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jpg

◊◊ 捨棄欲樂而出家者,我稱他為真正的婆羅門 ◊◊

 

415偈】

棄捨欲樂於此世,出家而成無家人,

除滅欲樂生起者,我稱彼為婆羅門。

 

【註解】 

於此世間,若有人捨棄欲樂,脫離世俗出家修行,當他已滅盡輪迴之欲時,我稱他是真正的婆羅門。

 

【捨棄欲樂——薩木達尊者的故事】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的祇陀園精舍時,在一次開示會上,曾提及薩木達尊者。

  

舍衛城裡住著青年薩木達(意思是海洋之美),他生於一個擁有四百億財產的巨富之家。一天,他用過早餐之後,看見一大群人,手捧著鮮花和香水到祇陀園去聆聽佛陀的開示,他問他們:「你們上哪兒去?」「我們到祇陀園聆聽佛陀開示。」他也跟著去了,到了祇陀園,他坐在人群的外圍,聆聽佛陀的開示,他被佛陀微妙的教法所吸引,當人群離開後,他懇求佛陀讓他出家。佛陀告訴他,僧團不隨便接受俗人出家,除非他得到父母親的同意。他徵求父母親同意後,毅然的加入僧團,他不想留在舍衛城,於是便來到王舍城,以乞討托缽為生。

  

在某個節日,舍衛城慶祝節日,全城百姓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歡慶節日,薩木達的父母因思念兒子而悲傷的哭泣。這時一名漂亮的妓女來到他家裡,看見兩名老人家在哭泣,便問道:「你們為什麼哭泣?」「我思念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在哪兒?」「出家去了。」「他難道不能還俗嗎?」「能,可是他不願意還俗,他已離開舍衛城到了王舍城。」「如果我能令你的兒子還俗,你要怎樣酬謝我。」「我願意將全部財產給你。」「先給我一些旅費吧!我肯定能令你的兒子還俗。」

  

那妓女拿了旅費後,便帶了一群夥伴到王舍城。她在薩木達尊者經常出沒的道路旁,買了一間屋子,住了進去。隔天當薩木達尊者經過時,她布施給尊者。這樣一連幾天,她邀請尊者進屋內用餐,並為尊者拿缽,過後她對尊者說:「能為您拿缽是我畢生的榮幸。」幾天後,那妓女邀請薩木達尊者到陽台上,並供奉了一些特選的食物,準備以女性的最佳武器——魅力,征服尊者。薩木達尊者也覺察到滔天的罪行即將發生。

  

這時,佛陀坐在四十五里格外的祇陀園精舍,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他發出會心的微笑。阿難尊者問佛陀:「世尊!您為何發笑?」「在王舍城一座建築物的頂樓,薩木達尊者正在與一名妓女交鋒。」「誰會勝利?」「那還用說,當然是我們那偉大的薩木達尊者。」佛陀運用神通化作一道金光將自己的影像呈現在尊者面前,對他說:「比丘啊!捨棄欲樂,解脫於情慾。」薩木達尊者及時證得阿羅漢果,他以神通升上空中,然後回到祇陀園精舍,向佛陀頂禮,並稱頌佛陀。

  

眾比丘在大殿中紛紛議論:「薩木達尊者差點為了口舌之欲而淪落,幸好佛陀前去搭救他。」佛陀聽到他們的議論後,對他們說:「我已經不是第一次搭救這名比丘,在他的前世,他同樣把持不住口舌之欲,發生同樣的事情,也是我前去搭救他的。」

 

【評論】 

出家——即出離家庭生活,專心修沙門之淨行,與沙門、比丘同義。出家須剃落鬚髮,拋棄服飾,並穿著壞色之衣,故出家又稱落飾、剃髮、落髮染衣、剃髮染衣、剃染、落染。在七眾弟子中,除優婆塞與優婆夷二眾屬在家眾外,其餘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等五眾皆為出家眾,稱為出家五眾。

  

出家自古即行於印度,早在吠陀時代即有捨世捨家以求解脫者。爾後婆羅門教徒承其風尚,多入山林閑寂之處專心修道。佛教則以佛陀出家學道為其始,其後以出家人組織教團。

  

《摩訶僧祇律》列舉二十六種不被允許出家者,如太小、太老、負債者、外道等。《中部尼科耶》說出家、在家各有自在與不自在之苦樂,如在家以金銀、畜牧等不增長之不自在為苦,出家以隨貪瞋癡自在任運為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聖小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