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念修行次第——
棲霞寺禪修營入出息念前行開示之六
古源尊者
我們到這裡知道位置明確了,所緣也明確了。接著下來這個《大念處經》給我們講四個階段:
入息長時,了知:我入息長。
出息長時,了知:我出息長。
入息短時,了知:我入息短。
出息短時,了知:我出息短。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入息。
他學:我將覺知全身而出息。
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入息。
他學:我將平靜身行而出息。
這個四個階段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現在還在第一階段的舉手一下,在第二階段的呢?第三階段的?都沒有。第一階段的都沒有,不會吧?
對於這一段經文也是會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我這裡想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在帕奧禪師那禪修報告的時候,有一個華人的女禪修者去跟帕奧西亞多報告說:「西亞多,我最近禪修比較好,一坐下來很快就能進入微息。」帕奧西亞多聽完點頭:「嗯,很好!」她說:「但是過半個小時左右,我的呼吸就變粗了。」帕奧西亞多眼睛就睜大說:「那叫什麼微息?」女禪修者嚇壞了,不敢再說了,就回去了。後面我沒再看到她,但是我覺得她可能要困惑一段時間了。一般我們跟老師報告的時候,一定要明白老師說話的意趣。說你這個不是微息,那一定是你所理解的那個微息跟老師的說那個微息不是一個東西,對不對?那你要問:「西亞多,到底什麼是微息呀?」你這句話不問,然後你滿臉通紅的就跑了,誰會再管你呀?你可能要很長時間搞不過來。我邊上聽到了就回去琢磨:帕奧西亞多說的這個微息到底是什麼概念?回去自己試一試,然後回來再跟帕奧西亞多報告說:「西亞多,你昨天講的那個微息是不是這個概念?那微息是不是這樣?」
我給大家報告的是什麼?就是我理解的帕奧西亞多講的微息,它是定力提升到一定程度的一個狀態,不是我們理解的,我現在好像呼吸變得很微細了,我今天找不著了,然後就是微息了,那一定會被罵的。所以我們要明白佛陀講的《大念處經》,入出息、長短息、全息、微息,如果你隨便知道一下,那我們就太……怎麼講,佛陀說話從來都是很精確的,連一句多的話都沒有,而且說出來的話一定都是有用的。
我們要怎麼理解呢?一開始覺知入出息的時候,我們對入出息好像知道,其實我們心的定力是不能夠很完整的、清楚的覺知呼吸的全部,只是覺得有呼吸在這邊進出而已。定力沒有提升的時候,你只感覺這邊有呼吸在乾巴巴的進出,要讓你完整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是很難的。如果一想要完全知道就會控制呼吸。一般只是覺得這有一團呼吸在進出,而且大部分是中間那一段顯得比較明顯。所以定力沒提升起來的時候,佛陀說你只念於入息,只念於出息,有出息、有入息就可以了,這是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的時候,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妄念紛飛。「報告Bhante,我數三個息心就跑掉了,怎麼辦?」這個情況,一般建議要用數息。或者你一會知道出息,一會知道入息,一會知道入出息,然後你再數它。數息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讓你的心覺得這個地方還有活幹,因為心總是要幫你找快樂的目標,它很忠誠的要幫你找,它一看呼吸進出、進出,沒有快樂。「老大,沒快樂,我要走啊!」然後你就跟它講,「還有點事,你要把數數出來。」它說:「好吧,再數兩下!」數兩下,四下,心說:「不玩了,我要走了。」你還要說:「現在只知道出息,數四下。」過一會兒又跑了,說:「現在知道入息,再數四下。」「把入出息合起來,再數四下。」心就想,那麼多活再幹一會。它就會在那邊再待一會兒。在入出息的階段你就要倒騰,目的讓你的心在這多待一會兒。
如果你能夠通過數息的方式修入出息,讓心在這個地方自然待二十分鐘以上到半個小時沒有妄念,你的心就能夠進入一個有點定力的狀態。你會發現,前面那個地方好像有一點消息出來,不像那種只是乾巴巴的呼吸進出了,好像那個位置有點立體感了。你的心就會變得比較輕安,狀態出來了。而這個時候讓它數息,你的心會很抗拒,它覺得數息很粗糙。有沒有人有這個體驗?你就覺得很粗糙,不喜歡數息了。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你跟心講說,「嘗試知道一下息的長短。」這個階段對治妄念的方法是覺知息的長短。在覺知息的長短一段時間以後,有時心還會跑,還可以再帶一點點數數。這個時候數比前面的數要更輕一點,大致知道一下,就不要一二三四……這樣數,大致知道一下就可以,保持心的平靜。如果你的長短息的訓練又能夠持續半個小時以上,一個小時,你就會發現知道長短息也變得粗糙。你用長短息覺得不舒服了,可以嘗試讓心覺知全部的呼吸。
關注長短息覺得粗糙而且呼吸已經變得比較細了,但心還是要跑。這個時候你告訴心,「我們去覺知呼吸的全部。」呼吸的全部不是說:「現在開始、開始、開始,結束了。下一個又來了……」那你會累死掉。你的心就會憋著,好像喘不過氣來。全息是在一定定力情況下,你全然覺知呼吸的狀態,呼吸從一開始到結束整體情況,都能夠全然的覺知它,那叫全息。而不是說我從開始覺知呼吸,然後跟著呼吸,跟著、跟著,你就跟出去了。不是這樣的。本來在一個點上覺知呼吸,當你的定力起來的時候,你會全然地覺知那個狀態。全息有時候會感覺像一個畫面一樣。有些人有過這樣的體驗,這叫全息。
