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瑪欣德尊者(取自網路) (39)
- Sep 03 Thu 2015 08:07
【十種安止善巧】下篇 瑪欣德尊者 開示
- Sep 02 Wed 2015 08:01
【十種安止善巧】上篇 瑪欣德尊者 開示
【十種安止善巧】上篇 瑪欣德尊者 開示
- Jul 18 Sat 2015 08:20
人在臨命終的時候哪些業最先產生呢?
- Jul 16 Thu 2015 08:13
香陰是中有嗎?
香陰是中有嗎?梵語gandharva音譯為乾闥婆、犍達縛、幹沓和等,通常是指一類比較低等天神,意譯為食香、尋香行、香神、香陰,為東方持國天王所統領。他們能歌善舞,被譽為天界的音樂神。依巴利語gandhabba,則音譯為甘塔拔。
南傳巴利聖典在談及入胎的條件時,也提到了甘塔拔。佛陀說必須同時具備三項因素才能入胎受孕,即父母結合、母親正處於受孕期,以及甘塔拔現前。
例如佛陀在《中部.大愛盡經》中說:“諸比庫,三者結合才會入胎。在此,父母結合,但母親不在受胎期,甘塔拔不現前,這樣不會入胎。在此,父母結合,母親在受胎期,但甘塔拔不現前,這樣不會入胎。諸比庫,只有父母結合,母親在受胎期,和甘塔拔現前,如此三者結合才會入胎。”
經文中的“甘塔拔”和作為天界音樂神的巴利語相同。但是,這裡的“甘塔拔”顯然不是指天神。有人把它解釋為所謂的“中有”,並認為這篇經文是佛陀說有“中有”存在的證據。然而,南傳上座部佛教是不承認有“中有”的。
中有:梵語antarābhava,又作中陰、中陰有、中陰身。是印度部派佛教時期,說一切有部等部派所執持的觀點。他們把眾生流轉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稱為四有:中有、生有、本有和死有。
其中的“中有”,是眾生死後而尚未投胎之間的生命狀態。如北傳佛教《瑜伽師地論》卷一說:“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間生故。或名健達縛,尋香行故,香所資故。”《俱舍論》卷十也說:“三者食香,身資香食,往生處故。四者中有,二趣中間所有蘊故。”
對於“中有”的壽量也多諸異說,如北傳《俱舍論》卷九說:“尊者世友言:此極多七日,若生緣未合,便數死數生。有餘師言:極七七日。毘婆沙說:此住少時,以中有中樂求生有,故非久住,速往結生。”
那甘塔拔(香陰)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大愛盡經》的義註解釋,甘塔拔:去到那裡的有情。現前:並非父母結合時站在旁邊觀看叫做現前,而是由於業的運作,而使一個有情在那個地方出生是這裡的意思。
這段釋文中的“並非父母結合時站在旁邊觀看叫做現前”一句,即否定了所謂“中有”的說法。 《五部論注》中提到有些部派認為:“有所謂中有者,那些有情就像如有天眼的無天眼者,如有神通的無神通者,在父母交合和受孕時看著,能住立七天或超過七天。”
如北傳《俱舍論》卷九說:“如是中有,為至所生,先起倒心,馳趣欲境。彼由業力所起眼根,雖住遠方,能見生處父母交會而起倒心。若男緣母,起於男欲;若女緣父,起於女欲;翻此緣二,俱起瞋心。
故《施設論》有如是說:時健達縛於二心中,隨一現行,謂愛或恚。彼由起此二種倒心,便謂己身與所愛合。所憎不淨洩至胎時,謂是自己有,便生喜慰。從茲蘊厚,中有便沒,生有起已,名已結生。 ”
但巴利釋文把“甘塔拔”解釋為“去到那裡的有情”,其意思還是不夠明確。於是,該經的複注繼續解釋,甘塔拔:通過相的出現,而指示將去投生之趣,而得名為'去'的導致有(再生)之業的發生、轉起,為甘塔拔。即正投生到那裡的有情,因此說為'去到那裡的有情'。
根據南傳上座部阿毘達摩,一個有情在臨死之時,由於生前所造作的善業或惡業成熟,會以業、業相、趣相的方式,呈現為臨死者的臨死心路的目標,該心路會緣取這三種目標的其中之一,即投生到與其成熟之業相應的趣中去。
這段釋文即解釋說:因為臨終時出現的相,指示了臨死者即將去投生之趣,所以得名為“去”。與此同時也轉起了帶來再生的業,如是,“去”+“轉起”=甘塔拔。於是,“去到那裡的有情”,即是正投生到其投生之處的有情。
然而,巴利語gandha的原意是香、氣味,怎麼可以解釋為“去”呢?如果我們再參考律藏复注《心義解疏》,對gandhabba從巴利語法上的分析,其結果便水落石出:
“甘塔拔:去到那裡的有情,叫做'要去'。Ta應作為dha(作,做)來解釋。又或者通過相的出現,而指示將去投生之趣而得名為'去'的導致有之業的發生、轉起為甘塔拔,即投生到那裡的有情,因此說為'去到那裡的有情'。
現前即已去到,在此並非父母結合時,站在旁邊觀看叫做現前,而是由於業的運作,而使一個有情在那個地方出生,即是只住於結生之前,根據趣相等目標(所緣),而投向再生的意思。 ”
在巴利語詞源學上,dha有時可以作為ta來解釋,於是,gandha便可解釋為ganta(去到),而gandhabba也可解釋為gantabba(要去,應去到)。
所以,本經中的gandhabba,是由詞根√gam(行,去)加上後綴tabba構成,它並不作gandha+ava+a解。
如此,它既不是北傳佛教所解釋的“尋香行”、“香陰”等,也不是所謂的“中有”。這裡的gandhabba,應解釋為“去到那裡的有情”,即隨其業力,投生到該投生之趣的有情眾生。
- Jul 12 Sun 2015 08:57
瑪欣德尊者開示 ─ 從在家到出家
到底為什麼要出家?
出家人和在家人有什麼區別?
- Jul 09 Thu 2015 08:25
什麼叫做輪迴?人死後去哪裡?
- Jul 08 Wed 2015 08:37
人有來世嗎?前一世同下一世有何關聯?
- Jul 07 Tue 2015 08:37
如何能夠證明人還有前生來世呢
- Jul 04 Sat 2015 08:34
佛教與現代生活 - 瑪欣德尊者 (影片共上、下兩集)
- May 24 Sun 2015 08:02
如何對待自己的不良情緒
只要我們還不是一個很快樂的人,或者說我們還沒有過著很快樂、很充實、很平靜的生活,那麼在生活過程中,難免有時候會生起一些不良的情緒,或者說:難免有時候心會陷入煩惱當中。這樣的話呢,我們會發現一旦內心陷入情緒,或者是由於自己的習氣,由於自己的慣性、慣習的業,一旦有了這些情緒之後,自己也感覺很不舒服,而你週邊的人有時候也會受到你的影響。
- May 18 Mon 2015 08:44
應克服七種修行的不良心態
- Apr 27 Mon 2015 08:23
未來世將會由什麼樣的業成熟而導致未來世的呢?
- Apr 13 Mon 2015 08:41
人心的十六種偽裝─瑪欣德尊者講述