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ng

 

有一次,佛陀召喚諸比丘,說道:「有三種說話的範疇....」

 

哪三種呢?

 

1、過去發生的事情

 

2、將來發生的事情

 

3、現在發生的事情

 

接著佛陀提到了哪些是好的交談對象,哪些不是...

 

最後佛陀教導了哪個人是有根基者,哪個則非....

 

佛陀的教誡如下:

 

  “比丘們,有三種說話的範疇。這三種說話的範疇是什麼呢?

 

  “比丘們,或是關於過去的說話,人們說: ‘這些事情是過去發生的。’

 

  “比丘們,或是關於將來的說話,人們說: ‘這些事情是將會發生的。’

 

  “比丘們,或是關於現在的說話,人們說: ‘這些事情是現在發生的。’

 

  “比丘們,從跟人交談之中,可知那人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還是不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如果那人被問到一些問題時,應作單一形式的解說他不作單一形式的解說,應作分析形式的解說他不作分析形式的解說,應作反問形式的解說他不作反問形式的解說,應不作解說他卻作解說,這樣的話那人就不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如果那人被問到一些問題時,應作單一形式的解說他便作單一形式的解說,應作分析形式的解說他便作分析形式的解說,應作反問形式的解說他便作反問形式的解說,應不作解說他便不作解說,這樣的話那人就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從跟人交談之中,可知那人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還是不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如果那人被問到一些問題時,不清楚是與否,不清楚自己的立場,不清楚別的主張,不清楚自己的途徑,這樣的話那人就不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如果那人被問到一些問題時,清楚是與否,清楚自己的立場,清楚別的主張,清楚自己的途徑,這樣的話那人就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從跟人交談之中,可知那人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還是不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如果那人被問到一些問題時,會避重就輕,會轉說其他不相關的話,會流露忿怒、瞋恚、不滿,這樣的話那人就不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如果那人被問到一些問題時,不會避重就輕,不會轉說其他不相關的話,不會流露忿怒、瞋恚、不滿,這樣的話那人就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從跟人交談之中,可知那人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還是不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如果那人被問到一些問題時,會咒罵人,會攻擊人,會取笑人,會挑剔別人錯處,這樣的話那人就不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如果那人被問到一些問題時,不會咒罵人,不會攻擊人,不會取笑人,不會挑剔別人錯處,這樣的話那人就是一個好的交談對象。

 

  “比丘們,從跟人交談之中,可知那人是一個有根基的人還是沒有根基的人。

 

  “比丘們,不喜歡聆聽有益的說話的人,就是一個沒有根基的人。喜歡聆聽有益的說話的人,就是一個有根基的人。一個有根基的人,能知道一法,遍知一法,斷除一法,證得一法。在他知道一法,遍知一法,斷除一法,證得一法時,便能觸證徹底的解脫。有關無取而得心解脫的說話值得談論,值得探討,值得作為根基,值得聽聞。

 

“說對抗之話,自大持己見,

說挑戰之語,常避重就輕,

惡語與挑剔,迷癡好爭辯;

喜好此語言,非聖者所行。

 

智者喜談論,法義之語言,

能適可而止,聖者之所行。

 

智者之語言,無諍無貢高,

內心無自大,無怨無暴戾,

無嫉妒之言,說正智之語;

於善語隨喜,於惡語不憎,

不習學攻訐,不挑人錯處,

不駡不攻擊,不避重就輕。

 

具正念之人,說話之目的,

探求智與信,及探求聖法,

智者明此道,不出驕慢言。”

 

 

 

 

《巴利三藏-經藏》

《增支部 3.68經》

《蕭氏球老師 譯》

《說話範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