再往下你的呼吸就會變得很微細。微細到什麼程度呢?感覺好像沒有呼吸。「平靜身行而入息,平靜身行而出息。」不是簡單的微息。微息是我們翻譯出來的,它是已經平靜身行的,平靜什麼身行呢?就是呼吸的呼吸身,被平靜了。平靜了就是沒有了感覺。我們感覺好像有一團東西在這裡有一點點波動,偶爾會出來一個息。如果進入這個狀態,一般情況下你會持續比較長時間,因為定力已經蠻深了。所以帕奧西亞多講說,「你這個叫什麼微息,半個小時就變粗了叫什麼微息?」真正進入微息的狀態,你可以持續幾個小時的。這個狀態的時候,你的心就會很舒服,你的心會自然地去覺知呼吸,你的念力會很強。有比喻說像獅子搏兔,就是你沒有想用力,但是你就覺得你那個念力是如此地自然的、全然地去覺知那個呼吸,很愉悅的知道它。這就是微息。這個時候要把念力提起來。這四個階段是這樣的一個次第。不是說我一會長短息,一會入出息,一會微息,那你就玩吧,很難成就安那般那的。
其實這四個階段,末學的理解是在定力提升的不同階段,對治妄念的四種不同方法。我們的心會變得越來越寧靜,越來越微細。
對於初學者,我們到這裡來,義工團在護持我們大家,我們要少說話,要減少外緣,手機卡都交了,不要偷留第二張卡,偷偷有一張卡留著,你就很麻煩。第二正念正知,在這裡就全然的正念正知。正念正知是很重要,二十四小時所有的威儀,都保證你能夠有正念——走路有正念,吃飯有正念,睡覺有正念,專注呼吸有正念。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我們在平常的時候保持十分的正念,在禪修的時候才會有一分的定力被培養起來。訓練讓我們的心會平靜,懂得放鬆,然後是數息。
*近行定、落入有分與平衡諸根達到禪那*
在這裡給大家再提醒一下,《清淨道論》對於如何來專注安那般那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在此一為入息所緣心,一為出息所緣心,另一為相所緣心,沒有此三法者,則它的業處既不能達到安止,也不能達到近行。若有此三法者,則它的業處能達到近行既安止,正如這樣說,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緣,不知三法者修習無所得,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緣,知此三法者,修習有所得。」*
大家聽過這段話嗎?要去看《清淨道論》。這段話說的什麼意思?「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緣」,相是什麼?就是那個點,我們講口相、鼻相。現在帕奧西亞多是在某一個鼻孔上的裡面的一個點,這個位置就是相。能取到它就是取到遍作相,在還沒有定力之前這就是相,在還沒有禪相明亮之前這就是相。知道這個地方是一個心,知道經過這個點的出息,是一個心,知道經過這個點的入息,又是一個心,三個心,不會是一個心,明白嗎?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緣,「不知三法者修習無所得」,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在修安那般那的過程中,你必須至始至終的對這三個東西都要知道,你不能講說我修著修一段時間完了以後說,呼吸沒有了,「沒有更好。」你就沒有三法了對吧?就只有一個相了,頂多在這個位置上知道,你就沒有這個相了,入息出息沒有掉了。
那為什麼要知道入息、出息呢?因為安那般那的殊勝功德就在於說,它會隨著你的定力的提升,它的所緣變得越來越微細。而你的所緣越來越微細的時候,你又要調整你的心,調整平衡五根跟上去,跟上那個越來越微細的所緣,跟上以後你就專注它,定力提升以後它又會變得更微細,更微細回來你又要調你的心,那你的心的念力提升,然後你的心調的更細、更敏銳,再去跟上這個越來越微細的呼吸,你不斷的這樣調。這個是安那般那的殊勝的功德。它可以讓你的念力被不斷的提升上來,然後你的定力也會不斷的提升上來。為什麼它是定中之王呢?因為四十種業處,只有這個業處是需要這樣不斷來調的。如果你不去調它,說呼吸沒有了,沒有就沒有嘛,你就在那個地方知道那邊有息,有個能量團什麼的,那你就沒有辦法獲得安那般那的殊勝功德,明白這個意思嗎?
所以經論上一再告訴我們說:「不知此三法者,修習無所得。」你必須自始至終都知道這三法。
所以如果你報告帕奧西亞多:「我現在感覺這邊沒有呼吸,呼吸很微細了,然後感覺不到呼吸了。」西亞多會說:「找到它,把它找出來。」
「那我找不到……」
「不行,必須找它,你沒有證得四禪也沒有死掉,你怎麼會沒有呼吸,是你的心太粗了,把你的心調細。」
讓五根平衡,把念力提上來,你知道它,當你能再知道它的時候,你的念力就提到一個新層次,所以真正成就安那般那你是很厲害的。
「相、入息、出息非一心所緣,知此三法者,修習有所得。」你至始至終都能夠知道這三法,修習有所得。同時它也是指到最後我們第二階段的時候,心完全能夠沈入似相,就是你的似相的光明,跟那個入息出息合到一起去了,對不對?我們講呼吸跟光融合了,那個時候你一心能夠知道三相。呼吸就是光,光就是呼吸,它已經變成一個目標了,一心知三相!「知此三法者,修習有所得。」不是說,我現在有光了,去專注光了,已經把入出息丟掉了。雖然專注似相時並不要再去找那個入出息,但是我們要明白光跟呼吸合一了,是一個目標了。你的心裡很篤定,光是吧,光就是呼吸,呼吸就是光,就是這業處。從一開始了知入出息一直到最後證得四禪,所有目標都是入出息。如果你的目標換掉了那就不是安那般那了,雖然是光,但是你心裡知道這個是入出息念住所形成的光,現在光跟呼吸已經融合了,我知道光就知道入出息,它是這樣的概念。
2019年6月2日,古源尊者在棲霞寺禪修營開示(未完,待續)。
感謝 TW Ong 網友提供此篇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