的語言,當你情緒激動時,忿怒和憎恨所爆發的第一個行動就是語言,抑制思惟就是抑制語言,抑制語言能使你不容易動怒,這樣一來就不會有吵架鬥毆或傷人的事件發生。抑制自己,不讓自己起瞋心,別人越逗你,你越不生氣,這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當你在觀察那些愚癡者動怒的樣子,你就會發現你動怒時也一樣的難看。記住,舌頭是你的僕人而不是你的主人,你想什麼就讓它說什麼,不要讓它瞎嚷嚷,但是,不幸的是大多數人的舌頭是主人,而我們成為它的奴隸,聽它的差遣、擺布和使喚,我們要擺脫這一切。佛陀說:「一個人不憑多話而成為智者,並非多話就善於教義。」
有時通過爭執是找不出真相的,一個雄辯家能歪曲事實、隱瞞事實並輕易的推翻別人的論點,激烈的爭執永遠不會有好結果,若要找出真實,就得平心靜氣的討論問題,爭論和傷害他人的自尊是找不到真相的,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尊嚴和面子辯護,即使知道自己是錯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